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8007发布日期:2022-08-16 19:3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所掌握的纺织技术愈发精湛,且市面上的纺织品的种类也呈现了多样化,其中,编织套管就是人们通过纺织工艺所生产出来的纺织品,而人们在生产编织套管时使用到了低速编织机,低速编制机的出现,给人们生产编织套管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存在取下收卷好的编织套管的工作步骤繁琐,进而给人们取下收卷好的编织套管的工作带来不便;
4.2、现有的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无法自动实现收卷辊的转动和停止转动,进而导致现有的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无法自动的收卷编织套管。
5.因此,现有的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通过设置收卷组件和检测组件,解决了现有的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不便于人们取下收卷在收卷辊上的编织套管,以及无法自动收卷编织套管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包括第二圆形板,第二圆形板的圆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含有收卷辊和第一电机,收卷辊的圆周面前后两侧均与第一支撑座上的第三轴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座连接在第二圆形板的圆周面上,收卷辊的后表面连接手柄,收卷辊的前端面连接的外螺纹轴与第一电机后表面连接的内螺纹转轴螺纹连接,第一电机的前表面连接的第一机座连接在第一支撑座的外表面上,第二圆形板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连接有外螺纹工形柱,第二圆形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的外螺纹工形柱上设置有检测组件,外螺纹工形柱的圆周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螺纹连接有上螺母和下螺母,检测组件包含有横板和滑块,横板的下表面内侧开设的通孔的内侧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有滑块,滑块沿着外螺纹工形柱上开设的u形滑槽滑动,横板的下表面从外到内依次连接有测距传感器、处理器和控制器,横板位于上螺母的下方且位于下螺母的上方。
9.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工形柱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圆形板,所述第一圆形板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橡胶圈,具体地,外螺纹工形柱的存在,用于支撑第一圆形板,橡胶圈的存在,防止了编织套管在穿过第一圆形板时,因与第一圆形板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造成的磨损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形板的圆周面左右对称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含有第二支撑座和导向辊,所述导向辊的转轴面前后两侧均与第二支撑座上的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在第一圆形板的圆周面上,具体地,第二支撑座的存在,用于
支撑导向辊,第一轴承的存在,减小了导向辊与第二支撑座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有利于导向辊的转动,导向辊的存在,对编织套管进行导向。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形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圆形板,所述第三圆形板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工形座,所述工形座的下表面连接在第二圆形板的上表面上,具体地,工形座的存在,用于支撑第三圆形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圆形板的上方呈环形阵列分布有齿轮板,第三圆形板的上表面等间距分布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侧转动连接的竖轴的上端面连接在齿轮板的下表面,第三圆形板的上表面一侧连接的第二机座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上表面连接的第二转轴连接在齿轮板的下表面上,第二轴承的存在,减小了竖轴与第三圆形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有利于竖轴的转动,竖轴的存在,用于支撑齿轮板,第二电机的存在,用于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的存在,用于带动齿轮板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板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线辊轴,所述线辊轴的上表面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螺纹连接的螺栓与线辊轴螺纹连接,具体地,线辊轴的存在,用于套放丝线辊,垫板的存在,防止了套放在线辊轴上的丝线辊脱离线辊轴。