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497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丝杆,螺接于丝杠的第一螺母,以及套设于丝杆底部外表面的提升套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螺母底部的第一互锁件,以及设置在提升套管顶部的第二互锁件,第二互锁件用于与第一互锁件在第一螺母的周向上形成互锁。本发明提供的升降结构,通过在提升组件内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的内螺纹与丝杆螺接,再利用设置在第一螺母底部的第一互锁件,以及设置在提升套管顶部的第二互锁件,第二互锁件用于与第一互锁件在第一螺母的周向上形成互锁,使得第一螺母沿丝杆的轴线进行升降运动,避免了活塞杆的使用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油液渗漏的问题,同时还使得螺母与提升套筒在周向互锁,提高了提升套筒对螺母的限制转动能力。
【专利说明】
升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一般涉及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混合设备,尤其涉及混合机中用于升降料斗的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的追求的也越来越高。人们的需求带动了市场的拓展,并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如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洗涤用品等行业。其中,用于将产品中各种固体粉末或者颗粒的组分进行均匀混合的混合机,也随之快速发展。
[0003]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置于混料机中料斗中。一般料斗内可放入数吨物料,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放入物料,需要将料斗降落至地面上,然后通过将物料置于料斗中,然后将料斗口闭合并将料斗提升至相应的高度,然后进行混合。现有的混合机中的料斗提升机构是通过液压站提供压力油通过油缸中的活塞运动实现料斗的提升及下降,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由于活塞杆的密封性不好导致油液的渗漏,进而引起工作环境的污染,不能满足行业中的卫生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采用丝杆与螺母螺接,提升套筒与螺母直接固定连接的方式来实现料斗的升降功能且避免活塞杆的使用带来的油液的渗漏的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螺母与提升套管之间的连接松动甚至失效,使得螺母随着丝杆转动,进而无法实现升降功能。

【发明内容】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螺母与提升套筒在周向互锁的升降结构。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丝杆,螺接于丝杠的第一螺母,以及套设于丝杆底部外表面的提升套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螺母底部的第一互锁件,以及设置在提升套管顶部的第二互锁件,第二互锁件用于与第一互锁件在第一螺母的周向上形成互锁。
[0006]本发明提供的升降结构,通过在提升组件内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的内螺纹与丝杆螺接,再利用设置在第一螺母底部的第一互锁件,以及设置在提升套管顶部的第二互锁件,第二互锁件用于与第一互锁件在第一螺母的周向上形成互锁,使得内螺纹可与转动的丝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即第一螺母沿丝杆的轴线进行升降运动,进而使得提升套筒在丝杆上进行升降运动,最终使得料斗沿丝杆上进行升降运动,避免了活塞杆的使用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油液渗漏的问题,同时还使得螺母与提升套筒在周向互锁,提高了提升套筒对螺母的限制转动能力,还便于升降结构的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000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0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结构局部剖视图;
[000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母全剖图;
[001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母仰视图;
[001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套筒全剖图;
[001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套筒俯视图;
[001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螺套的全剖图。
[0014]附图标记
[0015]I—丝杆2—第一螺母 3—提升套筒 4 一螺套
[0016]5 一第二螺母 6—支撑套管 7—导向套 21—第一互锁件
[0017]31 一第二互锁件32一外螺纹 41一限位件 211 一第一凹槽
[0018]212—第一^^块311—第二凹槽312—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结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母全剖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母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套筒全剖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升套筒左视图,请参考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丝杆I,螺接于丝杠的第一螺母2,以及套设于丝杆I底部外表面的提升套筒3,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螺母2底部的第一互锁件21,以及设置在提升套筒3顶部的第二互锁件31,第二互锁件31用于与第一互锁件21在第一螺母2的周向上形成互锁。
