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8187发布日期:2022-05-07 11:5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枕码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


背景技术:

2.轨枕又称枕木,也是铁路配件的一种。只不过所用材料不仅仅是木材,因此叫轨枕更加科学。轨枕起先采用木材制造,木材的弹性和绝缘性较好,受周围介质的温度变化影响小,重量轻,加工和在线路上更换简便,并且有足够的位移阻力。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铁路轨枕开始采用混凝土轨枕,以代替枕木。
3.如申请号:cn201922402960.1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垛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种用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右侧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支架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板。该用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和转轴,使得对铁路轨枕码垛能够摆放整齐,通过气缸、拉杆、连杆、曲柄、夹板和固定柱,使得在对铁路轨枕在搬运夹持时能够把铁路轨枕夹到固定柱的顶部和夹板的内侧,进而保证了铁路轨枕不滑落,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转动杆、卷动带和活动板,使得在对铁路轨枕进行码垛时效率更高,解决了工作效率低、可能会发生滑落等问题。
4.目前在对轨枕和轨道板等铁路配件进行堆叠时,通常会用到码垛机,上述码垛机在使用时,虽然可以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转动杆、卷动带和活动板,使得在对铁路轨枕进行码垛时效率更高,但是上述码垛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伺服电机不具备有效自锁作用,从而当第一伺服电机突然断电或停止时,活动板将在底部夹板夹持的混凝土轨枕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掉落,从而大大降低了码垛机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上述码垛机由于只能带动轨枕实现上下和旋转运动,而不具备前后移动功能,从而降低了码垛机使用时的灵活性,而且,上述码垛机中的活动板上由于缺乏有效的导向结构,从而使得活动板在带动较重的混凝土轨枕进行上下移动时稳定性较差。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以解决上述码垛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伺服电机不具备有效自锁作用,从而当第一伺服电机突然断电或停止时,活动板将在底部夹板夹持的混凝土轨枕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掉落,从而大大降低了码垛机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上述码垛机由于只能带动轨枕实现上下和旋转运动,而不具备前后移动功能,从而降低了码垛机使用时的灵活性,而且,上述码垛机中的活动板上由于缺乏有效的导向结构,从而使得活动板在带动较重的混凝土
轨枕进行上下移动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底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安装有一个固定安装板,且每个固定安装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架体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架体上端设有前后移动机构,且前后移动机构底部设有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底部连接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上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下端设有夹持机构。
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活动板、竖向导杆和限位柱,所述活动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活动板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固定有一根竖向导杆;每根所述竖向导杆外部均滑动有固定在移动板底部矩形支板上的滑套,且每根竖向导杆上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限位柱分别固定在活动板上端面四个夹角处。
