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防伪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136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防伪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容器领域,涉及一种有助于消费者方便识别商品真伪的一次性防伪瓶。
市场经济中,仿随名优商品尤其是名优瓶装产品(如瓶装名酒、高档药品或化妆品等)而出的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往往使真品生产厂家蒙受极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如何有效防止瓶装产品的假冒现象迄今一直是生产厂家和消费者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过去,瓶装产品一般是靠在瓶盖、瓶体或瓶贴上印制防伪印刷标志起到防伪作用的,但由于这类标志本身就易于仿造,因而靠其所获的防伪效果甚微;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曾有单位及个人设计出一些类如可将瓶颈直接撬断或扭断的一次性防伪瓶,此类结构虽具有一定的防伪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瓶颈断裂处玻璃划伤人体以及因瓶颈被破坏而致整个瓶体不美观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避免瓶体损坏而致划伤人体并破坏瓶体外观现象的一次性防伪瓶。
用以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该防伪瓶由瓶体和瓶盖(塞)组成,在瓶颈上部设有一只可将瓶口与瓶盖封套在内的一端封闭的金属制防盗筒,防盗筒外壁上压设有至少一道环形刻痕,在防盗筒与瓶颈结合部位处的筒壁和瓶壁上牢固套设有一个玻璃制防盗圈,所述防盗圈的上端位于防盗筒刻痕下。开启这种结构的防伪瓶时,必须先扭动防盗筒,使防盗筒从环形刻痕处断裂,继而将防盗筒的上半部分取下,方可开启瓶盖。瓶盖开启后,由于防盗筒的下半部分残留在防盗圈和瓶颈之间,无法取出,因而可防止玻璃瓶被回收再用。
与现有的扭断或撬断瓶颈式的防伪瓶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合理、制作及使用方便,避免了人体被瓶子断颈处玻璃划伤的危险,同时也可保证开启过后的瓶体外形的美观。通过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实施,可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回收旧瓶重装假货的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及合法厂家的权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普通玻璃瓶体5内灌装好产品后,按常规用瓶盖(塞)1将瓶口封合;将壁上压制有一道环形刻痕3的金属制防盗筒2套扣在瓶颈上,使瓶口与瓶盖被封套在内;将玻璃制防盗圈4外套于防盗筒与瓶颈的结合部位处,并用粘胶或通过烧结方式将防盗圈4与防盗筒刻痕下壁面及瓶颈粘接或烧结为一体。防盗筒2自刻痕处被扭断后,上部可取下,而下部则残留于玻璃制防盗圈4和瓶颈之间,无法取出,以防止此瓶被再次回收利用。
实际应用中,也可先将防盗筒2制作成一个两头开通的空筒,然后将空筒的下部插套在普通玻璃瓶5的瓶颈处,而空筒的上部则直立于瓶口外;将玻璃制防盗圈4外套于防盗筒2与瓶颈的结合部位处,并用粘胶或通过烧结方式将防盗圈4与防盗筒刻痕下壁面及瓶颈粘接或烧结为一体;厂家瓶装产品时,待将产品灌装于瓶体后,盖(塞)上瓶盖(塞)1,最后将防盗筒2上部向内压折焊制在一起,使筒体的上端封闭。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防伪瓶,包括瓶体(5)和瓶盖(1),其特征是在瓶颈上部设有一只可将瓶口与瓶盖封套在内的一端封闭的金属制防盗筒(2),防盗筒(2)外壁上压设有至少一道环形刻痕(3),在防盗筒(2)与瓶颈结合部位处的筒壁和瓶壁上牢固套设有一个玻璃制防盗圈(4),所述防盗圈(4)的上端位于防盗筒刻痕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伪瓶,其特征是在防盗筒(2)与瓶颈的结合部位处的筒壁和瓶壁上通过粘接或烧结方式套联有一个玻璃制防盗圈(4)。
专利摘要一次性防伪瓶,包括瓶体和瓶盖,在瓶颈上部设有一只其外壁带有环形刻痕的可将瓶口与瓶盖封套在内的金属制防盗筒,防盗筒刻痕以下部位通过一个玻璃制外套防盗圈被牢固联结在瓶颈上。防盗筒自刻痕处被扭断后,其上部可取下,而下部残留在防盗圈和瓶颈之间,无法取出,因而可防止玻璃瓶被回收再用。
文档编号B65D49/00GK2268687SQ9623612
公开日1997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6日
发明者华新锚, 华翔 申请人:华新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