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4257发布日期:2022-09-21 04:3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发注重环保,对斗提机张紧装置的密封性提出更高要求,其中,td型提升机,其牵引件采用高强度橡胶带,其下部张紧装置的密封滑板在滑动过程中与导压条会有1mm的间隙,保证滑板可以上下顺利滑动,但这1mm的间隙,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造成粉状物料重滑板与张紧架的间隙中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能把密封滑板和张紧架紧密贴合,达到密封物料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包括下部机壳、张紧架、密封滑板、轴承座、螺杆、第一压紧组件,在下部机壳内设置有尾轮轴;所述张紧架设置在下部机壳的两相对侧壁,在张紧架两立板之间竖直开设有供尾轮轴穿过的长圆通孔,在张紧架两立板的相对侧面分别竖直设置有导压条、导轨,且导压条位于导轨后方;所述密封滑板可移动设置在导压条后侧,能完全密封长圆通孔,所述轴承座的两侧边卡入导轨内且能沿着导轨来回移动;所述尾轮轴的两端向外穿过密封滑板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螺杆下端与轴承座相连,其上端向上穿过张紧架顶部固定板设置,其上端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一压紧组件设置有两个,水平设置在张紧架两立板前侧面,且位于密封滑板的上部和下部,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
5.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顶紧螺栓,所述第一压板为凹形板,水平设置在张紧架的两立板前侧面,在第一压板上对称开设有两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顶紧螺栓自外侧穿过第一通孔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
6.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顶紧螺栓,在轴承座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件,在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紧螺栓自外侧穿过第二通孔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
7.作为优选的,在密封滑板的外侧与尾轮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的靠近密封滑板的内侧开设有油封盒,所述油封盒内嵌设有骨架橡胶油封,所述骨架橡胶油封与尾轮轴的外表面相抵。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适用于td型提升机,因td型提升机采用皮带提升,td型密封滑板,只需要在胶带张紧和跑偏时候调整,在密封滑板调整后不需要滑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上下4件顶紧螺栓、中部轴承座上4件顶紧螺栓,一共8件顶紧螺栓,使用顶紧螺栓把密封滑板板和张紧架紧密贴合,达到密封物料的效果。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1.图3是第一压紧组件两种固定方式示意图。
12.图4是图3中去除第一顶紧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第二顶紧螺栓的两种固定方式示意图。
14.图6是图5中去除第二顶紧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16.附图中:1、下部机壳;2、张紧架;3、密封滑板;4、轴承座;5、螺杆;6、第一压紧组件;7、尾轮轴;8、第二顶紧螺栓;9、固定件;10、密封座;11、骨架橡胶油封;21、立板;22、固定板;23、长圆通孔;24、导压条;25、导轨;26、通孔;41、轴承座本体;42、端盖;43、轴承;44、长槽;45、筒套;61、第一压板;62、第一顶紧螺栓;63、第一螺母;611、第一螺纹通孔;612、第一贯穿通孔;91、第二螺纹通孔;92、第二贯穿通孔;93、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8.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适用于td型提升机,因td型提升机采用皮带提升,td型密封滑板,只需要在胶带张紧和跑偏时候调整,在密封滑板调整后不需要滑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上下4件顶紧螺栓、中部轴承座上4件顶紧螺栓,一共8件顶紧螺栓,使用顶紧螺栓把密封滑板板和张紧架紧密贴合,达到密封物料的效果。
19.根据图1、图2所示,本提升机下部张紧装置,包括下部机壳1、张紧架2、密封滑板3、轴承座4、螺杆5、第一压紧组件6,在下部机壳内设置有尾轮轴7,所述张紧架2设置在下部机壳的两相对侧壁,该张紧架的前侧具有两立板21,两立板的顶部具有一固定板22;在张紧架两立板之间竖直开设有供尾轮轴穿过的长圆通孔23,在张紧架两立板的相对侧面分别对称设置有导压条24、导轨25,所述导压条24和导轨25沿立板内侧竖直设置,且导压条24位于导轨25后方;所述密封滑板3设置在导压条后侧能上下移动,并且能完全密封长圆通孔,所述轴承座4的两侧边卡入导轨内且能沿着导轨来回移动;所述尾轮轴7的两端向外穿过密封滑板设置,且其外端部安装在轴承座内;螺杆5下端与轴承座4相连,其上端向上穿过张紧架顶部固定板设置,其上端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有两个,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第一压紧组件6设置有两个,水平设置在张紧架两立板前侧面,且位于密封滑板的上部和下部,且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
