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3414发布日期:2021-09-29 04:3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包装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缓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包装面板并能提供其缓冲作用的包装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包装箱内通常会安装一缓冲装置,通过所述缓冲装置包覆面板外周围以吸收面板在运送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以避免面板在运送过程中受损。
3.然而,多个缓冲构件组装完成后所构成的所述缓冲装置的整体高度高,易占据空间,造成存放及收纳上的不便,且在有限的存放空间内所能存放收纳的所述缓冲装置数量较少。此外,由于所述缓冲构件的体积大且用料多,从而导致所述缓冲装置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包装缓冲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缓冲装置包含承载座及上盖,所述承载座包括可弯折的承载板、下缓冲组及两个侧缓冲组,所述下缓冲组及所述侧缓冲组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所述侧缓冲组分别位于所述下缓冲组相反侧,所述承载座能在摊平状态及弯折状态之间变换,在所述摊平状态时,所述承载板及所述侧缓冲组呈平坦状,在所述弯折状态时,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侧缓冲组的部位及所述侧缓冲组呈竖直状,且所述下缓冲组与所述侧缓冲组共同界定出多个沿前后方向相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上盖位于所述承载座上方并界定出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相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位置相对应。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所述承载板包含主板体,及两个连接于所述主板体相反侧的侧板体,各所述侧板体与所述主板体之间形成有折线,各所述侧板体能沿所述折线相对于所述主板体弯折,所述下缓冲组黏固于所述主板体,所述侧缓冲组分别黏固于所述侧板体,在所述摊平状态时,所述侧板体呈平坦状,在所述弯折状态时,所述侧板体呈竖直状。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所述承载板具有前端,所述前端向后凹陷形成凹槽。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所述下缓冲组包含多个第一下定位块,所述第一下定位块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相间隔排列的第一下沟槽,各所述第一下沟槽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所述下缓冲组还包含两个分别间隔位于所述第一下定位块左右侧的第二下定位块,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相间隔排列的第二下沟槽,各所述第二下沟槽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方
向延伸。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具有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下沟槽底端的第一下承靠面,所述下缓冲组还包含多个沿所述左右方向相间隔排列的下支撑块,各所述下支撑块具有支撑顶面,所述支撑顶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一下承靠面高度。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具有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下沟槽底端的第一下承靠面,所述下缓冲组还包含多个沿所述左右方向相间隔排列的下支撑块,各所述下支撑块具有支撑顶面,所述支撑顶面高度与所述第一下承靠面高度相同。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各所述侧缓冲组包含多个侧定位块,及多个侧连接块,在所述摊平状态时,所述侧定位块及所述侧连接块各自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间隔排列,在所述弯折状态时,所述侧定位块及所述侧连接块各自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与所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相间隔排列。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所述上盖包括两个沿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相间隔排列的上缓冲组,各所述上缓冲组包含两个上定位块、黏固于所述上定位块之间的上连接块,及黏固于对应的所述上定位块侧边的盖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所述承载座能在所述摊平状态及所述弯折状态之间变换,使得人员能方便地将呈所述摊平状态的所述承载座进行存放及收纳,以及将所述摊平状态的所述承载座变换成所述弯折状态以进行组装。借此,能提升使用上的弹性及便利性。此外,所述承载座通过所述承载板承载所述下缓冲组的第一下定位块、所述第二下定位块及所述下支撑块,以及承载各所述侧缓冲组的侧定位块及所述侧连接块的方式,能具有下述优点及功效:前述承载座能设计成小块型式以缩减体积并减少用料,从而能降低所述承载座制造成本;前述承载座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排列方式能视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及变换,从而能增添使用上的弹性;前述缓冲构件不需相互堆叠组装在一起,从而能缩减在所述弯折状态的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厚度及两侧部厚度,以降低所述承载座在所述包装箱内所占据的空间。再者,各所述上缓冲组的所述上定位块、所述上连接块及所述盖板通过沿所述左右方向排列且黏固在一起的方式,能缩减所述上盖厚度以降低所述上盖在所述包装箱内所占据的空间。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缓冲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与一面板及一包装箱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承载座、一上盖、所述面板及所述包装箱之间的组装关系,以及所述承载座在一弯折状态;
