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5802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为了保持以卷绕的方式对被捆扎对象进行捆扎后的状态而将捆扎束带的顶端侧固定于基端侧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例如已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在这种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中,捆扎束带具备束带部以及头部。所述束带部形成为带状,并在基端侧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I卡合孔。
[0003]所述头部能够供所述束带部插通,设置为将重叠后的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顶端侧部包围,并且固定于该基端侧部。所述头部在面对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顶端侧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束带部的第I卡合孔匹配的第2卡合孔以及贯通孔。
[0004]在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在与所述第I卡合孔以及所述第2卡合孔匹配的部位,利用捆扎工具的冲压体而设置出从所述第I卡合孔通过且突出至所述第2卡合孔内的凸部。而且,该凸部与所述第I卡合孔的第I内壁面以及所述第2卡合孔的第2内壁面卡合,由此使得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相对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及所述头部固定。
[0005]然而,在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中,利用所述冲压体而使得所述凸部形成为中空的圆锥形状或者圆柱形状,因此该凸部以较小的面积与所述第I卡合孔的第I内壁面以及所述第2卡合孔的第2内壁面卡合,在使用相比于该面积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捆扎束带等情况下,当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因以卷绕的方式捆扎后的被捆扎对象而被拉向从所述头部脱离的方向时,存在该卡合被解除而导致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从所述头部脱离的风险。即,有时无法将所述捆扎束带的顶端侧充分牢固地固定于基端侧。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65068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捆扎束带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基端侧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用于实现该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捆扎工具。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具备捆扎束带,所述捆扎束带包括:带状的能够塑性变形的束带部,所述束带部在基端侧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I卡合孔;以及头部,所述头部是设置为将相互重叠后的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及顶端侧部包围、且固定于该基端侧部的头部,所述头部在面对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及顶端侧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束带部的第I卡合孔匹配的第2卡合孔及贯通孔,为了保持利用该捆扎束带以卷绕的方式对被捆扎对象进行捆扎后的状态而将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固定于其基端侧部以及所述头部,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构成为:所述第I卡合孔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沿着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并在位于该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I内壁面,所述第I内壁面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所述第2卡合孔形成为如下形状,S卩,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沿着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并在位于该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2内壁面,所述第2内壁面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在与所述第I卡合孔、所述第2卡合孔以及所述贯通孔匹配的部位具有凸部,该凸部从所述第I卡合孔通过并突出至所述第2卡合孔内,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第I内壁面及所述第2内壁面对置、且沿着这些内壁面而扩展的卡合面,构成为借助该卡合面而能够与所述第I内壁面及所述第2内壁面卡合。
[0013]根据该结构,在所述捆扎束带以卷绕的方式对所述被捆扎对象进行捆扎的情况下,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中的所述凸部的卡合面以较大的面积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的所述第I内壁面以及所述头部的第2内壁面抵接卡合,因此,即使在使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捆扎束带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相对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所述头部的止脱力。因而,能够将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牢固地固定于其基端侧部及所述头部,即能够将所述捆扎束带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其基端侧。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维持所述捆扎束带对所述被捆扎对象的捆扎状态。
[0014]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所述凸部以其最大突出端与所述卡合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而形成为尖锐形状。
[0015]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所述凸部的强度的降低,且能够实现所述卡合面的面积的增大,从而能够使所述卡合面以较大的面积与所述第I内壁面以及所述第2内壁面卡合。因此,能够提高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相对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所述头部的固定强度。
[0016]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捆扎工具,其具备能够在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形成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凸部的冲压体。
[0017]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
[0018]发明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将捆扎束带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基端侧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用于实现该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捆扎工具。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0021]图2(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主视图。图2(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后视图。
[0022]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0023]图4(a)是图3中的1-1线向视剖视图。图4(b)是图3中的I1-1I线向视剖视图。
[0024]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使用状况的例子的图。
[0025]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使用中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0026]图7(a)是图6中的II1-1II线向视剖视图。图7(b)是图6中的IV-1V线向视剖视图。
[0027]图8(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立体图。图8(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侧视图。
[0028]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剖视图。
[0030]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使用状况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使用状况的例子的剖视图。
[0031]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剖视图。
[0032]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剖视图。
[0033]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冲压体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冲压体处于突出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5]图1中不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拥扎束T|?2的固走构造I。图2(a)中不出所述拥扎束带2的主视图。图2(b)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后视图。图3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局部放大后视图。图4(a)中示出图3中的1-1线向视剖视图。图4(b)中示出图3中的I1-1I线向视剖视图。图5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使用状况的例子。图6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使用中的局部放大后视图。图7(a)中示出图6中的II1-1II线向视剖视图。图7(b)中示出图6中的IV-1V线向视剖视图。
[0036]所述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I,是为了保持所述捆扎束带2以卷绕的方式对配线、配管以及管等被捆扎对象3进行捆扎后的状态而将该捆扎束带2的顶端侧固定于基端侧的构造(参照图5)。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捆扎束带2具备束带部4以及头部5。此外,以下将所述捆扎束带2(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一端侧设为基端侧,并将长边方向另一端侧设为顶端侧。
[0037]所述束带部4是能够塑性变形的带状的部件,且在基端侧部6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I卡合孔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束带部4由不锈钢等金属制部件构成,且形成为大致均匀的厚度。在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在该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上在所述第I卡合孔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止动件9以及切开翘起爪(日文:切越爪)10。
[0038]如图6、图7所示,所述头部5设置为将相互重叠后的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以及顶端侧部8包围,并且固定于该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所述头部5在面对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及顶端侧部8的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束带部4的第I卡合孔7匹配的第2卡合孔12及贯通孔13。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5由不锈钢板等带状的金属制部件构成,并形成为使所述捆扎束带2的表面(正面)侧开口的C字状变得扁平后的形状(参照图4(b))。在所述头部5的外周部形成有沿着与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凸肋11。在所述头部5的内部形成有插通路14,该插通路14能够在厚度方向上供使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以及顶端侧部8重叠后的结构插通。
[0040]在所述插通路14中,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配置于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反面)侧,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配置于所述捆扎束带2的表面侧。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和顶端侧部8在厚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