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定位的绝缘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1034发布日期:2022-09-10 09:0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可快速定位的绝缘胶带。


背景技术:

2.绝缘胶带在用于电工工作方面非常广泛,例如在对一些裸露导线进行处理时,使用绝缘胶带将裸露的金属部分进行包覆缠绕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3.现有的绝缘胶带产品大多为单一的胶带卷,需要电工自行撕扯出胶带,手捏导线进行缠绕包覆,首先这样的操作具有一定的触电风险,其次包覆胶带对于熟练度要求高,容易发生导线拿不准而胶带贴不准确的情况,再者过多的手部接触操作不仅有前述的触电风险,手部的汗渍灰尘等也会对胶带的粘贴性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定位的绝缘胶带,以无需手部接触导线而快速地定位固定导线进行绝缘胶带的包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快速定位的绝缘胶带,包括胶带卷,还包括握筒,所述握筒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电线的夹持结构;所述握筒上套设有转筒,所述胶带卷套设于所述转筒上,所述转筒上还设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上设有通槽,所述胶带卷上引出的胶带自由端穿过所述通槽。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握筒,方便使用者手握,握筒内设置夹持结构,使用者手部无需与导线接触,便可以实现对导线的定位和固定功能,极大地降低了触电的可能。
8.设置转筒以承托胶带卷,通过引导件对胶带进行引导,只需将胶带末端贴于导线绝缘皮上后,转动转筒便可以实现胶带在导线上的缠绕包覆,同样极大地减少了手部与导线的接触,降低了触电风险,同时缠绕方式简单快速,缠绕效果好。
9.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片,所述握筒内设有筒腔,所述握筒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筒腔的开口,所述夹片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地连接于所述筒腔的内壁,两个所述夹片的自由端相抵,所述握筒上还设有用于使两个所述夹片分离的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握筒滑动连接,且所述握筒下端延伸入所述筒腔内,通过顶杆控制夹片的开合,以实现对导线的夹持和松脱,以及便于快速地夹持于导线上地任意位置,定位效果好。
10.进一步的,所述通槽沿所述握筒的径向贯通所述引导件,所述胶带卷上引出的胶带自由端由外向内穿过所述通槽,且胶带自由端的粘贴面背离所述引导件,合理布置胶带,避免胶带粘连到导线以外的物品。
11.进一步的,所述引导件上设有用于抵住胶带自由端的垫块,所述垫块与胶带自由端相抵的边向下倾斜,对胶带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胶带扭转粘连。
12.进一步的,所述引导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转筒活动连接的卡扣,便于引导件的拆
下,方便更换安装胶带卷。
13.进一步的,所述引导件上设有用于托住所述胶带卷的托环,防止胶带卷脱落。
14.进一步的,所述握筒下端的周侧设有用于挡住所述转筒的挡圈,防止转筒脱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的正视图;
18.图4为图3中b-b的剖面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的胶带布置状态示意图;
20.图6为图3中的胶带布置状态示意图。