10.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滑动筒、第一电机和驱动螺杆,所述移动板上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固定有两个滑动筒,且每个滑动筒内均滑动有固定在架体上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一根横向滑杆,移动板上端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条形通口,且移动板上端面中部设有移动螺母,移动板底部通过四根支柱固定有矩形支板,且矩形支板上端面开设有两个矩形通口;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架体上后侧一个支撑板后端面,且第一电机通过贯穿后侧支撑板的转轴转动连接有一根驱动螺杆,驱动螺杆通过螺纹与移动螺母螺纹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夹板、夹持电机和夹持螺杆,所述固定板为匚字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板固定在转动轴下端,固定板左端面安装有夹持电机,且夹持电机通过贯穿固定板左侧的转轴转动连接有夹持螺杆,固定板内部顶端面呈前后对称状开设有两个条形凹槽,且固定板内部下侧呈前后对称状固定有两根横向滑杆;所述夹持螺杆外部设有呈对称状分布的两处反向螺纹,且夹持螺杆外部通过两处反向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板,每个夹板上端面均设有与固定板内部条形凹槽滑动连接的两个矩形滑块,两个夹板均滑动在两根横向滑杆外部,且两个夹板底端面均呈均匀状设有四个限位条,并且每个限位条上端面内侧棱角均设为倒角。
12.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轴、第一蜗轮和第二电机,所述转动轴通过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活动板上,且转动轴上端设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活动板上端面,且第二电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蜗杆,转动轴下端贯穿活动板连接有夹持机构。
13.进一步的,四根所述限位柱上端面高度均高于第二电机上端面高度两厘米至三厘米。
14.进一步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转动杆、缠绕盘、卷带、缠绕电机和第二蜗轮,所述转动杆通过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移动板底部矩形支板上端面,且转动杆外部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缠绕盘,每个缠绕盘上均缠绕有一条卷带,且两条卷带下端分别贯穿矩形支板上两个矩形通口与活动板上端面固定连接,转动杆一端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缠绕电机安装在移动板底部矩形支板上端面,且缠绕电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并且第二蜗杆的展开螺旋角小于与第二蜗轮接触的摩擦角。
1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底端面至架体上端面之间距离为两厘米至三厘米,且移动
板长度与架体宽度相匹配。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缠绕机构的设置,当缠绕电机突然出现断电或停止情况时,由于第二蜗杆的展开螺旋角小于与第二蜗轮接触的摩擦角,从而使得第二蜗轮能够得到有效自锁条件,然后通过自锁的第二蜗轮,从而使得转动杆不能被两条卷带拉着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板不会在底部夹持的混凝土轨枕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掉落,从而大大提高了本码垛机使用时的安全性。
18.2、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活动板在上下移动时,通过将活动板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固定有一根竖向导杆,且每根竖向导杆外部均滑动有固定在移动板底部矩形支板上的滑套,从而使得活动板在带动较重的混凝土轨枕进行上下移动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19.3、通过前后移动机构的设置,当夹持机构夹持住混凝土轨枕后需要向后移动时,将第一电机启动,使第一电机转轴带动驱动螺杆转动,从而使移动板上移动螺母在螺纹作用下带动移动板向右移动,然后通过缠绕机构、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带动混凝土轨枕向后移动,从而提高了本码垛机使用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后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和缠绕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和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拆分后结构示意图。
2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7.1、架体;2、前后移动机构;201、移动板;202、滑动筒;203、第一电机;204、驱动螺杆;3、升降机构;301、活动板;302、竖向导杆;303、限位柱;4、旋转机构;401、转动轴;402、第一蜗轮;403、第二电机;5、夹持机构;501、固定板;502、夹板;503、夹持电机;504、夹持螺杆;6、缠绕机构;601、转动杆;602、缠绕盘;603、卷带;604、缠绕电机;605、第二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
