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冷藏车的不占装货空间的运输用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756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普通冷藏车的不占装货空间的运输用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用致冷装置,具体涉及普通冷藏车的不占装货空间的运输用致冷装置。
普通冷藏车的运输用致冷系统通常穿过冷藏车壳体的前壁进行安装。当致冷剂压缩机安装在冷藏车发动机部分並由冷藏车发动机驱动时,因为装在冷藏车壁上的致冷组件可以容易地制作得小巧和紧凑,所以通常不会影响驾驶室倾斜所需要的空隙。然而若将狄塞尔发动机和压缩机加在制冷组件上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致冷装置时,为使致冷装置的高度尽量减小,在框架上协调和安装各种制冷部件时将会出现困难。若还要在制冷装置的组件上增加一个可供选择的备用电马达並要求制冷装置基本上不占冷藏车装货车箱的空间(即所谓“零侵占”)则更使问题复杂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普通冷藏车用的完全独立的运输用致冷装置的部件配置,这种配置的致冷装置虽然包含了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发动机,但是其高度减小了,不需要增加冷藏车壳体高度来提供驾驶室倾斜所需要的空间。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冷冻剂蒸发器安装在运输用致冷装置的框架中,完全不侵占冷藏车装货车箱的空间,从而提供一种不侵占装货车箱空间的致冷装置,尽管发动机部分包括内燃机和可供选择的备用电马达。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侵占装货车箱空间的致冷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能促使空气通过相应冷藏车的装货空间进行有效循环的蒸发器通风装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减少内燃机在大街上产生的噪声量。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属于一种普通冷藏车的不侵占装货空间的运输用致冷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细长的金属框架,该金属框架在横向分为控制部分、发动机部分、蒸发器部分、压缩机部分和冷凝器部分,这些部分按所述顺序从金属框架的一端排列到另一端。内燃机配置在发动机部分中,蒸发器配置在上述蒸发器部分中,它不侵占冷藏车的装货车箱的空间;压缩机配置在压缩机部分,而冷凝器配置在冷凝器部分。一根由上述所有部分共用的单一的传动轴从发动机部分通过蒸发器部分和压缩机部分延伸到冷凝器部分。驱动空气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通风装置直接安装在传动轴上。发动机和压缩机均通过皮带和皮带轮连接到传动轴上。
空气从致冷装置的一侧引入,通过冷凝器和发动机散热器,它由第一条路径通过压缩机部分后由致冷装置顶部的开口向上排出。致冷装置的框架和盖板配合形成一条经蒸发器部分到发动机部分的空气流通道,从而冷却发动机,即冷却内燃机和可供选择的备用电马达,除开致冷装置上端的空气排出口而外,使发动机部分可以被封闭。因而由冷却风扇产生的噪声和内燃机产生的噪声都随排出的空气垂直向上排出,从而将街上的噪声量减到最小。
根据附图中仅作为例子的最佳实施例的下列说明,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是

图1是普通冷藏车的立视图,它带有一个按照本发明的说明制造的运输用致冷装置。
图2是一个由图1所示运输用致冷装置可以采用的金属框架的透视图。
图3示出致冷装置主要部件在图2所示框架上的位置,其中框架几乎全用虚线表示,而传动轴、有关的驱动和被驱动轮以及通风装置则用实线表示。
图4是由图1到图2所示的运输用致冷装置的侧面立视图,示出了致冷装置仅有的空气进口的配置。
图5是由图1到图4所示运输用致冷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局部有删减,示出了由致冷装置限定的空气流路径。
现在参照附图,图1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说明制造的运输用制冷装置10,它安装在普通冷藏车14的前壁12上。冷藏车14包括为便于维修可以向前倾斜的驾驶室16和由运输用致冷装置10空调的装货空间18。
如下面将要详细说明的那样,运输用致冷装置10不同于许多普通冷藏车的致冷装置,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致冷装置,其中所有的致冷部件和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可供选择的备用电马达,均安装在致冷装置10内。另外,如图1所示,致冷装置10安装在冷藏车14的车顶面20,其外形尺寸可被选定来提供倾斜驾驶室所要求的空隙,并且致冷装置10不侵占装货空间18,使净载容量增加到最大。