20.第一压紧组件的布置方法为:在张紧架2的两立板侧面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孔26,使得第一压紧组件能根据密封滑板位置,来选择相应通孔来固定,两第一压紧组件分别位于密封滑板的上部和下部,使密封滑板尽可能受力均匀。
21.根据图3、图4所示,第一压紧组件6包括第一压板61和第一顶紧螺栓62,所述第一压板61为凹形板,包括一水平板和设置在水平板两侧的纵板,第一压板水平设置在张紧架的两立板前侧面,且相对密封滑板平行设置,即第一压板的水平板位于两立板前方外侧,其两纵板分别位于两立板左右外侧面,在两纵板上开设有螺纹孔,对应的,在两立板的侧面开
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26,第一压板的两纵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板上;且考虑到密封滑板需要上下移动,该通孔26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供选择使用,该通孔优选为螺纹通孔。
22.在第一压板6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供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顶紧螺栓自外侧穿过第一压板的第一通孔设置,此时,第一顶紧螺栓相对密封滑板垂直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第一压板上的第一通孔可以是第一螺纹通孔611或者第一贯穿通孔612,如图3中3a所示,当第一压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为第一螺纹通孔611时,第一顶紧螺栓自外侧螺纹穿过第一螺纹通孔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外端螺纹锁紧固定。如图3中3b所示,当第一压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为第一贯穿通孔612时,第一顶紧螺栓自外侧穿过第一贯穿通孔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外端通过第一压板内外两侧的第一螺母63锁紧固定。
23.使用时,先调整密封滑板位置,再将两个第一压板固定在张紧架两立板的合适通孔内,尽量使两压板位于密封滑板的上部和下部,再将第一顶紧螺栓穿过第一压板的第一通孔压紧在密封滑板外侧面。
24.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密封滑板的密封性,还包括第二顶紧螺栓8,如图5、图6所示,该第二顶紧螺栓8对密封滑板中部进行顶紧,由于轴承座位于密封滑板的外侧中部,在轴承座4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焊接有固定件9,在固定件9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顶紧螺栓自外侧穿过固定件第二通孔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固定件上的第二通孔可以是第二螺纹通孔91或者第二贯穿通孔92,如图4中4a所示,当固定件上开设的第二通孔为第二螺纹通孔91时,第二顶紧螺栓自外侧螺纹穿过第二螺纹通孔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外端螺纹锁紧固定。如图4中4b所示,当固定件上开设的第二通孔为第二贯穿通孔92时,第二顶紧螺栓自外侧穿过第二贯穿通孔设置,其内端顶紧密封滑板,外端通过固定件内外两侧的第二螺母93锁紧固定。
25.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座4采用方形尾轮轴承座,包括轴承座本体41、端盖42和轴承43,在轴承座本体41的左右两侧面开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长槽44,所述轴承座本体41套设在尾轮轴上,所述轴承43设置在轴承座本体内,所述端盖41设置在轴承座本体远离尾轴的一侧,压紧轴承外圈,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定位,并通过螺栓与轴承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尾轮轴穿过轴承座本体可旋转穿设在轴承内,并通过轴承与轴承座本体转动连接。此外,在轴承座本体的顶部一体化设置有筒套45,螺杆的下端穿设在筒套内,通过螺栓与筒套连接固定,使得轴承座能被螺杆推拉,从而控制尾轮轴的张紧。
26.根据图6所示,在轴承座本体的顶部筒套和两侧部长槽之间留有空位,固定件9焊接在两空位处,轴承座底部的固定件9与其顶部固定件位置相对应,确保密封滑板中部受力均匀。
27.另外,如图7所示,在密封滑板的外侧与尾轮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座10,所述密封座的内侧开设有油封盒,所述油封盒内部内嵌有骨架橡胶油封11,所述骨架橡胶油封与尾轮轴的外表面相抵。通过密封座结构,有效避免保证尾轮轴与密封板连接处的漏灰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