[0022]本发明提供的升降结构,通过在提升组件内设有第一螺母2,第一螺母2的内螺纹与丝杆I螺接,再利用设置在第一螺母2底部的第一互锁件21,以及设置在提升套筒3顶部的第二互锁件31,第二互锁件31用于与第一互锁件21在第一螺母2的周向上形成互锁,使得内螺纹与丝杆I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即第一螺母2沿丝杆I的轴线进行升降运动,进而使得提升套筒3在丝杆I上进行升降运动,最终使得料斗沿丝杆I上进行升降运动,避免了活塞杆的使用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油液渗漏的问题,同时还使得螺母与提升套筒3在周向互锁,提高了提升套筒3对螺母的限制转动能力,还便于升降结构的拆卸维修。
[0023]优选地,第一互锁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螺母上靠近提升套筒3—端的第一凹槽,第二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提升套筒3靠近第一螺母的一端上的第一卡块,第一凹槽与第一卡块相互卡合并在第一螺母的周向上互锁。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上靠近提升套筒3—端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可由第一螺母的底面向上延伸,也可以在第一螺母的底面上向下延伸有凹槽。对应的,提升套筒3的顶部设有卡合于第一凹槽的第—^块,第—块可在提升套管的顶面向上延伸,也可在提升套管的顶面上设置一凹槽,第一卡块由凹槽底部向上延伸。当第一凹槽与第一卡块相互卡合时,由于提升套管与混合机上其他部件固定连接,即第一卡块是静止不动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卡块的限制下,不能沿第一螺母的周向进行转动,或者转轴转动范围很小,以保证第一螺母在第一卡块的限制下,与转动的丝杆发生相对移动,沿丝杆进行上下移动。
[0025]优选地,第一互锁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螺母上靠近提升套筒一端的第一卡块,第二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提升套筒靠近第一螺母的一端上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卡块相互卡合并在第一螺母的周向上互锁。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上靠近提升套筒一端上设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可由第一螺母的底面向下延伸,也可以在第一螺母的底面上设有凹槽,然后第一卡块从凹槽的底面向下延伸。对应的,提升套筒的顶部设有卡合于第一卡块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可在提升套管的顶面向上延伸,也可在提升套管的顶面上设置一凹槽。当第一凹槽与第一卡块相互卡合时,由于提升套管与混合机上其他部件固定连接,即第一凹槽是静止不动的,第一卡块在第一凹槽的限制下,不能沿第一螺母的周向进行转动,或者转轴转动范围很小,以保证第一螺母在第一凹槽的限制下,与转动的丝杆发生相对移动,沿丝杆进行上下移动。
[0027]请参考图2-5,第一互锁件21包括设置于第一螺母2上靠近提升套筒3—端的第一凹槽211与第一卡块212,第二互锁件31包括设置于提升套筒3靠近第一螺母2的一端上的第二卡块312与第二凹槽311,第一凹槽211与对应的第二卡块312相互卡合,第一卡块212与对应的第二凹槽311相互卡合,并在第一螺母2的周向上互锁。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2上靠近提升套筒3—端上设有第一凹槽211与第一卡块212,在提升套筒3的顶部对应设有卡合于第一凹槽211的第二卡块312,以及卡合于第一卡块212的第二凹槽311。这里第一凹槽211可由第一螺母2的底面向上延伸,也可以在第一螺母2的底面上向下延伸有凹槽。对应的,提升套筒3的顶部设有卡合于第一凹槽211的第一卡块212,第一卡块212可在提升套筒3的顶面向上延伸,也可在提升套筒3的顶面上设置一凹槽,第一卡块212由凹槽底部向上延伸。第一卡块212可由第一螺母2的底面向下延伸,也可以在第一螺母2的底面上设有凹槽,然后第一卡块212从凹槽的底面向下延伸。对应的,提升套筒3的顶部设有卡合于第一卡块212的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可在提升套筒3的顶面向上延伸,也可在提升套筒3的顶面上设置一凹槽。当第一凹槽211与第一卡块21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块312及第二凹槽311卡合时,由于提升套筒3与混合机上其他部件固定连接,SP第二卡块312和第二凹槽311是静止不动的,第一凹槽211在第二卡块312的限制下,第一卡块212在第二凹槽311的限制下,不能沿第一螺母2的周向进行转动,或者转轴转动范围很小,以保证第一螺母2在第二卡块312及第二凹槽311的限制下,与转动的丝杆I发生相对移动,沿丝杆I进行上下移动。
[0029]优选地,第一螺母2靠近提升套筒3的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第一卡块212,相邻第一卡块212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211,提升套筒3靠近第一螺母2的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第二卡块312,相邻第二卡块312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311,第一凹槽211与对应的第二卡块312相互卡合,第一卡块212与对应的第二凹槽311相互卡合并在第一螺母2的周向上互锁。
