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1356发布日期:2021-11-15 20: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支撑支脚的纺线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分布在纺线座(1)上的两个承载存储架(2)、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2)外侧边的两个纺线支撑架(3);每个承载存储架(2)上均设有通过连接轨道通槽(22)交替连通的若干个存放卡点(21)、通过出料通槽(24)及连接轨道通槽(22)与末端的存放卡点(21)连通的出料卡点(23);每个纺线支撑架(3)上均设有用于线棒或线筒在相邻的存放卡点(21)之间转移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与出料卡点(23)配合的出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存放卡点(21)沿竖直方向交替分布,连接轨道通槽(22)的上槽部均呈向上弯折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且与连接轨道通槽(22)同一倾斜角度的导轨(4)、滑装在导轨(4)上的转移托板(5)、端部铰接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的转移拨杆(6),转移拨杆(6)的另一端部与转移托板(5)滑动连接,转移拨杆(6)的铰接轴与驱动机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移托板(5)呈l形结构,且转移托板(5)的外底板面上设有配重块(5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且与转移拨杆(6)的铰接轴同轴连接的齿轮(7)、竖直分布在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且齿轮(7)中间位置处的驱动丝杆(8)、与驱动丝杆(8)连接的驱动电机(11)、安装在驱动丝杆(8)上且底部滑装在纺线支撑架(3)上的连接导座(9)、安装在连接导座(9)水平两侧边上的齿条座(10),齿条座(10)带动齿轮(7)单方向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导座(9)的前后两侧边设有向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滑道,齿条座(10)对应滑装在滑道内且水平距离可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存储架(2)的水平两侧边对应开设有与存放卡点(21)相通的放置开槽(25)、与出料卡点(23)相通的卸出开槽(2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内侧壁上且与存放卡点(21)位置齐平的半开式抱卡爪(12)、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外侧壁上且与半开式抱卡爪(12)同轴连接的伺服电机(1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料机构还包括竖直分布在纺线支撑架(3)外侧壁上的卸出丝杆(14)、竖直滑装在纺线支撑架(3)内侧壁上且安装在卸出丝杆(14)上的卸出托板(15)、与卸出丝杆(14)连接的卸出电机(16),卸出托板(15)位于半开式抱卡爪(12)的正下方,卸出托板(15)的滑动轨迹与卸出开槽(26)的分布方向重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纺织纺线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支撑支脚的纺线座,还包括对称分布在纺线座上的两个承载存储架、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外侧边的两个纺线支撑架;每个承载存储架上均设有通过连接轨道通槽交替连通的若干个存放卡点、通过出料通槽及连接轨道通槽与末端的存放卡点连通的出料卡点;每个纺线支撑架上均设有用于线棒或线筒在相邻的存放卡点之间转移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与出料卡点配合的出料机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纺线设备因自身机构所限制,而导致的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需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昶 孙玉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无为天成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6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