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转运装置及贴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5022发布日期:2022-06-10 22: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试管转运装置及贴标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管转运及贴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转运装置及贴标设备。


背景技术:

2.为区分不同患者的检测标本,通常需要在试管上粘贴对应的检验标签,用于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化验种类等,为减轻医护工作量并避免贴标出错,相关技术中,样本采集完成的试管需要转移至贴标机构进行贴标,但试管在转移过程中容易晃动,产生位置偏移,导致夹具不能准确定位试管,以致夹持不稳,影响试管转运的平稳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试管转运装置,能够提高试管夹持的准确度及平稳度。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试管转运装置的试管贴标设备。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试管转运装置,用于转运试管,所述试管包括管体及扣设于所述管体顶部的管帽,包括:
6.转运轨道,内部具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管体的管径,并且小于所述管帽的管径,所述滑道用于供所述管体置入,所述试管能够沿所述滑道移动;
7.夹持组件,包括基体、夹爪与抵持件,所述夹爪与所述抵持件安装于所述基体,所述抵持件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并抵持所述管帽的上端,以使所述管帽的下端抵持所述转运轨道,所述夹爪用于夹持所述管帽。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管转运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试管转运装置,通过转运轨道将试管转移至夹持组件,夹爪夹持试管过程中,抵持件始终保持对管帽的抵持作用,抵持件将试管导正,并且使试管保持位置稳定,便于夹持组件对试管进行定位与夹持,从而提高了夹持组件对试管夹持的精确度及平稳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运轨道沿竖直方向朝靠近所述夹持组件的方向倾斜设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运轨道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输送带与所述管体的表面接触并带动所述管体在所述滑道内移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运轨道具有平滑段,所述平滑段的上表面水平,所述试管在所述平滑段处被抵持。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持件具有相互一体连接的压接部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压接部用于抵持所述管帽,所述压接部的压接面水平。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持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抵持件的一端
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抵持件的另一端用于弹性抵持所述管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爪包括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位于所述抵持件的两侧。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爪包括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均具有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的所述弧形缺口相对设置。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基体与所述输送组件连接并跟随所述输送组件移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试管贴标设备,包括:
19.上述的试管转运装置;
20.贴标机构,用于对所述试管贴标。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管贴标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通过设置试管转运装置,能够提高贴标设备对试管转运的精确度及平稳性,进而优化贴标设备的贴标效率。
2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试管转运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隐藏输送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夹持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28.图4为图1中夹持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试管100,管体110,管帽120;转运轨道200,滑道210,第一传感器220,第二传感器230,平滑段240,倾斜段250;夹持组件300,基体310,夹爪320,第一夹持体321,第二夹持体322,抵持件330,压接部331,连接部332;输送组件400,第一输送模组410,第一导轨411,第一滑动块412,第二输送模组420,第二导轨421,第二滑动块422。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
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试管转运装置,用于转运试管100,试管100可以是用于进行核酸检测的核酸管,或者血液、尿液用检测试管,或者滴管等,试管100包括管体110与管帽120,管帽120扣设于管体110的顶部。试管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轨道200与夹持组件300,转运轨道200的内部具有滑道210,滑道210的宽度大于管体110的直径,并且小于管帽120的直径,因此管体110可置入滑道210内,滑道210的上表面顶住管帽120,避免试管100从滑道210内脱落,滑道210可供试管100滑动,使试管100转移至夹持组件300处进行夹持;夹持组件300包括基体310、夹爪320与抵持件330,夹爪320与抵持件330均安装于基体310上,夹爪320用于夹持试管100,抵持件330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在试管100的上方抵持试管100,具体的,抵持件330沿竖直方向下降时,抵持管帽120的上端,管帽120受抵持件330的作用,被压紧于转运轨道200的上表面与抵持件330之间,管帽120的下端持续抵持转运轨道200,通过抵持件330的抵持作用,将在转移过程中有可能偏斜或窜动的试管100导正,并且使试管100保持位置稳定,保证夹爪320能够准确、平稳地夹持试管100。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试管转运装置,通过转运轨道200将试管100转移至夹持组件300,夹爪320夹持试管100过程中,抵持件330始终保持对管帽120的抵持作用,抵持件330将试管100导正,并且使试管100保持位置稳定,便于夹持组件300对试管100进行定位与夹持,从而提高了夹持组件300对试管100夹持的精确度及平稳度。