[00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2靠近提升套筒3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卡块212与第一凹槽211,相邻第一卡块212之间设有第一凹槽211,且第一卡块212与第一凹槽211皆沿第一螺母2的周向进行布置设置。对应的,提升套筒3靠近第一螺母2的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卡块312与第二凹槽311,相邻第二卡块312之间设有第二凹槽311,且第二卡块312与第二凹槽311皆沿第一螺母2的周向进行布置设置。第一凹槽211与对应的第二卡块312相互卡合,第一卡块212与对应的第二凹槽311相互卡合,使得第一螺母2在周向上互锁于提升套筒3互锁。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螺母2与提升套筒3之间多点互锁,增加了提升套筒3对第一螺母2在周向方向的限制能力。
[0031]优选地,第一卡块212与第二卡块312皆为扇环状,且共圆心设置。
[00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块212、第二卡块312皆为扇环状,且共圆心设置,一方面便于凸块的生产设计,如在第一螺母2的底部沿其内径圆心进行径向切割,便可得到扇环形的第一卡块212及第一凹槽211,同理,也便于生产设计第二凹槽311与第二卡块312,同时还能实现第一卡块212与第二凹槽311之间贴合度较好,便于安装,两者之间的抵接作用效果达到最佳。
[0033]优选地,第一螺母2靠近提升套筒3的端面上沿其同一周向均匀间隔设有3个第一卡块212及3个第一凹槽211,提升套筒3靠近第一螺母2的端面上沿其同一周向均匀间隔设有3个第二卡块312及3个第二凹槽311,第一卡块212、第一凹槽211、第二卡块312与第二凹槽311的圆心角相同,第一卡块212与第一凹槽211与第一螺母2—体成型,第二卡块312与第二凹槽311与提升套筒3—体成型,第一凹槽211与对应的第二卡块312间隙配合,第一卡块212与对应的第二凹槽311间隙配合。
[00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母2靠近提升套筒3的端面上沿其同一周向均匀间隔设有3个第一卡块212及3个第一凹槽211,对应的,提升套筒3靠近第一螺母2的端面上沿其同一周向均匀间隔设有3个第二卡块312及3个第二凹槽311,第一卡块212、第一凹槽211、第二卡块312与第二凹槽311的圆心角相同,且不考虑加工误差与卡合间隙配合尺寸需求,圆心角为60°。当考虑加工误差与间隙配合尺寸需求时,圆心角一般在55° —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互锁件21与第二互锁件31便可形成与第一螺母2共轴的比较完整的圆环,这样可使得提升套筒3与第一螺母2之间紧密卡合,两者之间的互锁性能好。
[00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螺套的全剖图,请参考图6,升降结构包括螺套4,螺套4套设于第一螺母2的外侧面,提升套筒3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螺套4螺接的外螺纹32,第一螺母2的底部与提升套筒3的顶部之间设有互锁组件,螺套4的顶部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螺母2脱离螺套4的限位件41。
[0036]在本实施例中,螺套4用来连接第一螺母2与提升套筒3,其中,提升套筒3优选为空心圆柱形,丝杆I的底部位于第一提升套筒3内,这里丝杆I的底部是指丝杆I上位于第一螺母2下方的部分,使得丝杆I与提升组件在发生相对运动时,丝杆I与提升套筒3之间重合的部分不会相互干涉,便于提升套筒3沿丝杆I的轴向运动。提升套筒3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螺套4螺接的外螺纹32,外螺纹32与螺套4螺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螺套4的顶部上设有限位件41,第一螺母2在提升套筒3的驱动下与限位件41抵接,避免第一螺母2沿丝杠上下运动,甚至脱离情况的出现。
[0037]优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母5,第二螺母5与外螺纹32螺接,第二螺母5的顶部与螺套4的底部相互顶接;限位件41包括圆环,圆环的内径小于第一螺母2的长度,第一螺母2上远离提升套筒3的端面顶接于限位件41,圆环与第一螺母2共轴设置,限位件41与螺套4 一体成型。
[003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母5与提升套筒3中的外螺纹32进行螺接,并与螺套4的底部相互顶接,实现固定并限制螺套4的运动。在安装时,第二螺母5螺接在提升套筒3上然后螺套4再螺接在提升套筒3上,通过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直至两者相互顶接。限位件41包括圆环,圆环与第一螺母2共轴设置,且圆环的内径小于第一螺母2的长度,可使得第一螺母2的顶部抵接于圆环的底部,脱离不了螺套4。这里第一螺母2的长度即为第一螺母2的最大长度。例如,第一螺母2为圆柱形,则其长度即为第一螺母2外侧面的直径。
[0039]优选地,升降结构还包括支撑套管6,支撑套管6套设于丝杆I的外表面及提升组件的外侧面上,支撑套管6内还固定设有导向套7,导向套7活动套接于提升套筒3上,丝杆1、内螺纹与导向套7之间为共轴设置。
[0040]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结构还包括支撑套管6,支撑套管6不仅可以为丝杆I及提升套筒3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减少了粉尘对丝杆I等结构的影响,另外支撑套管6内还固定设有导向套7,导向套7套设于提升套筒3上,丝杆1、内螺纹与导向套7之间为共轴设置,保证丝杆I及提升套筒3保持直线运动,避免了由于提升组件偏斜导致对丝杆I的损害情况的出现及降低升降距离的误差。
