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防伪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510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一次性防伪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瓶子,主要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防伪瓶,它适合于装酒类、药类等液体制品。
目前的瓶子一般都可以回收,没有防伪措施,给不法分子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条件,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其生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能一次性使用的防伪瓶。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防伪瓶,包括瓶体(1)、瓶盖(4),其特征在于,塞体(5)插入瓶口,其下部外壁有环形槽用以放入密封圈(6),塞体(5)与燕尾体(3)一次成型,在其结合部有环形易断线(2),塞体(5)与瓶口结合处用快速强化粘合剂粘接。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这样完成一种一次性防伪瓶,包括瓶体(1)、瓶盖(4),其特征在于,瓶体(1)与燕尾体(3)一次成型,其结合部有环形易断线(2),燕尾体(3)顶部有一注液孔(8),上面塞有塞子(7),塞子(7)外壁有环形槽用以放入密封圈(6),塞子(7)与注液孔(8)结合处用快速强化粘结剂粘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方案,在瓶子打开后即不可复原,不可回收再次使用,从而杜绝了不法分子利用旧瓶装假冒伪劣产品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塞体5和燕尾体3一次成型,塞体5下部外壁有一条环形槽,用来放置密封圈6,密封圈6在瓶体1和瓶塞5之间起密封作用,燕尾体下面有一环形易断线2。当液体注入后把塞体5压下,然后在塞体和瓶口结合处注入快速强化粘合剂,使塞体5和瓶体1牢固地粘在一起。密封圈6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在粘合剂和液体之间起隔离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液体分解和气化。
使用方法用手四指握住瓶颈,用大拇指推动燕尾体,燕尾体就沿易断线2断开,从瓶口倒出液体。当液体一次用不完时可用瓶盖4盖上,以便保存再用。
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注入方法一样,只是燕尾体3比实施例1的燕尾体短。使用时可用其它工具插入燕尾体和瓶口的缝隙中,将燕尾体断开。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瓶体1和燕尾体3一次成型,其结合部有环形易断线2,燕尾体3顶端有一注液孔8,当注入液体后把塞子7压下,在塞子7和注液孔8结合处注入强化粘合剂,使燕尾体3和塞子8粘在一起,塞子7的外壁有一环形槽可放密封圈6。打开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它和实施例2的注入方法一样,只是实施例4的燕尾体3比实施例3的燕尾体3短,使用方法和实施例2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防伪瓶,包括瓶体(1)、瓶盖(4),其特征在于,塞体(5)插入瓶口,其下部外壁有环形槽用以放入密封圈(6),塞体(5)与燕尾体(3)一次成型,在其结合部有环形易断线(2),塞体(5)与瓶口结合处用快速强化粘合剂粘接。
2.一种一次性防伪瓶,包括瓶体(1)、瓶盖(4),其特征在于,瓶体(1)与燕尾体(3)一次成型,其结合部有环形易断线(2),燕尾体(3)顶部有一注液孔(8),上面塞有塞子(7),塞子(7)外壁有环形槽用以放入密封圈(6),塞子(7)与注液孔(8)结合处用快速强化粘结剂粘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防伪瓶,它采用燕尾体、瓶塞一次成型,或采用燕尾体、瓶体一次成型,在燕尾体底有环形易断线,使用后不可复原,从而杜绝了不法分子利用旧瓶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可能性,实现防伪的目的。
文档编号B65D41/32GK2296318SQ97211948
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1日
发明者陈水柱 申请人:陈水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