16.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承载板呈平坦状的一俯视图;
17.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承载座的一立体图,说明所述承载座在一摊平状态;
18.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上盖的一立体图;
19.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与所述面板组装于所述包装箱内的一剖视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缓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21.图7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上盖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图;及
22.图8是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面板组装于所述包装箱内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25.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装缓冲装置300的第一实施例,适于包覆多个面板1(图1只显示其中一个)外周围,并能与所述面板1共同容置于一例如为纸箱的包装箱2内。各所述面板1具有一底面11、一顶面12及两个侧面13。所述包装缓冲装置300包含一承载座30及一上盖40。
26.参阅图2及图3,所述承载座30包括一可弯折的承载板3、一下缓冲组4及两个侧缓冲组5。所述承载板3是以一纸板为例,但也可以是由其他材质所制成并且能够弯折的板件,不以纸板为限。图2及图3所示的所述承载板3呈平坦状并包含一主板体31及两个侧板体32。所述主板体31呈长形且其长向沿一左右方向y延伸,所述主板体31具有一前端311,所述前端311向后凹陷形成多个相间隔排列的凹槽312,各所述凹槽312例如呈三角形,用以作为一安装方向记号。当然,所述凹槽312的数量也可为一个,不以多个为限。所述侧板体32连接于所述主板体31相反侧且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各所述侧板体32呈长形且其长向沿所述左右方向y延伸。各所述侧板体32与所述主板体31之间形成有一折线321,所述折线321沿一前后方向x延伸。各所述侧板体32能沿所述折线321相对于所述主板体31弯折。
27.所述下缓冲组4固定地连接于所述主板体31,并包含多个第一下定位块41、两个第二下定位块42及多个下支撑块43。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及所述下支撑块43皆是由聚乙烯(epe)发泡棉所制成。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通过如黏固方式黏固于所述主板体31并沿所述左右方向y排列。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数量是以四个为例,其中两个第一下定位块41并排接触且位于所述主板体31中间处,另外两个第一下定位块41分别间隔位于前述两个第一下定位块41左右侧。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第一下沟槽411,各所述第一下沟槽411沿所述左右方向y延伸,用以供对应的所述面板1(如图1所示)插置及定位。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具有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下沟槽411底端的第一下承靠面412。
28.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通过如黏固方式黏固于所述主板体31且分别间隔位于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左右侧。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第二下沟槽421,各所述第二下沟槽421沿一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x及所述左右方向y的上下方向z延伸,用以供对应的所述面板1插置及定位。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具有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下沟槽421外侧端的第二下承靠面422,各所述第二下承靠面422用以承靠对应的所述面板1的一个侧面13(如图1所示)。
29.所述下支撑块43通过如黏固方式黏固于所述主板体31且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排列。所述下支撑块43数量是以四个为例,其中两个下支撑块43分别抵靠在前述两个并排接触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左右侧,其余的各所述下支撑块43则抵靠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之间。各所述下支撑块43具有一支撑顶面431。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各所述下支撑块43的支撑顶面431高度略高于所述第一下承靠面412高度,所述支撑顶面431用以支撑各所述面板1的底面11(如图1所示)。
30.各所述侧缓冲组5固定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侧板体32,并包含多个侧定位块51,及
多个侧连接块52。所述侧定位块51及所述侧连接块52皆是由聚乙烯(epe)发泡棉所制成。所述侧定位块51通过如黏固方式黏固于对应的所述侧板体32并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排列。每一侧缓冲组5的所述侧定位块51数量是以三个为例。各所述侧定位块51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侧沟槽511,各所述侧沟槽511沿所述左右方向y延伸,用以供对应的所述面板1插置及定位。各所述侧定位块51具有多个分别位于所述侧沟槽511底端的侧承靠面512,各所述侧承靠面512用以承靠对应的所述面板1的的一个侧面13。如图3所示,所述侧连接块52通过如黏固方式黏固于对应的所述侧板体32并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排列。所述侧连接块52数量是以两个为例,其中一个侧连接块52抵靠在邻近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外侧的所述侧定位块51内侧,另外一个侧连接块52则抵靠于对应的两个邻近的侧定位块51之间。
