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箱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08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或蔬菜之类的产品。 箱子10被设计和优化成使得在箱子10的堆码强度的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的快速冷 却。
[0067] 如图6a至图6g中特别示出的,箱子10包括基部12,该基部12包括:
[0068] (a) -系列侧壁部段14a、14b、14c、14d,所述一系列侧壁部段14a、14b、14c、14d联 接在一起以形成平行四边形;
[0069] (b)底端部段16,该底端部段16联接至壁部段14a、14b、14c、14d ;
[0070] (c)多对面通风孔24a、24b,所述多对面通风孔24a、24b位于侧壁部段14a、14b、 14c、14d中的相应侧壁部段的间隔开的旁侧部段26a、26b中;以及
[0071] (d)多对主压痕通风孔28a、28b,所述多对主压痕通风孔28a、28b在侧壁部段中的 第一对对置的侧壁部段14a、14c中的每个侧壁部段的相应顶压痕30a和底压痕30b上居中 地定位。
[0072] 如图5a至图5g中特别地示出的,箱子10还包括盖部18,该盖部18包括:
[0073] (a) -系列侧壁部段 208、2013、20(3、20(1,所述一系列侧壁部段20&、2013、20(3、20(1联 接在一起以形成平行四边形;
[0074] (b)顶端部段22,该顶端部段22联接至壁部段20a、20b、20c、20d ;
[0075] (c)多对面通风孔32a、32b,所述多对面通风孔32a、32b位于侧壁部段20a、20b、 20c、20d中的相应侧壁部段的间隔开的旁侧部段35a、35b中;以及
[0076] (d)多对主压痕通风孔34a、34b,所述多对主压痕通风孔34a、34b在侧壁部段中的 第一对对置的侧壁部段20a、20c中的每个侧壁部段的相应顶压痕36a和底压痕36b上居中 地定位。
[0077] 基部12的多对面通风孔24a、24b与盖部18的对应的多对面通风孔32a、23b至少 部分地重叠,使得空气可以流动通过这些通风孔。此外,基部12的多对主压痕通风孔28a、 28c与盖部18的主压痕通风孔34a、34b至少部分地重叠使得空气可以流动通过这些通风 孔。
[0078] 基部 12
[0079] 基部12包括两对间隔开的次压痕通风孔42a、42b,所述两对间隔开的次压痕通风 孔42a、42b分别位于侧壁部段中的第二对对置的侧壁部段14b、14d中的每个侧壁部段的顶 压痕30a和底压痕30b上。此外,盖部18包括两对间隔开的次压痕通风孔46a、46b,所述两 对间隔开的次压痕通风孔46a、46b分别位于侧壁部段中的第二对对置的侧壁部段14b、14d 中的每个侧壁部段的顶压痕44a和底压痕44b上。
[0080]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基部12的侧壁部段中的第一对对置的侧壁部段14a、14c比基 部12的侧壁部段中的第二对对置的侧壁部段14b、14d长。类似地,盖部18的侧壁部段中 的第一对对置的侧壁部段20a、20c比盖部18的侧壁部段中的第二对对置的侧壁部段20b、 20d长。替代性地,箱子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尺寸。
[0081] 在组装箱子10时,基部12的多对次压痕通风孔42a、42b与盖部18的对应的多对 次压痕通风孔46a、46b至少部分地重叠,使得空气可以流动通过这些通风孔。
[0082] 每对面通风孔的面通风孔24a、24b位于基部12的相应侧壁部段中的对置的侧部 部段26a、26b中。类似地,每对面通风孔的面通风孔32a、32b均位于盖部18的相应侧壁部 段中的对置的侧部部段35a、35b中。基部12的面通风孔24a、24b和盖部18的面通风孔 32a、32b全部靠近箱子10的拐角定位。此外,基部12的多对面通风孔24a、24b在顶压痕 30a与底压痕30b之间居中地定位,而盖部18的多对面通风孔32a、32b在顶压痕36a与底 压痕36b之间居中地定位。