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圆形板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表面连接有垫圈,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圆环板,所述圆环板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圆环板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轴连接在第三圆形板的上表面上,具体地,压力传感器的存在,用于检测线辊轴上套放的丝线对圆环板施加的压力。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卷组件,第二圆形板的圆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收卷组件,收卷组件包含有收卷辊和第一电机,收卷辊的圆周面前后两侧均与第一支撑座上的第三轴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座连接在第二圆形板的圆周面上,收卷辊的后表面连接手柄,收卷辊的前端面连接的外螺纹轴与第一电机后表面连接的内螺纹转轴螺纹连接,第一电机的前表面连接的第一机座连接在第一支撑座的外表面上,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启动第一电机,带动内螺纹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收卷辊转动收卷编织套管;使得使用者转动手柄,使得收卷辊带动外螺纹轴转动,直至使得外螺纹轴完全脱离内螺纹转轴上为止,至此,使得收卷在收卷辊上的编织套管脱离收卷辊,即使用者取下收卷好的编织套管,进而简化了使用者取下收卷好的编织套管的工作步骤,进而给使用者取下收卷好的编织套管带来方便。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第二圆形板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连接有外螺纹工形柱,第二圆形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的外螺纹工形柱上设置有检测组件,外螺纹工形柱的圆周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螺纹连接有上螺母和下螺母,检测组件包含有横板和滑块,横板的下表面内侧开设的通孔的内侧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有滑块,滑块沿着外螺纹工形柱上开设的u形滑槽滑动,横板的下表面从外到内依次连接有测距传感器、处理器和控制器,横板位于上螺母的下方且位于下螺母的上方,如此设计,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收卷在收卷辊上的编织套管与测距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当收卷辊上的编织套管与测距传感器大于设定值时,使得收卷辊继续收卷编织套管;当收卷辊上的编织套管与测距传感器小于设定值时,使得收卷辊停止收卷编织套管,如此,使得该装置实现了自动收卷编织套管的工作效果,进而使得每次收卷辊收卷的编织套管的量相等。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收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组件和外螺纹工形柱的连接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圆弧形板和第三圆形板的连接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圆形板和齿轮板的连接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齿轮板和线棍轴的连接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圆形板和圆环板的连接示意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8.1、第一圆形板;11、橡胶圈;2、导向组件;21、第一轴承;22、第二支撑座;23、导向辊;3、检测组件;31、控制器;32、处理器;33、测距传感器;34、横板;35、通孔;36、滑块;4、圆环板;41、压力传感器;42、支撑轴;5、第二圆形板;6、齿轮板;61、竖轴;62、第二电机;63、第二机座;64、第二转轴;65、线辊轴;66、螺栓;67、垫板;7、第三圆形板;71、工形座;72、第二轴承;8、收卷组件;81、手柄;82、收卷辊;83、外螺纹轴;84、第三轴承;85、内螺纹转轴;86、第一电机;87、第一机座;88、第一支撑座;9、外螺纹工形柱;91、上螺母;92、下螺母;93、u形滑槽;10、套筒;101、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编织套管用的低速编织机,包括第二圆形板5,第二圆形板5的圆周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收卷组件8,收卷组件8包含有收卷辊82和第一电机86,收卷辊82的圆周面前后两侧均与第一支撑座88上的第三轴承84转动连接,第一支撑座88连接在第二圆形板5的圆周面上,收卷辊82的后表面连接手柄81,收卷辊82的前端面连接的外螺纹轴83与第一电机86后表面连接的内螺纹转轴85螺纹连接,第一电机86的前表面连接的第一机座87连接在第一支撑座88的外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将穿过橡胶圈11的编织套管引向导向辊23,然后,使用者将编织套管的自由端缠绕在收卷辊82上,接着,使用者连通第一电机86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接控制端启动第一电机86,带动内螺纹转轴85转动,带动收卷辊82转动,转动的收卷辊82收卷编织套管;当使用者需要取下收卷在收卷辊82上的编织套管时,使用者用手转动手柄81,使得收卷辊82转动,带动外螺纹轴83转动,直至使得外螺纹轴83完全脱离内螺纹转轴85为止,接着,使用者对手柄81施加远离第一电机86方向的外力,使得收卷辊82向远离第一电机86的相向移动,直至使得收卷辊82完全脱离第一支撑座88上为止,至此,使得收卷在收卷辊82上的编织套管脱离收卷辊82;
31.第二圆形板5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连接有外螺纹工形柱9,第二圆形板5的上表面
