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花面料的检验装置中的整理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10945阅读:来源:国知局
安装槽一,玻璃2b卡设在所述安装槽一中,安装框2a的另一侧边缘开设有供安装反射板2c的安装槽二,反射板2c卡设在所述安装槽二中,玻璃2b与反射板2c之间固定有若干LED灯2D。其中,安装框2a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质轻耐腐蚀,安装框2a上的玻璃2b采用硬度和透视性较好钢化玻璃2b,而反射板2c采用玻璃2b聚光反射镜作为材料,具有较好的聚光能力。
[0023]机架I上还固定有一安装杆3,安装杆3处于玻璃2b上方,机架I的前端固定有一放置架4,放置架4上设有一提花面料放置框5,且放置框5的两端均固定有若干安装部,安装部呈矩形状,放置架4上开设有与安装部相对应的安装槽,安装部安装在安装槽中,从而实现放置框5的可拆卸设置。机架I的后端固定有一安装架6,安装架6上设有一提花面料收集框7,其中,收集框7的两端均固定有若干安装部,安装部呈矩形状,安装架6上开设有与安装部相对应的安装槽,安装部安装在安装槽中,从而实现收集框7的可拆卸设置。安装框2a与收集框7之间设有一能够使提花面料有序弯折并整理到收集框7中的整理机构。
[0024]如图3所示,安装框2a与放置框5之间设有一能够带动提花面料向前运动的运输机构,具体的来说,运输机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辊筒17和下辊筒18。上辊筒17和下辊筒18的外表面均套设有海绵,从而能够增加与提花面料之间的摩擦力。机架I上竖直固定有固定板一 19和固定板二 20,上棍筒17的两端与固定板一 19和固定板二 20之间分别固定有轴承座一 21和轴承座二 22,轴承座一 21与上辊筒17的一端之间设有轴承,轴承座二 22与上辊筒17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轴承。同时,固定板一 19上开设有滑动槽一,轴承座一21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一中,固定板二 20上开设有滑动槽二,轴承座二 2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二中,轴承座一 21能够在滑动槽一中滑动,轴承座二 22能够在滑动槽二中滑动,从而实现上辊筒17上下运动。上辊筒17的两端与机架I之间设有能够带动上辊筒17上下运动的升降定位结构。其中,升降定位结构包括升降气缸一 23和升降气缸二 24,升降气缸一 23的缸体固定在机架I上,升降气缸一 23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其端部固定在轴承座一 21上。升降气缸二 24的缸体固定在机架I上,升降气缸二 24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其端部固定在轴承座二 22上。由于升降气缸一 23和升降气缸二 24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一 21和轴承座二 22上,通过升降气缸一 23和升降气缸二 24对其活塞杆的伸缩调节,从而带动上辊筒17上下运动,实现上辊筒17和下辊筒18之间间隙的调节。
[0025]同时,下辊筒18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固定板一 19和固定板二 20上,下辊筒18的一端穿出固定板一 19与一能够带动其转动的传动结构相连,更具体的来说,传动结构包括传动电机25、主动皮带轮26、从动皮带轮27和皮带28,从动皮带轮27固定在下辊筒18穿出固定板一 19的一端上,主动皮带轮26固定在传动电机25的输出轴上,皮带28均平行设置在主动皮带轮26和从动皮带轮27之间。传动电机25可通过其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皮带轮26转动,再通过皮带28带动从动皮带轮27转动,由于从动皮带轮27固定在下辊筒18上,从而实现下辊筒18的转动。
[0026]如图4所示,安装杆3与玻璃2b之间设有能够使提花面料始终压持在玻璃2b表面运输的压持机构,具体来说,压持机构包括三个压轮11、圈数计数器12和显示器13。压轮11均匀分布在安装杆3上,且压轮11的圆弧面上均套设有海绵,从而能够增加压轮11与提花面料之间的摩擦力。安装杆3上均匀设置有三个安装座14,压轮11均通过转轴15轴向固定周向转动设置在安装座14上,圈数计数器12固定在其中一个安装座14上,显示器13固定在机架I上且通过线路与圈数计数器12相连。由于安装座14设置在安装杆3上,压轮11以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座14上,从而可将提花面料始终压持在玻璃2b表面运输,以利于察看提花面料上的瑕疵;同时,通过设置在安装座14上的圈数计数器12,能够自动检测到转轴15转过的圈数,从而实现将提花面料的的长度显示在固定在机架I上的显示器13上。
[0027]同时,安装座14呈U形,转轴1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安装座14的两端,压轮11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固定在转轴15上。转轴15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安装座14上,且压轮11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固定在转轴15上,从而实现将提花面料压持在玻璃2b表面。安装座14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杆3套设在安装孔中,安装座14上还开设有与安装孔孔壁相连通的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16,且定位螺栓16的端部抵靠在安装杆3上。安装座14的安装孔中套设有安装杆3,通过定位螺栓16穿过螺纹孔从而实现对安装座14的可拆卸固定。
[0028]如图5所示,安装框2a与收集框7之间设有一能够使提花面料有序弯折并整理到收集框7中的整理机构。更具体来说,整理机构包括摆动板一 29、摆动板二 30、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摆动板一 29的一端和摆动板二 30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杆一 31的下端,摆动板一 29的另一端和摆动板二 30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杆二 32的下端,且摆动板一 29和摆动板二 30之间形成一个供提花面料穿过的通道,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的上端均铰接在机架I上。机架I上固定有安装杆一 35和安装杆二 36,安装杆一 35和安装杆二 36之间固定有连接杆37,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的上端分别采用铰接套铰接在连接杆37上。连接杆37通过安装杆一 35和安装杆二 36固定在机架I上,同时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通过铰接套铰接在连接杆37上。
[0029]同时,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的中部还设有一能够带动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32摆动的摆动结构相连。摆动结构包括伸缩气缸一 33和伸缩气缸二 34,伸缩气缸一 33的缸体固定在机架I上,且伸缩气缸一 33的活塞杆水平设置且其端部固定在连接杆一 31的中部;伸缩气缸二 34的缸体固定在机架I上,且伸缩气缸二 34的活塞杆水平设置且其端部固定在连接杆二 32的中部。检验后的提花面料到达安装架6后,在伸缩气缸一 33和伸缩气缸二 34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伸缩气缸一 33和伸缩气缸二 34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或者是同时缩进。当伸缩气缸一 33和伸缩气缸二 34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时,可以使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的下端带动摆动板一 29和摆动板二 30同时向外摆动;当伸缩气缸一 33和伸缩气缸二 34的活塞杆同时缩进时,可以使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的下端带动摆动板一29和摆动板二 30同时向内摆动,进而实现摆动板一 29和摆动板二 30始终在一定角度内发生摆动,使提花面料在运输过程中实现有序的弯折,并自动有序的折叠收集到收集框7中。
[0030]其中,摆动板一 29的两端分别倾斜固定在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的下端,摆动板一 29与竖直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 -20° ;摆动板二 30的两端分别倾斜固定在连接杆一 31和连接杆二 32的下端,摆动板一 29与竖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