现在参照图2,其中示出一个提供部件配置和空气流路的细长的金属框架22,该框架可使每小时除去12000BTU(英国热量单位,1BTU=252卡)热量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完全形成独立的装置并仍能满足不侵占装货空间的要求。装上盖24的框架22清楚地示于图4和图5,它的外形尺寸是高仅20英寸(50.8cm),深仅29.8英寸(75.69cm),长仅77英寸(195.58cm)。沿致冷装置的底部垂直于冷藏车前壁12测量的深度仅11.4英寸(28.95cm),在这一宽度,侧面从水平位置以17°角上升,从而适应驾驶室倾斜。盖板24相应包括运输用致冷装置10的端盖25、前盖27、底盖29和第一及第二侧盖31和33。
框架22最好用铝辅助构件经焊接而形成,框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26和28、在此端部之间延伸的纵轴30、前部32和后部34。框架22包括一个下部或底部36,该底部36在框架22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6和28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35和37。底部36从框架22的前部32伸到后部34,在前部32处由一个倒U形结构38开头。倒U形结构38包括形成底部36前沿的第一悬挂腿39、凹部41和第二悬挂腿43。然后底部36继续向框架22的后部34延伸,形成倾斜部分40、水平取向的最低部分42和形成底部36后部的向上翻折的折边部分44,倾斜部分40从水平位置向下倾斜17°角。
框架22的第一直立侧边46是在框架22的第一端部26焊接到底部36上的。第一直立侧边46具有一个纵向深度,该深度确定框架22的控制部分48。如图5所示,装在控制部分48中的控制器件可以通过在盖板24上的可拆卸的维修板50来进行操作。
中间框架构件52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直立壁部分54、56和58,它是焊接到底部36上的。中间框架构件52在水平切面上形成U形结构,第一和第二直立壁部分54和56是U形结构的腿部分,它们与第一直立侧边46平行並分别间隔一定距离进行配置。换言之,由壁部分54和56确定的主要平面垂直于纵轴30。第三直立壁部分58形成U形结构的凹部,它沿框架22的前面部分32延伸,而且与形成底部36最前沿的腿39隔开一段预先确定的距离。因此,当在框架22上装上盖板24时,这种隔开一段预先确定的距离便导致壁部分58同盖板24相互配合形成如图5所示的空气通道62,该通道的作用将在下面说明。直立壁部分54、56、和58的最上沿可以向内折边,例如在壁部分56上的折边64,壁部分54和56的自由端可以向外折边,折叠到框架22的后部分34的平面上,例如折边66和68。第一和第二直立壁部分54和56分别确定示于图3的用于安装轴承座74和76的开口70和72。
第一、第二和第三直立壁部分54、56和58确定蒸发器部分78,第一直立壁部分54和第一直立侧边46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在其间形成发动机部分80。
框架22的第二直立侧边82在第二轴向端部28被焊接到底部36上。第二直立侧边82具有在第二端部形成冷凝器部分84的深度,它包括一个其上有开口88的内壁86,该开口起着冷却风扇罩90的作用。内壁86与中间框架构件52的第二直立壁部分56隔开一段距离而构成压缩机部分92,这一部分还装有大部分其余的致冷系统部件。压缩机安装座(图中未示出)被焊接在压缩机部分92的底部36上,靠近框架22的背部或后部34。
后上部或后顶部构件94被分别焊接到第一和第二直立侧边46和82上,以及被焊接到中间框架构件52的直立壁部分54和56上,从而将这些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並形成框架22的后上部分。后顶部构件94基本上是槽形的,具有侧U形结构,该倒U形结构包括凹部96及相应的内、外悬挂腿98和100,沿后顶部构件的纵向长度,其外悬挂腿具有不同的尺寸,从而可同底部36的向上折的折边44和中间框架构件52的第一和第二直立壁部分54和56相配合形成蒸发器开口102。
前上部或前顶端构件104被分别焊接到第一和第二直立侧边46和82上,以及被焊接到中间框架构件52的直立壁部分58上,从而将这些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並形成框架22的前上部分。前顶端构件104基本上是槽形的,它具有垂直方向的凹部106和分别向外凸出的腿部108和110。
上部发动机安装座112和电马达安装板或安装座114在发动机部分80中被焊接在已完成的框架22上。
如图3所示,具有纵向轴118的传动轴116被安装在前述的轴承座74和76上,该轴承座分别由直立壁部分54和56支承。轴承座74固定传动轴116的轴向位置,而轴承座76是可滑动的轴承座,从而可以适应由于蒸发器部分78中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传动轴116的长度的变化。传动轴116具有平行于框架22的纵向轴线30的轴线118,它贯穿蒸发器部分,另外还在一个方向上向外延伸,伸到发动机部分80,在另一个方向上向外延伸,通过压缩机部分92伸到冷凝器部分84中。
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通风装置120和122分别直接安装在传动轴116上。在最佳实施例中冷凝器通风装置120成轴向气流风扇的形式。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使充分的空气流过装货空间18及其中的货物,蒸发器通风装置122必须是离心鼓风机。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离心鼓风机122是反向倾斜鼓风机,因为反向倾斜鼓风机能提供最大风速,使充分的空气流穿过装货空间18及其中货物,并且随着静压力的增加,其操作性能降低很少。虽然反向的平直式离心风扇轮可以胜任,但采用反向的弯曲式离心风扇轮可以进一步增强操作性能。
