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4270发布日期:2022-06-08 08:4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制造钢瓶大多采用的是将钢板通过冲压成瓶体,再对瓶体进行焊接;在冲压瓶体时,需要人工将钢片搬运至冲压装置内,由于钢片较重并且是一片片紧密的摞在一起,操作人员在搬运钢片的过程中不仅不方便操作并且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方便操作且工作强度较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自动上料,达到较佳的减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全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上料车,上料车的一侧设有推料机构,上料车远离推料机构的一侧设有传送机构,上料车的中心位置设有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可在放置腔内上下滑动的底板,上料车侧面上设有两端分别与推料机构和传送机构相对应的上料孔,推料机构能够将底板上的物料通过上料孔推送至传送机构上。
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上料装置,其能够对需要进行冲压的钢片自动上料,较佳的达到减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7.其中,上料车、推料机构及传送机构的设置,使得放置在上料车内的钢片能够通过推料机构与传送机构自动运送至冲压装置内,从而较佳的达到了减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8.作为优选,上料车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与放置腔轴向相同且与放置腔连通的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用于对底板导向的导向柱。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向槽及导向柱的设置,使得底板在只能沿上料腔的内壁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较佳的达到增加上料时装置稳定性的效果。
10.作为优选,上料车的下方设有放置于地坑中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一端伸入放置腔内并抵靠在底板的下端面。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气缸及通孔的设置,使得第一气缸可以推动底板进行运动,从而较佳的达到将放置在底板上的钢片与送至与上料孔齐平位置的效果。
12.作为优选,底板的侧壁上周向设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的端部设有可供导向柱伸入的限位孔,导向柱的上端部设有能够对底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限位块的上端面抵靠在第一限位环下段面时,底板的上端面与上料孔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块及第一限位环的设置,使得底板只能将放置在底板上的钢片运送至与上料孔齐平的位置,从而较佳的达到防止钢片被推出上料腔的效果。
14.作为优选,上料车与推料机构相邻的侧面设有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内设有可
穿过第二限位环且一端能够插入底面的限位销。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限位环及限位销的设置,使得上料车在限位销插入地面后不会发生位移,从而较佳的达到增加上料车在工作时的稳定性的效果。
16.作为优选,上料车的底部设于滑轮。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轮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在钢片用完后可以对上料车进行更换,从而较佳提高了上料车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18.作为优选,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第一传动辊的两端部设有对第一传动辊支撑的第一支架,第二传动辊的两端部设有对第二传动辊支撑的第二支架,第一传动辊的端部设有用于驱动传送带转动的驱动电机。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传送带、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及驱动电机的设置,使得被推出的钢片可以运送至下道工序,从而较佳的达到减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20.作为优选,传送带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挡板的上端面高于传送带上端面。
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挡板的设置,可以确保被推出钢片落在传送带上,从而较佳的达到了提高上料装置在工作时的安全性。
22.作为优选,推料机构包括放置架,放置架上端部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端部设有可伸入上料孔的推板。
2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气缸及推板的设置,使得钢片可以从上料车内被推送至传送机构上,从而较佳的达到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中的全自动上料装置的正视图;
25.图2为实施例1中的上料车的示意图;
26.图3为实施例1中的上料车的俯视图
27.图4为实施例1中的推料机构的示意图
28.图5为实施例1中的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29.图6为实施例1中的底板的示意图。
30.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31.100、传送机构;110、上料车;120第一气缸;130、推料机构;200、放置腔;210、导向槽;220、导向柱;230第一限位环;240、上料孔;250第二限位环;260;限位销、270、滑轮;310、通孔;400、放置架;410、第二气缸; 420、推板;500、传送带;510、第一支架;520、第二支架;530、第一转动辊; 540、第二转动辊;550、驱动电机;560、挡片;600、底板;610、限位块;62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33.实施例1
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上料车 110,上料
车110的一侧设有推料机构130,上料车110远离推料机构的一侧设有传送机构100,上料车110的中心位置设有放置腔200,放置腔200内设有可在放置腔200内上下滑动的底板600,上料车110侧面上设有两端分别与推料机构130和传送机构100相对应的上料孔240,推料机构130能够将底板600上的物料通过上料孔240推送至传送机构100上,上料车110的下方设有放置于地坑中的第一气缸120,第一气缸120的一端伸入放置腔200内并抵靠在底板600 的下端面。
35.本实施例中的上料车110、传送机构100及推料机构130的设置,能够使放置在上料车110内的钢片能够通过推料机构130与传送机构100自动运送至冲压装置内,从而较佳的达到了减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36.结合图2、图3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料车110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与放置腔200轴向相同且与放置腔200连通的导向槽210,导向槽210内设有用于对底板600导向的导向柱220。
37.通过导向槽210及导向柱220的设置,使得底板600在只能沿放置腔200 的内壁进行上下运动,能够较佳的提升上料时装置的稳定性。
38.本实施例中,底板600的侧壁上周向设有与导向槽210相配合的限位块610,限位块610的端部设有可供导向柱220伸入的限位孔620,导向柱220的上端部设有能够对限位块610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230;限位块610的上端面抵靠在第一限位环230下段面时,底板600的上端面与上料孔240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39.通过限位块610及第一限位环230的设置,使得底板600只能将放置在底板600上的钢片运送至与上料孔240齐平的位置,能够较佳的达到防止钢片被推出上料腔的效果。
40.本实施例中,上料车110与推料机构130相邻的侧面设有第二限位环250,第二限位环250内设有可穿过第二限位环250且一端能够插入底面的限位销 260。
41.通过第二限位环250及限位销260的设置,使得限位销260插入地面后能够较佳的对上料车进行固定,能够较佳的提升上料车110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42.本实施例中,上料车的底部设于滑轮270。
43.通过滑轮270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在钢片用完后能够较为方便的对上料车110进行更换,从而较佳提高了上料车110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44.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推料机构130包括放置架400,放置架400上端部设有第二气缸410,第二气缸410的端部设有可伸入上料孔240的推板420。
45.通过第二气缸410及推板420的设置,使得钢片可以从上料车110内被推送至传送机构100上,故而能够较佳的达到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46.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100包括传送带500,传送带500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辊530与第二传动辊540;第一传动辊530的两端部设有对第一传动辊530支撑的第一支架510,第二传动辊540的两端部设有对第二传动辊540支撑的第二支架520,第一传动辊530的端部设有用于驱动传送带 500转动的驱动电机550。
47.通过传送带500,第一传动辊530、第二传动辊540及驱动电机550的设置,使得被推出的钢片可以传送带运送至下道工序,从而较佳的达到减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
48.本实施例中,传送带5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560,挡板560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510与第二支架520上,挡板560的上端面高于传送带 500的上端面。
49.通过挡板560的设置,能够较佳的保证被推出钢片落在传送带500上,从而较佳的达到提高上料装置在工作时的安全性的效果。
50.本实施例的全自动上料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先将上料车110推至第一气缸 120上方,使第一气缸120抵靠在底板600的下端面,将限位销260插入地面对上料车110进行固定;启动驱动电机550使传送机构100工作;再启动第二气缸410,使推板420伸入上料孔240并推动放置在底板600上的钢片,使钢片落在传送带500上;钢片落在传送带500上后,第二气缸410回收,使推板420 与上料孔240分离,再启动第一气缸120,第一气缸120推动底板600,使放置在底板600上的钢片与上料孔240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当上料车110内的钢片用完后,回收第一气缸120,使第一气缸120与上料车110分离,再将插在地上的限位销260拔出,推走空置的上料车110并且更换下一辆上料车110。
5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