[0041]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丝杆,螺接于所述丝杠的第一螺母,以及套设于所述丝杆底部外表面的提升套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底部的第一互锁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提升套管顶部的第二互锁件,所述第二互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互锁件在所述第一螺母的周向上形成互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母上靠近所述提升套筒一端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提升套筒靠近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上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卡块相互卡合并在所述第一螺母的周向上互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母上靠近所述提升套筒一端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二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提升套筒靠近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卡块相互卡合并在所述第一螺母的周向上互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母上靠近所述提升套筒一端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卡块,所述第二互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提升套筒靠近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上的第二卡块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块相互卡合,所述第一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合,并在所述第一螺母的周向上互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靠近所述提升套筒的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所述第一卡块,相邻所述第一卡块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提升套筒靠近所述第一螺母的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所述第二卡块,相邻所述第二卡块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块相互卡合,所述第一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合并在所述第一螺母的周向上互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皆为扇环状,且共圆心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靠近所述提升套筒的端面上沿其同一周向均匀间隔设有3个所述第一卡块及3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提升套筒靠近所述第一螺母的端面上沿其同一周向均匀间隔设有3个所述第二卡块及3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圆心角相同,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螺母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提升套筒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凹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块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间隙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套,所述螺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母的外侧面,所述提升套管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螺套螺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母的底部与所述提升套管的顶部之间设有所述互锁组件,所述螺套的顶部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螺母脱离所述螺套的限位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外螺纹螺接,所述第二螺母的顶部与所述螺套的底部相互顶接;所述限位件包括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母的长度,所述第一螺母上远离所述提升套管的端面顶接于所述限位件,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一螺母共轴设置,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螺套一体成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套设于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及所述提升组件的外侧面上,所述支撑套管内还固定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活动套接于所述提升套筒上,所述丝杆、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导向套之间为共轴设置。
【文档编号】B66F3/10GK105967088SQ20161051428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日
【发明人】卞伯中, 刘导龙, 刘立新
【申请人】南通贝特医药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