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瓿切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1650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瓿切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瓶口切割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医务人员使用安瓶时的医疗器械。
目前医务人员使用安瓶时的开瓶办法是用砂轮片在安瓶的颈部划出一道划痕,然后用手掰开。由于该划痕深度不够且不均匀,必须加大掰的力量,常常由于用力过大,把安瓶掰碎扎伤手指并且有时把安瓶口掰坏造成浪费;另外,用砂轮片开安瓶的速度也较慢,无论自己或医务人员都感到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务人员使用安瓶时的切割器械。利用它能够安全、迅速地切开安瓶,并能减少药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这样的它是在一个圆柱形筒体上面开有一敞口锥形内腔1。在圆柱形筒体2里有金刚石刀3、螺栓4、螺母5、弹簧片6、平衡螺栓7、插盖8、垫片9、固紧螺母10、索钩11组成。安装时把金刚石刀3焊在螺栓4下端面上,找好金刚石刀3切割方向后,用螺母5把螺栓4固定在弹簧片6上,然后用平衡螺栓7把弹簧片固定在固紧螺母10上,并用垫片9调整金刚石刀3插入敞口锥形内腔中的长度,最后安放插盖8。
使用时用一只手握住圆柱形筒体2,并使其开口斜向下,用另一只手捏住安瓶下部,将上部插入敞口锥形内腔1中,轻轻地转一圈,这时由于插入敞口锥形内腔1中的金刚石刀3的切割作用,已在安瓶的颈部切割出一道深度足够、均匀、规则的划痕,再轻轻一别便打开了安瓶。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利用它能够安全、迅速地打开安瓶,并减少了浪费。因此,可广泛用于玻璃药水瓶口的切割。
附图
为安瓶切割器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是圆柱形筒体2,材质为聚四氯乙烯或金属,其内是敞口的锥形内腔1,敞口直径为6-14mm。圆柱形筒体2的一端有一方形凸起,该方形凸起上端面是插盖8。方形凸起内装有平衡螺栓7、垫片9、固紧螺母10、弹簧片6、螺母5、螺栓4,螺栓、螺母的材质为铜,弹簧片的材质为65Mn钢。螺栓4通过孔洞插入敞口锥形内腔1,并且在螺栓4的下端面上焊有金刚石刀3。使用时将安瓶上部插入敞口锥形内腔1中轻轻转一圈,然后再轻轻一别即可打开安瓶。
权利要求1.一种医务人员使用的玻璃瓶口切割器,是由内部开有敞口锥形内腔的圆柱筒体2及筒体上部的插盖8组成,其特征在于锥形内腔里边有一个焊接在螺栓4下端面的金刚石刀3,通过螺栓4又将金刚石刀3固定在弹簧片6上面,然后再用平衡螺栓7把弹簧片固定在固紧螺母10的上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器,其特征在于圆柱形筒体的材质为聚四氯乙烯及金属材质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医务人员使用安瓿时的切割器械,由圆柱形筒体2,敞口锥形内腔1,金刚石刀3等组成,该金刚石刀3焊在螺栓4的下端面上,通过小孔洞插入敞口锥形内腔1内。由于金刚石刀3的切割作用,当安瓿上部插入敞口锥形内腔1并转动时,金刚石刀3便在安瓿颈部切割出一道深度足够、均匀且规则的划痕,再轻轻一别即可打开安瓿。该安瓿切割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且成本较低、宜广泛采用。
文档编号B67B7/00GK2162455SQ92216120
公开日1994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5日
发明者窦玉明 申请人:窦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