发动机部分80包括内燃机124,最好是柴油机,该内燃机通过在内燃机124上的皮带轮126、惰轮127、传动轴116上的皮带轮128和皮带130连接到传动轴116上,如果发动机部分80装有可供选择的备用电马达132,则内燃机124通过离心离合器134连接到皮带轮126上,离心离合器134仅在内燃机124工作时才将内燃机124与皮带轮126连接起来。备用马达132通过在马达132和传动轴116上的皮带轮136和138以及皮带140,也连接到传动轴116上。
致冷剂压缩机142通过在压缩机142上的皮带轮144、驱动交流发电机的皮带轮145、传动轴116上的皮带轮146和皮带148,也连接到传动轴116上。
蒸发器150配置在蒸发器部分78中,蒸发器150的主要空气入口表面和出口表面偏离垂直方向,从而在一定的空间中可以提供更大的空气入口表面和出口表面。如图5所示,在运输用致冷装置10的后部34上的蒸发器开口102分为第一和第二部分156和158,第一部分开口156与蒸发器150对准,而第二部分开口158则与强力通风系统160相通,该强力通风系统160将经过调节的空气送入到装货空间18。
如图5所示,鼓风机122将装货空间18中的空气(用箭头162表示)抽进开口156並穿过蒸发器150。鼓风机122然后将刚穿过蒸发器150抽出的空气通过开口158向后送入装货空间18,经过调节的空气用箭头164表示。
如图4所示,总的用编号166表示的空气导管和蒸发器装置伸入冷藏车的前壁开口168,但是不超过前壁12的内表面,从而使运输用致冷装置10成为完全不侵占装货空间的致冷装置。
冷凝器170被配置在冷凝器部分84中,用编号172表示的最上面的管是内燃机124的散热器。冷凝器170的主要空气入口表面和出口表面是在垂直方向,入口表面被配置在运输用致冷装置10的第二侧盖33上。当盖板24装在框架22上时,可拆卸的观察板174便盖住冷凝器170,观察板174上有许多开口176,冷凝器风扇120通过这些开口将空气(用箭头178表示)抽入。
如图5所示,进入运输用致冷装置10用以冷却冷凝器170和散热器172以及冷却发动机部分80的唯一的空气入口穿过致冷装置10的第二侧盖33。进气178穿过冷凝器170和散热器172进入压缩机部分92,进入这里的空气再经过盖板24上的开口182垂直向上排出(用箭头180表示),开口182设置在致冷装置10的顶盖25上,在压缩机部分92的上面。进入压缩机部分92的一部分空气(用箭头184表示)还进入到空气通道62,通道62是由盖板24和中间框架构件52的第三直立壁部分58之间的间隙构成的。空气184然后进入发动机部分80,流经马达132和内燃机124,随后通过盖板24上的开口188垂直向上排出(用箭头186表示),开口188位于发动机部分80之上,设置在致冷装置10的顶盖25上。
总之,使致冷装置10形成横向分开的部分,采用单一的轴向延伸的传动轴116,直接安装通风装置,以及用皮带连接发动机和压缩机,这一切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外形高度低的完全独立而不侵占装货空间的运输用致冷装置的构件配置和装配法。另外,在公开的通风系统中,所有的冷却空气都从致冷装置的一个轴向端部进入,然后通过在前 4上的开口182和184从致冷装置10的顶端向上排出,这种通风系统将大街上的噪声降到最小。〉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合于普通冷藏车(14)的不侵占装货空间的运输用致冷装置(10),它包括细长的金属框架(22),该框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26、28)以及在上述端部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30);由上述框架限定的而且在横向间隔开的发动机部分、蒸发器部分、压缩机部分和冷凝器部分(80、78、92和84),这些部分按上述顺序从上述框架的第一端部排列到第二端部;在上述发动机部分中的内燃机(124);完全配置在上述蒸发器部分内部的蒸发器(150);在上述压缩机部分中的压缩机(142);在上述冷凝器部分中的冷凝器(170);一根单一的为上述所有各部分公用的传动轴(116),该传动轴从发动机部分延伸,穿过上述蒸发器部分和压缩机部分,伸入到冷凝器部分;通风装置(120、122),它们直接安装在上述传动轴上;第一皮带传动系统(126,128,130),它连接在上述内燃机和上述传动轴之间,用于驱动上述传动轴;第二皮带传动系统(144、146、148),它连接在上述传动轴和上述压缩机之间,用于驱动上述压缩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其中框架包括底部(36)、第一和第二直立侧边(46,82)和中间框架构件(52),第一和第二直立侧边分别在框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固定到上述底部上,中间框架构件具有固定到上述底部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直立壁部分(54,56,58),上述第一直立侧边(46)确定致冷控制部分(48),上述第二直立侧边(82)确定冷凝器部分(92)並形成冷凝器风扇罩(90),上述底部具有分别位于上述框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处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前沿(39)和后折边部分(44),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壁部分(54、56,58)其水平切面形成U形结构,该U形结构中第一和第二直立壁部分(54,56)是U形结构的腿部分,该腿平行于