32.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生产混凝土铁路轨枕的码垛机,包括架体1;架体1底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安装有一个固定安装板,且每个固定安装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架体1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架体1上端设有前后移动机构2;前后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板201、滑动筒202、第一电机203和驱动螺杆204,移动板201上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固定有两个滑动筒202,且每个滑动筒202内均滑动有固定在架体1上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一根横向滑杆,移动板201上端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条形通口,便于竖向导杆302的穿过,且移动板201上端面中部设有移动螺母,移动板201底部通过四根支柱固定有矩形支板,且矩形支板上端面开设有两个矩形通口;第一电机203安装在架体1上后侧一个支撑板后端面,且第一电机203通过贯穿后侧支撑板的转轴转动连接有一根驱动螺杆204,驱动螺杆204通过螺纹与移动螺母螺纹相连接;前后移动机构2底部设有缠绕机构6;缠绕机构6包括转动杆601、缠绕盘602、卷带603、缠绕电机604和第二蜗轮605,转动杆601通过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移动板201底部矩形支板上端面,且转动杆601外部呈左右对称状设有两个缠绕盘602,每个缠绕盘602上均缠绕有一条卷带603,且两条卷带603下端分别贯穿矩形支板上两个矩形通口与活动板301上端面固定连接,转动杆601一端设有第二蜗轮605;缠绕电机604安装在移动板201底部矩形支板上端面,且缠绕电机60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轮605啮合的第二蜗杆,并且第二蜗杆的展开螺旋角小于与第二蜗轮605接触的摩擦角,从而使得第二蜗轮605能够得到有效自锁条件;缠绕机构6底部连接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包括活动板301、竖向导杆302和限位柱303,活动板301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活动板301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固定有一根竖向导杆302;每根竖向导杆302外部均滑动有固定在移动板201底部矩形支板上的滑套,且每根竖向导杆302上端均设有限位块;限位柱303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限位柱303分别固定在活动板301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升降机构3上设有旋转机构4;旋转机构4包括转动轴401、第一蜗轮402和第二电机403,转动轴401通过转轴支座转动连接在活动板301上,且转动轴401上端设有第一蜗轮402;第二电机403安装在活动板301上端面,且第二电机40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轮402啮合的第一蜗杆,转动轴401下端贯穿活动板301连接有夹持机构5,通过旋转机构4便于对夹持机构5进行旋转操作;旋转机构4下端设有夹持机构5;夹持机构5包括固定板501、夹板502、夹持电机503和夹持螺杆504,固定板501为匚字形板状结构,且固定板501固定在转动轴401下端,固定板501左端面安装有夹持电机503,且夹持电机503通过贯穿固定板501左侧的转轴转动连接有夹持螺杆504,固定板501内部顶端面呈前后对称状开设有两个条形凹槽,且固定板501内部下侧呈前后对称状固定有两根横向滑杆;夹持螺杆504外部设有呈对称状分布的两处反向螺纹,且夹持螺杆504外部通过两处反向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板502,每个夹板502上端面均设有与固定板501内部条形凹槽滑动连接的两个矩形滑块,两个夹板502均滑动在两根横向滑杆外部,且两个夹板502底端面均呈均匀状设有四个限位条,并且每个限位条上端面内侧棱角均设为倒角,使两个夹板502在夹持混凝土轨枕时不易掉落。
34.其中,四根限位柱303上端面高度均高于第二电机403上端面高度两厘米至三厘
米,使第二电机403能够得到有效防护作用,避免第二电机403与移动板201底部矩形支板底端面发生碰撞现象。
35.其中,移动板201底端面至架体1上端面之间距离为两厘米至三厘米,避免移动板201底端面与架体1上端面产生摩擦损耗,且移动板201长度与架体1宽度相匹配。
36.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首先将缠绕电机604启动,使缠绕电机604转轴带动第二蜗杆转动,从而使第二蜗轮605带动转动杆601顺时针转动,使得两个缠绕盘602跟着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活动板301在重力作用下带动夹持机构5向下移动至待夹持的混凝土轨枕处,此时缠绕电机604若出现突然断电或停止情况时,由于第二蜗杆的展开螺旋角小于与第二蜗轮605接触的摩擦角,从而使得第二蜗轮605能够得到有效自锁条件,然后通过自锁的第二蜗轮605,从而使得转动杆601不能被两条卷带603拉着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板301不会在底部夹持的混凝土轨枕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掉落,从而大大提高了本码垛机使用时的安全性;
38.当需要夹持混凝土轨枕时,将夹持电机503启动,使夹持电机503转轴带动夹持螺杆504转动,从而使两个夹板502在两处反向螺纹作用下同时向相对方向移动,然后将混凝土轨枕夹持住,然后再将缠绕电机604启动,使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605逆时针转动,然后通过两个缠绕盘602的逆时针转动将两条卷带603进行缠绕,从而使活动板301得到提拉作用,从而使活动板301带动夹持机构5和混凝土轨枕向上移动,通过将活动板301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固定有一根竖向导杆302,且每根竖向导杆302外部均滑动有固定在移动板201底部矩形支板上的滑套,从而使得活动板301在带动较重的混凝土轨枕进行上下移动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