37.在一个实施例中,试管转运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400,输送组件400用于将试管100输送至其他的工位进行相应操作,基体310与输送组件400连接,被夹爪320夹持的试管100跟随基体310被输送组件400转移,输送组件400可以选择为单轴或者多轴模组。具体的,参照图1,输送组件400包括第一输送模组410与第二输送模组420,第一输送模组410包括第一导轨411与第一滑动块412,第一导轨411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滑动块412与第一导轨411滑动连接并能够沿y轴移动,第二输送模组420包括第二导轨421与第二滑动块422,第二导轨421沿z轴方向延伸,第二滑动块422与第二导轨421滑动连接并能够沿z轴移动,第二导轨421固设于第二滑动块422,并能够跟随第二滑动块422沿y轴移动,基体310安装于第二滑动块422;输送组件400中输送模组的数量以及运动方向可根据转运轨道200与其他工位的位置分布、行程需求合理选择,通过设置第一输送模组410与第二输送模组420,使夹持组件300能够从不同方向靠近试管100,或者将试管100转移至其他工位,从而实现试管100在转运轨道200与其他工位之间的快速转移。第一输送模组410与第二输送模组420可通过丝杆、
直线电机或者气缸进行驱动。
38.需要说明的是,转运轨道200内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用于带动试管100在滑道210内移动。至少有一段输送带设置于滑道210的内部,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滑道210的延伸方向相同,输送带紧贴滑道210的内壁,试管100的管体110外表面与输送带接触,输送带移动时,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带动试管100移动,将试管100输送至夹持组件300处,在输送带的夹持与输送作用下,试管100的移动更为平稳。具体的,输送带可以包覆于转运轨道200的表面,在转运轨道200的两端分别设置同步轮,通过同步轮驱动输送带移动。
39.转运轨道200上还安装有第一传感器220,第一传感器220位于转运轨道200的上游,第一传感器220用于感应试管100,当滑道210内的试管100经过第一传感器220时,被第一传感器220捕捉,第一传感器220将检测信号传递至输送组件400,输送组件400开始动作,并将夹持组件300移动至滑道210处,在试管100移动至滑道210的相应位置时,夹持组件300可立即夹持试管100,使试管100在滑道210内的转移以及夹持组件300的移动衔接更为紧凑,节省等待时间,提高试管100转运效率。
40.转运轨道200上还安装有第二传感器230,第二传感器230位于转运轨道200的下游,第二传感器230用于对滑道210夹持位置的试管100进行检测,当滑道210的夹持位置存在试管100时,第二传感器230向进料工位发出信号,进料工位停止上料,避免滑道210的夹持位置堆积过多试管100,以及多个试管100在滑道210内移动时相互影响。
4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感器220与第二传感器230可选用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转运轨道200的上游是指更接近上料工位的一端,转运轨道200的上游是指更靠近夹持组件300夹持位置的一端,转运轨道200的上料与夹持工位可分别设置于滑道210的两端,或者上料工位设置于转运轨道200的一端,夹持工位设置于滑道210的中部。
42.在一个实施例中,转运轨道200沿竖直方向朝靠近夹持组件300的方向倾斜设置,转运轨道200的上端更靠近上料工位,转运轨道200的下端更靠近夹持组件300的夹持位置,插设于滑道210内的试管100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由上至下从上料工位滑动至被夹持的位置,无需设置输送带等驱动部件,加工成本低。
43.参照图3,转运轨道200还具有平滑段240,平滑段240的上表面水平,试管100在平滑段240处被夹持,平滑段240为管帽120提供了水平的抵持面,在抵持件330的抵持作用下,管帽120的下端与平滑段240的上表面贴合,使试管100呈竖直状态被夹持组件300夹持,以避免由于转运轨道200表面倾斜,导致试管100在滑道210内倾斜,导致夹持组件300夹持不稳。另外,转运轨道200包括平滑段240与倾斜段250,平滑段240与倾斜段250之间圆滑过渡,以减小试管100从倾斜段250向平滑段240移动过程中试管100的晃动,提高试管100在滑道210内滑动的平稳度。
44.参照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夹爪320包括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相对设置,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能够相向或反向移动,以夹持或释放试管100。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可通过气缸驱动进行移动。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可设置弧形缺口3211,弧形缺口3211与管帽120的轮廓匹配,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的弧形缺口3211相对设置,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相向移动时,两个弧形缺口3211贴附于管帽120的外表面,夹爪320与管帽120的配合度高,夹持组件300的夹持更为稳定。
45.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位于抵持件330的两侧,因此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能够在抵持件330保持对管帽120的抵持状态时,对管帽120进行夹持,夹持过程中试管100的位置稳定,便于定位,夹持精确度高。
46.抵持件330沿竖直方向设置,抵持件330的一端与基体310连接,抵持件330的另一端用于抵持管帽120,抵持件330沿竖直方向下移时,对管帽120进行抵持。抵持件330可安装于基体310的侧部或者底部,抵持件330可选用具有弹性的构件,如弹簧、弹片等,使管帽120在弹性力作用下,与转运轨道200的上表面抵接,避免抵持件330的抵持力过大,损坏管帽120。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持件330具有相互一体连接的压接部331与连接部332,连接部332与基体310连接,压接部331用于抵持管帽120,压接部331的压接面水平,图4中压接部331的下表面为压接面,抵持件330沿竖直方向下移时,压接面与管帽120的上表面抵持,二者的接触面积较大,抵持件330对试管100的抵持平稳度高。
48.需要说明的是,抵持件330压接部331的面积,即压接面的面积,需要小于管帽120沿水平方向横截面的面积,从而压接部331抵持管帽120时,不影响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对管帽120的夹持作用。
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试管100贴标设备,包括上述的试管转运装置,还包括贴标机构,贴标机构用于向试管100贴标,输送组件400用于将转运装置内的试管100移动至贴标机构处进行贴标,以提高贴标设备对试管100转运的精确度及平稳性,进而优化贴标设备的贴标效率。
5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