31.参阅图1及图3,所述承载座30能在一如图3所示的摊平状态,及一如图1所示的弯折状态之间变换。在所述摊平状态时,所述承载板3的侧板体32及所述侧缓冲组5呈平坦状,各所述侧缓冲组5的侧定位块51及侧连接块52各自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排列。所述承载座30未组装于所述包装箱2前,能以所述摊平状态的方式进行存放及收纳。由于所述承载座30在所述摊平状态时,能大幅缩减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因此,通过将多个各自在所述摊平状态的承载座30上下堆叠在一起,能提升存放及收纳上的便利性,且能在有限的存放空间内存放数量较多的承载座30。
32.欲将所述承载座30由所述摊平状态变换至所述弯折状态时,将各所述侧板体32沿折线321相对于所述主板体31上向弯折90度,使各所述侧缓冲组5中对应的侧连接块52抵靠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顶端。通过如黏固方式将相互抵靠在一起的所述侧连接块52与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黏固在一起,便能使所述承载座30定位在所述弯折状态。
33.当所述承载座30在所述弯折状态时,所述承载板3的侧板体32及所述侧缓冲组5呈竖直状,以构成开口朝上的u型状结构。各所述侧缓冲组5的侧定位块51及侧连接块52各自沿所述上下方向z相间隔排列。此外,所述下缓冲组4的第一下定位块41的第一下沟槽411、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的第二下沟槽421,以及所述侧缓冲组5的侧定位块51的侧沟槽511共同界定出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6,各所述第一定位槽6用以供对应的所述面板1插置及定位。
34.参阅图1及图4,所述上盖40包括两个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的上缓冲组7,各所述上缓冲组7包含两个上定位块71、一上连接块72及一盖板73。所述上定位块71、所述上连接块72及所述盖板73皆是由聚乙烯(epe)发泡棉所制成。所述上定位块71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各所述上定位块71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上沟槽711,各所述上沟槽711沿所述左右方向y延伸,用以供对应的所述面板1插置及定位。各所述上定位块71具有多个分别位于所述上沟槽711顶端(非开放端)的上承靠面712,各所述上承靠面712用以承靠对应的所述面板1的顶面12。所述上连接块72黏固于所述上定位块71之间。所述盖板73黏固于对应的所述上定位块71侧边,所述盖板73具有一用以承靠各所述面板1的顶面12的板底面731。所述上缓冲组7的上定位块71的上沟槽711共同界定出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70,所述第二定位槽70能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6位置相对应,各所述第二定位槽70用以供对应的所述面板1插置及定位。
35.参阅图1、图4及图5,欲将所述包装缓冲装置300及所述面板1组装于所述包装箱2
内时,先将所述承载板3的凹槽312(如图2所示)朝向前方。随后,将弯折状态的所述承载座30由上朝下地置入所述包装箱2内,使所述承载座30定位于所述包装箱2内。接着,将各所述面板1插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槽6内,所述下缓冲组4通过所述下支撑块43的支撑顶面431支撑各所述面板1的底面11,各所述侧缓冲组5则通过所述侧定位块51的侧承靠面512承靠于对应的所述面板1的对应侧面13。最后,将所述上盖40的上缓冲组7由上朝下地置入所述包装箱2内,使所述面板1顶部分别插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70内,各所述上缓冲组7通过上定位块71的上承靠面712以及各所述盖板73的板底面731承靠于对应的面板1的顶面12,即完成所述包装缓冲装置300及所述面板1的组装。
36.借由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的第二下沟槽421沿所述上下方向z延伸,使得各所述面板1的底面11连接于所述侧面13的两个部位能呈悬空状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的两个对应的第二下沟槽421内,借此,能避免各所述面板1的前述部位或所述底面11与所述侧面13之间的角落受力而产生受损的情形。
37.参阅图6,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包装缓冲装置300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所述承载板3、所述下缓冲组4、各所述侧缓冲组5,以及各所述上缓冲组7的细部结构。
38.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30在所述弯折状态时,各所述侧板体32沿所述上下方向z延伸的高度较短。各所述下支撑块43的支撑顶面431高度与各所述第一下定位块41的第一下承靠面412高度相同,使得所述支撑顶面431与所述第一下承靠面412同时用以支撑各所述面板1的底面11。借此,能提升支撑各所述面板1的底面11的稳固性。各所述侧缓冲组5部分凸伸出对应的所述侧板体32顶端。各所述侧缓冲组5的侧定位块51数量为两个,各所述侧缓冲组5的其中一个侧连接块52黏固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下定位块42与对应的所述侧定位块51之间,另一个侧连接块52黏固于所述侧定位块51之间。各所述上缓冲组7还包含一侧定位块74,所述侧定位块74黏固于所述盖板73的板底面731。所述侧定位块74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侧沟槽741,各所述侧沟槽741沿所述上下方向z延伸,用以供对应的所述面板1插置及定位。所述上缓冲组7的上定位块71的上沟槽711,以及所述侧定位块74的侧沟槽741共同界定出所述第二定位槽70。
39.归纳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包装缓冲装置300,借由所述承载座30能在所述摊平状态及所述弯折状态之间变换,使得人员能方便地将呈所述摊平状态的所述承载座30进行存放及收纳,以及将所述摊平状态的所述承载座30变换成所述弯折状态以进行组装。借此,能提升使用上的弹性及便利性。此外,所述承载座30通过所述承载板3承载所述下缓冲组4的第一下定位块41、第二下定位块42及下支撑块43,以及承载各所述侧缓冲组5的侧定位块51及侧连接块52的方式,能具有下述优点及功效:前述承载座能设计成小块型式以缩减体积并减少用料,从而能降低所述承载座30制造成本;前述承载座在所述承载板3上的排列方式能视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及变换,从而能增添使用上的弹性;前述承载座不需相互堆叠组装在一起,从而能缩减在所述弯折状态的所述承载座30的底部厚度及两侧部厚度,以降低所述承载座30在所述包装箱2内所占据的空间。再者,各所述上缓冲组7的上定位块71、上连接块72及盖板73通过沿所述左右方向y排列且黏固在一起的方式,能缩减所述上盖40厚度以降低所述上盖40在所述包装箱2内所占据的空间,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