第一和第二直立侧边并分别隔开一定距离配置,第三直立壁部分(58)是U形结构的凹部,该凹部与上述底部的前沿隔开一定距离;上述框架还包括前上部构件和后上部构件(104,94),它们将上述第一和第二直立侧边与中间框架构件(52)连接在一起,从而分别形成框架的上前部分和上后部分,上述中间框架构件(52)确定蒸发器部分(78),上述第一直立壁部分和上述第一直立侧边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形成发动机部分(80),上述第二直立壁部分的风扇罩(90)和上述第二直立侧边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形成压缩机部分(9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它包括在上述框架上的盖板(24),上述盖板分为运输用致冷装置的顶盖(25)、前盖(27)、底盖(29)和第一(31)和第二(33)侧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其中蒸发器与开口(156)之间有空气流穿过,上述开口由中间框架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壁部分、框架底部的后部和后上框架构件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轴承座(74,76),这些轴承座由中间框架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壁部分支承,而传动轴则由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座支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轴承座中的一个轴承座是固定的轴承座,它纵向固定传动轴的位置,剩下的轴承座是可滑动的轴承座,该滑动的轴承座可饔捎谡舴⑵鞑糠种形露缺浠鸬拇岬呐蛘秃褪账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其中通风装置包括在蒸发器部分(78)中的直接安装在传动轴(116)上的离心鼓风机(122)和在冷凝器部分中的也直接安装在传动轴上的轴向气流风扇(1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其中内燃机(124)包括离心离合器(134),在致冷装置的发动机部分(80)还包括电马达(133)和第三皮带传动系统(136,138,140),上述第三皮带传动系统将上述电马达连接到上述传动轴上,从而在内燃机未通过上述离心离合器同传动轴啮合时,能够使上述电马达驱动传动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它包括在框架(22)上的盖板(24),上述盖板分为运输用致冷装置的顶盖(25)、前盖(27)、底盖(29)和第一(31)和第二(33)侧盖,在上述盖板中,在运输用致冷装置的上述第二侧盖上形成进入冷凝器部分(84)的空气进入口(176),在运输用致冷装置的顶盖(25)上形成空气从压缩机部分和发动机部分排出的空气出口(182,188),从而在关闭发动机部分的其它外部开口时,可将发动机产生的噪声往上送出,在致冷装置中,盖板和框架相配合形成连接压缩机部分和发动机部分的空气通道(62),从而能使进入空气进入口的空气经过在运输用致冷装置顶盖上的两个上述空气出口排出。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它包括在框架(22)上的盖板(24),上述盖板分为运输用致冷装置的顶盖(25)、前盖(27)、底盖(29)与第一(31)和第二(33)侧盖;在上述盖板中,在运输用致冷装置的上述第二侧盖上形成进入冷凝器部分(84)的空气进入口(176),在运输用致冷装置的顶盖(25)上形成空气从压缩机部分和发动机部分(92,80)排出的空气出口(182,188),从而在关闭发动机部分的其它外部开口时,可将发动机产生的噪声往上送出;在致冷装置中,盖板(24)和中间框架构件(52)的第三直立壁部分(32)相配合形成空气通道(62),该通道连接压缩机部分和发动机部分,从而能使进入空气进入口的空气经过在运输用致冷装置顶盖上的两个上述空气出口排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其中通风装置包括反向倾斜式离心鼓风机,以便将待空调的空间中的空气抽出,並将已经蒸发器调节的空气回送到待空调的空间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用致冷装置,其中反向倾斜式离心鼓风机是反向弯曲式的鼓风机。
全文摘要
致冷装置(10)具有使装置高度最小的部件配置和使内燃机(124)的噪声垂直往上排出的通风装置。发动机、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部分(80,78,92,84)横向隔开,从致冷装置的一端排列到另一端,一根传动轴(116)贯穿这些部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通风装置(122,120)直接装在传动轴上。内燃机、压缩机(142)和备用马达(132)用皮带连接到传动轴上。从一侧进入致冷装置的空气通过冷凝器从顶盖的开口向上排出,使发动机的噪声降到最小。
文档编号B65B5/10GK1038247SQ8910190
公开日1989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1日
发明者丹尼斯·埃雷·威师, 威廉姆·罗·威得斯米特 申请人:塞梅尔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