[0083] 如图6c和6d中特别地示出的,基部12的底端部段16由叠置摇盖48a、48b、48c、 48d限定,叠置摇盖48a、48b、48c、48d与相应侧壁部段的底压痕30b联接并且从底压痕30b 延伸。
[0084] 如图6b和图6g中特别地示出的,位于基部12的底压痕30b中的主压痕通风孔28b 由联接至底压痕30b的叠置摇盖48a、48c至少部分地限定。这些主压痕通风孔28b各自以 两个半圆形部分50a、50b形成。第一部分50a位于侧壁部段14a、14b中的侧壁部段上,并 且第二部分50b位于摇盖48a、48b中的对应的摇盖上。对于这些主压痕通风孔28b中的每 个主压痕通风孔而言,第二部分50b大于第一部分50a。对于这些主压痕通风孔28b中的每 个主压痕通风孔而言,第二部分50b大致呈"U"形。
[0085] 同样如图6b和图6g中示出的,位于基部12的底压痕30b中的多对次压痕通风孔 42b由联接至底压痕30b的叠置摇盖48b、48d至少部分地限定。每个次压痕通风孔42b以 两个半圆形部分52a、52b形成。第一部分52a位于侧壁部段14b、14c中的相应的侧壁部段 上,并且第二部分52b位于摇盖48b、48d中的相应的摇盖上。对于这些次压痕通风孔42b 中的每个次压痕通风孔而言,第二部分52b大于第一部分52a。对于这些次压痕通风孔42b 中的每个次压痕通风孔而言,第二部分52b大致呈"U"形。
[0086] 主压痕通风孔28a、28b大于次压痕通风孔42a、42b。
[0087] 盖部 18
[0088] 盖部18的顶端部段22由叠置摇盖54a、54b、54c、54d限定,叠置摇盖54a、54b、 54c、54d与相应侧壁部段20a、20b、20c、20d的顶压痕36a联接并且从顶压痕36a延伸。位 于盖部18的顶压痕36a中的主压痕通风孔34a由联接至顶压痕36a的叠置摇盖54a、54c 至少部分地限定。这些主压痕通风孔34a各自以两个半圆形部分56a、56b形成。第一部分 56a位于侧壁部段20a、20c中的相应的侧壁部段上,并且第二部分56b位于摇盖54a、54b中 的相应的摇盖上。对于这些主压痕通风孔34a中的每个主压痕通风孔而言,第二部分56b 大于第一部分56a。此外,对于位于盖部18的顶压痕36a中的主压痕通风孔34a中的每个 主压痕通风孔而言,第二部分大致呈"U"形。
[0089] 如图5g和图5h中特别地示出,位于盖部18的顶压痕36a中的多对次压痕通风孔 46a由联接至顶压痕36a的叠置摇盖54b、54d至少部分地限定。多对次压痕通风孔46a的 每个次压痕通风孔以两个半圆形部分58a、58b形成。第一部分58a位于侧壁部段20b、20d 中的相应的侧壁部段上,并且第二部分58b位于摇盖54b、54d中的相应的摇盖上。对于次 压痕通风孔46a中的每个次压痕通风孔而言,第二部分58b大于第一部分58a。此外,第二 部分大致呈"U"形。
[0090] 主压痕通风孔34a、34b大于次压痕通风孔46a、46b。
[0091] 基部12的一系列侧壁部段14a、14b、14c、14d优选地包括四个侧壁部段和联接摇 盖38,该联接摇盖通过诸如粘合剂的紧固件联接在该一系列壁部段中的第一壁部段14a与 第四壁部段Hd之间。类似地,盖部18的一系列侧壁部段优选地包括四个侧壁部段和联接 摇盖40,该联接摇盖40通过诸如粘合剂的紧固件联接在该一系列壁部段中的第一壁部段 22a与第四壁部段22d之间。
[0092] 基部12的面通风孔24a、24b优选地呈圆形形状。而盖部18的面通风孔32a、32b 优选的呈拉长的圆形或椭圆形。因此,箱子10可以过度填充以产品,进而导致盖部18和基 部12部分地竖向分离,盖部18和基部12的对应的面通风孔将仍然重叠。
[0093] 箱子10的面通风孔24&、2你、323、3213、主压痕通风孔283、2813、343、3413以及多对 次压痕通风孔42a、42b、46a、46b与托盘中相邻的箱子的对应通风孔相互连接,从而允许空 气竖向地以及水平地流动穿过箱子10的托盘。箱子10可以以长边邻接和/或短端邻接的 方式布置在托盘中。在这些构型中的任何一个构型中,箱子的面通风孔24a、24b、32a、32b 相互连接。箱子10还可以以短端和长端邻接的方式布置在托盘中。在这种构型中,两个邻 接的箱子的至少一个面通风孔24a、24b、32a、32b相互连接。
[0094] 针对采用自然对流提供冷却的静态冷却应用优化了盖部18和基部12的主压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