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粥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591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粥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品包装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方便粥就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大米进行预处理,把处理后仍呈米粒形状的这种食品封装入塑料袋内。食用时只要将袋内米粒倒入碗内,用热水瓶中的开水冲泡几分钟就可以变成稀粥。因其营养合理,容易消化,食用方便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0003]方便粥由于需要热水冲泡,会造成食用时因粥过热而导致烫口现象产生,且由于现在方便粥的包装盒不隔热,消费者在冲泡后难以拿放方便粥。而若在冬天食用,方便粥在食用后又难以持续保温,造成食用口感下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便粥包装盒,解决在食用方便粥的过程中,粥过于烫口而导致食用不方便,后续又难以持续保温的问题。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方便粥包装盒,由包装盒上盖(1)、出气孔(2)、注水口(3)、封口膜(4)、包装盒内筒(5)、包装盒外筒(6)、高分子水凝胶球(7)、包装盒底(8)组成。包装盒上盖(I)下设有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之间的环形区域上方设有封口膜(4),封口膜(4)上设有出气孔(2)与注水口(3);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之间环形区域内放置高分子水凝胶球(7);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底部为一体连接式,并与包装盒底(8)相连。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将冲泡好的方便粥迅速冷却,在不影响方便粥风味的前提下达到快速、方便食用的效果。2、借助水凝胶-水系统降温完毕后变为恒温系统,实现后续对内筒粥保温的效果。3、借助外筒冷却水隔热的效果,方便使用者拿放包装盒且不烫手。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整体透视效果图。图1中,I为包装盒上盖,2为出气孔,3为注水口,4为封口膜,5为包装盒内筒,6为包装盒外筒,7为高分子水凝胶球,8为包装盒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将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方便粥包装盒,由包装盒上盖1、出气孔2、注水口3、封口膜
4、包装盒内筒5、包装盒外筒6、高分子水凝胶球7、包装盒底8组成。包装盒上盖I下设有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之间的环形区域上设有封口膜4,封口膜4上设有出气孔2与注水口 3;包装盒外筒6内放置高分子水凝胶球7;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底部为一体连接式,并与包装盒底8相连。
[0012]包装盒的使用方法。
[0013]首先将包装盒上盖I打开,向包装盒内筒5放入袋内米粒,加热水后密封包装盒上盖I,等待5min后米粒变为稀粥,冲泡完毕。再由注水口 3向包装盒外筒6倒入一定量冷水,起降温保温作用。打开出气孔2,使内外压力平衡。由于高分子水凝胶球7对热敏感,当其接触到因吸收内筒粥温度而升温的冷却水时,高分子水凝胶球7内部物质会由固态慢慢转变为液态,此过程为吸热过程,能起到降温作用,直到高分子水凝胶球内部物质全部转变为液态,整套水凝胶-水系统变为恒温保温体系。
[0014]该包装盒可以首先起到快速降温作用,使得使用者方便即时的食用方便粥。同时,在水凝胶-水系统降温完毕后,会变为恒温系统,实现后续对内筒粥的保温。最后,借助外筒冷却水起到隔热效果,可使使用者在食用方便粥时避免烫手,方便拿放。
【主权项】
1.一种方便粥包装盒,其特征是由包装盒上盖(I)、出气孔(2)、注水口(3)、封口膜(4)、包装盒内筒(5)、包装盒外筒(6)、高分子水凝胶球(7)、包装盒底(8)组成;包装盒上盖(I)下设有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之间的环形区域上方设有封口膜(4),封口膜(4)上设有出气孔(2)与注水口(3);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之间环形区域内放置高分子水凝胶球(7);包装盒内筒(5)与包装盒外筒(6)底部为一体连接式,并与包装盒底(8)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方便粥包装盒,由包装盒上盖、出气孔、注水口、封口膜、包装盒内筒、包装盒外筒、高分子水凝胶球、包装盒底组成。包装盒上盖下设有包装盒内筒与包装盒外筒;包装盒内筒与包装盒外筒之间的环形区域上方设有封口膜,封口膜上设有出气孔与注水口;包装盒内筒与包装盒外筒之间环形区域内放置高分子水凝胶球;包装盒内筒与包装盒外筒底部为一体连接式,并与包装盒底相连。本发明包装盒首先起到快速降温作用,使得使用者方便即时的食用方便粥。同时,在水凝胶-水系统降温完毕后,会变为恒温系统,实现后续对内筒粥的保温。最后,借助外筒冷却水起到隔热效果,可使使用者在食用方便粥时避免烫手,方便拿放。
【IPC分类】B65D81/38, B65D85/816, B65D81/18
【公开号】CN105600177
【申请号】CN201510936458
【发明人】邹成蹊, 刘成梅, 罗舜菁, 占柳菁
【申请人】南昌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