左右两侧的外螺纹工形柱9上设置有检测组件3,外螺纹工形柱9的圆周面上从上到下依次螺纹连接有上螺母91和下螺母92,检测组件3包含有横板34和滑块36,横板34的下表面内侧开设的通孔35的内侧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有滑块36,滑块36沿着外螺纹工形柱9上开设的u形滑槽93滑动,横板34的下表面从外到内依次连接有测距传感器33、处理器32和控制器31,横板34位于上螺母91的下方且位于下螺母92的上方,具体地,当收卷辊82在收卷编织套管时,测距传感器33检测测距传感器33与收卷在收卷辊82上的编织套管之间的距离,随着收卷辊82收卷的编织套管量的增加,使得测距传感器33与编织套管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测距传感器33检测到的测距传感器33与收卷在收卷辊82上的编织套管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测距传感器33将信号传递给处理器32,接着,处理器32对信号进行处理,接着,处理器32发出指令至控制器31上,接着,控制器31关闭第一电机86,使得收卷辊82停止收卷编织套管;当测距传感器33检测到的测距传感器33与收卷在收卷辊82上的编织套管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使得收卷辊82收卷编织套管;当使用者需要向下调整横板34的位置时,使用者转动下螺母92,使得下螺母92转动且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滑块36沿着u形滑槽93向下滑动,带动横板34向下移动,直至使得横板34向下移动值工作位置上为止,接着,使用者转动上螺母91,使得上螺母91转动且向下移动,直至使得上螺母91与横板34接触为止;反之,使用者转动上螺母91,使得上螺母91转动且向上移动,直至使得上螺母91向上移动至工作位置上为止,接着,使用者转动下螺母92,使得下螺母92转动且向上移动,使得横板34向上移动,直至使得横板34向上移动至与上螺母91接触为止。
32.其中如图1所示,外螺纹工形柱9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一圆形板1,第一圆形板1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橡胶圈11,具体地,使用者使用外界螺丝将外螺纹工形柱9的上表面锁定连接在第一圆形板1上,进而使得第一圆形板1稳定地连接在第二圆形板5的上方。
33.其中如图1、4所示,第一圆形板1的圆周面左右对称设置有导向组件2,导向组件2包含有第二支撑座22和导向辊23,导向辊23的转轴面前后两侧均与第二支撑座22上的第一轴承21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座22连接在第一圆形板1的圆周面上,具体地,当编织套管经过导向辊23,且收卷辊82在收卷编织套管时,使得导向辊23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21在第二支撑座22上转动,进而减小导向辊23与编织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且转动的导向辊23对编织套管进行导向。
34.其中如图5所示,第二圆形板5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圆形板7,第三圆形板7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工形座71,工形座71的下表面连接在第二圆形板5的上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使用外界螺丝将工形座71的下表面锁定连接在第二圆形板5上,进而使得第三圆形板7稳定位于第二圆形板5的上方。
35.其中如图6所示,第三圆形板7的上方呈环形阵列分布有齿轮板6,第三圆形板7的上表面等间距分布有第二轴承72,第二轴承72的内侧转动连接的竖轴61的上端面连接在齿轮板6的下表面,第三圆形板7的上表面一侧连接的第二机座63的上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的上表面连接的第二转轴64连接在齿轮板6的下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连通第二电机62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接控制端启动第二电机62,带动第二转轴64转动,带动第二转轴64上的齿轮板6转动,使得竖轴61通过第二轴承72在第三圆形板7上转动,带动竖轴61上的齿轮板6转动。
36.其中如图7所示,齿轮板6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线辊轴65,线辊轴65的上表
面连接有垫板67,垫板67的上表面螺纹连接的螺栓66与线辊轴65螺纹连接,具体地,使用者对螺栓66施加旋转的外力,直至使得螺栓66完全脱离线辊轴65上为止,接着,使用者将垫板67从线辊轴65上取下来,接着,使用者将丝线辊套接在线辊轴65的外周面上,接着,使用者转动螺栓66,直至使得螺栓66与线辊轴65螺纹连接为止,进而使得丝线辊限定在线辊轴65上。
37.其中如图8所示,第三圆形板7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有套筒10,套筒10的上表面连接有垫圈101,套筒1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圆环板4,圆环板4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压力传感器41,圆环板4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轴42连接在第三圆形板7的上表面上,具体地,使用者将丝线辊套接在线辊轴65上后,使得丝线辊对圆环板4施加外力,此时,使得压力传感器41检测丝线辊对圆环板4施加的外力,当压力传感器41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时,使得该装置停止工作。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