21.图中:1、握筒;11、筒腔;12、开口;13、挡圈;2、转筒;3、胶带卷;4、顶杆;41、夹片;5、引导件;51、通槽;52、垫块;53、托环;a、粘贴面。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快速定位的绝缘胶带,包括握筒1,所述握筒1内部设有筒腔11,所述握筒1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筒腔11的开口12,所述筒腔11内设有两片用于夹持的夹片41,所述夹片41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筒腔11的内壁,两片夹片41相对设置,所述夹片41为弹性金属片,两片所述夹片41的下侧自由端相抵,且为弧面与弧面相抵的线接触形式,两片所述夹片41的下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以使得导线端穿过所述开口12而从两个所述夹片41之间向上推顶时,能将两个所述夹片41向两边推开形成间隙,此时所述夹片41由于自身的弹力而对导线端起到夹持作用,而这个夹持力对所述握筒1与所述导线起到一定的固定和定位效果。
24.而导线规格各异,对于较细较软的导线,其在推顶所述夹片41时会弯曲,难以将所述夹片41顶开而被夹持,因此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握筒1上设有顶杆4,所述顶杆4与所述握筒1滑动连接,所述顶杆4的下端延伸入所述筒腔11内。
25.使用时,使用者手握所述握筒1,通过按压所述顶杆4的上端,进而带动所述顶杆4的下端向下推顶两个所述夹片41,进而造成两个所述夹片41弯曲而互相分开远离,使两个夹片41的自由端之间形成间隙,此时可以直接通过移动所述握筒1,使导线端穿过所述开口12后位于两个所述夹片41的自由端之间,松开所述顶杆4,两个所述夹片41通过自身的弹力回弹并将所述顶杆4向上顶起复位,而两个所述夹片41便可以夹住导线端实现固定效果,无需通过蛮力使导线端将夹片41顶开,使用中只需按压所述顶杆4便可以实现对导线端的夹持,以及自由调节导线端进入所述筒腔11的深度。
26.通过所述握筒1上的夹片41夹持固定导线代替了人工操作中的手持导线,大大降低了危险性,而后续的对导线进行缠绕绝缘胶带的操作中,为了进一步减少人手与导线接
触的危险性,本实施例在所述握筒1上套设转筒2,所述转筒2既可相对所述握筒1进行轴向的移动,也可相对所述握筒1转动,通过将胶带卷3套设于所述转筒2上,其中,所述胶带卷3也可以相对于所述转筒2转动。
27.所述转筒2上还设有用于对胶带卷3上的胶带起到引导作用的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位于所述胶带卷3的外侧且向下延伸,所述引导块的下部设有通槽51,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51沿所述握筒1的径向贯通所述引导件5,参照图5和图6所示,将所述胶带卷3上的胶带从所述引导件5的左侧掀起,此时所掀起的胶带的粘贴面a是位于背离所述引导件5的一侧,粘贴面a指的是涂覆有胶水的一面,随后将胶带斜向右下翻折并下拉,在所述通槽51处由外向内地将胶带穿过所述通槽51,此时拉出的这段胶带的粘贴面a在图示中向外,通槽51位置的胶带的粘贴面a向右的状态。
28.在这个状态下,使用者通过手握所述握筒1并将导线夹持固定,另一边将胶带穿过所述通槽51后的自由端粘贴于导线上的绝缘皮上,再保持所述握筒1不动的情况下沿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转筒2,进而将胶带沿着导线进行环绕包覆,其中胶带在上述的状态设置下,其粘贴面a始终不会与导线外的其他接触,避免粘连,并且由于所述引导件5对所述胶带的拉扯作用,以及所述胶带卷3可相对于所述转筒2转动,进而在胶带环绕包覆于导线上时,胶带能不断从所述胶带卷3上扯出,避免卡住使得包覆工作顺畅。
29.为了保持胶带引出部分的平整,避免缠绕粘连在一起,所述引导件5上设有用于抵住胶带自由端的垫块52,所述垫块52与胶带自由端相抵的边向下倾斜,在上述状态下胶带斜向右下翻折后会被所述垫块52抵住,进而保证其平整,在拉扯中减少缠绕粘连的情况发生。
30.并且,由于所述转筒2可以相对于所述握筒1转动,进而能够自由调整所述胶带卷3与导线的距离,以调节包覆中的胶带间距;同时为了避免所述转筒2向下脱出,所述握筒1的下端的周侧设有用于挡住所述转筒2的挡圈13。
31.需要补充的是,为了方便更换胶带,所述引导件5与所述转筒2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卡扣的方式连接,使用中可以先将所述引导件5拆下,装上所述胶带卷3后,先将胶带穿过所述通槽51后再将所述引导件5安装于所述转筒2上,使得安装过程更为简单方便。
32.同时为了保证所述胶带卷3的稳定,防止其脱落,参照图2所示,所述引导件5上设有托环53,所述托环53为半开放式,其部分环绕所述转筒2并抵于所述胶带卷3的下侧,起到托住所述胶带卷3的效果。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