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地承重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399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地承重储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罐结构,特别是一种埋地式承重储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液化烃、产品油的供给日益高涨,而这些介质因其自身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对其储存、输配、运营的安全性、环保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用地越来越少,新建、改造、扩建存储场地愈加难求。
[0003]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综合的地下存储,地上输配、供给、行车的营运场站派生而出,因而对地下储存罐提出了可耐重(车)载荷,几十万次交变载荷作用仍安全的要求。
[0004]目前,国外仅有埋地双层玻璃钢储罐可以承受重载荷作用,而其他钢制储罐或钢罐体加玻璃钢防护储罐未见有承重载荷报道。并且两种材料罐体承重结构不一样。为了使钢制储罐或钢罐体加玻璃钢防护储罐达到这一要求,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刚性好、强度高、可耐重车交变载荷作用的埋地承重载荷储罐。以此来解决现有产品不能承受重载荷作用的缺陷。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埋地承重储罐,由内罐体、中间层以及外罐体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其中的:
[0008]所述内罐体5的内壁附具有用于承载环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的承重加强体,所述承重加强体是由轴向布设于内罐体内壁上的若干个环向加强圈7,以及连接于俩相邻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等圈距纵向加强筋6构成。
[0009]所述环向加强圈7和所述纵向加强筋6均采用槽钢制备而成;其中环向加强圈7是由槽钢卷圆而成,所述槽钢槽口朝向罐体内壁,且与罐体内壁焊接于一体;纵向加强筋6是一段直槽钢,其槽口与罐体内壁焊接。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设计综合考虑罐壁与所述环向加强圈7可承受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所述环向加强圈7的间距为600-900mm。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环向加强圈7留有200-250mm的断口 D,所述断口 D位于内罐体5的底部,以便于储罐经年使用后油品沉积污物及杂质的清扫;在所述断口 D的上方设有搭接于所述环向加强圈7的两个断离端、并对所述断口 D进行补口连接的断口增补筋10,所述断口增补筋10使整体环向加强圈7仍是连续的,强度和刚度不减;
[0012]所述断口增补筋10采用的是与环向加强圈7同等规格型号的槽钢,其长度为断口D长度的2-3倍。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纵向加强筋6是焊接于相邻的两个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纵向连接槽钢,所述纵向加强筋6与内罐体5的罐顶处环向焊缝垂直交叉并相焊合,以此补强罐体顶部所承受的作用力,防止几十万次重载荷作用后焊缝产生疲劳的异常现象,同时增强罐体纵向受力,减少罐体形变。
[0014]本实用新型一种埋地承重载荷储罐,同时采用了环向加强圈和纵向加强筋,并且将二者的结构结合设计为一种脊椎肋骨式,其原理如同人体的胸肋骨,环向加强圈如同人体肋骨,纵向加强筋如同人体脊椎骨,整体具有脊椎骨架支撑作用,并可承受很强的环向应力和纵向应力。因应力主要作用在罐体上部,因而罐体下部不用设置纵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6有效抵抗罐体纵向应力形变,加之刚度较高的环向加强圈的强支撑作用,罐体形变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埋地承受储罐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图1中的A-A剖视图;
[0017]图3:图2中的B-B剖视图;
[0018]图4:承重加强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
[0021]本实施例以一台30m3的埋地承重储罐为例(参考图1-4),详细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0022]本实施例的埋地承重储罐包括内罐体5、中间层以及外罐体,其中的内罐体5具有两端的封头1、罐体上部的吊耳8、人孔3、操作井座2、泄漏检测管4以及人孔3下部所设的防冲击板9。
[0023]本实施例的关键技术特点在于,内罐体5的内壁焊接有与其结合为一体的承重加强体,该承重加强体是由轴向焊接于罐体内壁上的多个环向加强圈7,以及焊接于两个相邻的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等圈距纵向加强筋6构成。所述环向加强圈7和纵向加强筋6均是由槽钢制备而成,其中的环向加强圈7是由槽钢卷圆而成,槽钢槽口朝向并焊接于罐体内壁,所述纵向加强筋6是一段直槽钢,槽钢槽口朝向并焊合于内罐体顶部的焊缝处,设计综合考虑罐壁与所述环向加强圈7可承受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所述环向加强圈7的间距为600-900mm。环向加强圈7留有200_250mm的断口 D,所述断口 D位于内罐体5的底部,以便于储罐经年使用后油品沉积污物及杂质的清扫;在所述断口 D的上方设有搭接于所述环向加强圈7的两个断离端、并对所述断口 D进行补口连接的断口增补筋10,所述断口增补筋10使整体环向加强圈7仍是连续的,强度和刚度不减;所述断口增补筋10采用的是与环向加强圈7同等规格型号的槽钢,其长度为断口 D长度的2-3倍,所述断口增补筋10的槽口向下焊接于所述环向加强圈7上。所述纵向加强筋6是焊接于相邻的两个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纵向连接槽钢,所述纵向加强筋6与内罐体5的罐顶处环向焊缝垂直交叉并相焊合,以此补强罐体顶部所承受的作用力,防止几十万次重载荷作用后焊缝产生疲劳的异常现象,同时增强罐体纵向受力,减少罐体形变。
[0024]上述实施例分别通过了微机力学有限元分析以及实际30m3试验罐80T级载荷试验,其结论如下:
[0025]通过微机力学有限元分析,在实际工况条件下,储罐整体最大形变为1.8mm,轴向最大位移0.5mm,水平最大位移0.9mm,竖向位移最大值1.8mm。金属蒙皮等效应力分布最大值194Mpa,中段等效应力分布最大值60.6Mpa。
[0026]通过实际30m3试验罐80T级载荷试验,竖向位移最大变形量1.5 mm,水平变形最大量1.54 mm,应力应变测试值0.01%,实际实验与力学有限元分析有差异,是因为埋罐回填砂密度差异受致。
[0027]由上述微机力学有限元分析和实际样品罐80T级载荷实验结果可知,所设计的环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有效提高储罐环向承载应力,纵向承载应力,使罐体抵抗重力作用、应力变形有较大的提高,可以依据设计要求,达到有效载荷目标。罐结构设计抗交变载荷疲劳作用效果亦较好,在外压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值远小于钢材的强度值,具有较好的安全裕度。储罐载荷作用变形小,所以抗交变载荷能力强,抗疲劳性能好。
【主权项】
1.一种埋地承重储罐,由内罐体、中间层以及外罐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的: 所述内罐体(5)的内壁附具有用于承载环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的承重加强体,所述承重加强体是由轴向布设于内罐体内壁上的若干个环向加强圈(7),以及连接于俩相邻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等圈距纵向加强筋(6)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埋地承重储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向加强圈(7)以及所述纵向加强筋(6)均采用槽钢制备而成;所述环向加强圈(7)是由槽钢卷圆而成,槽钢槽口朝向罐体内壁,且与罐体内壁焊接于一体;所述纵向加强筋(6)是一段直槽钢,其槽口与罐体内壁焊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埋地承重储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加强筋(6)是焊接于相邻的两个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纵向连接槽钢,所述纵向加强筋(6)与内罐体(5)的罐顶处环向焊缝垂直交叉并相焊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埋地承重储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向加强圈(7)的间距为600-900mm。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埋地承重储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向加强圈(7)留有断口(D),所述断口(D)位于内罐体(5)的底部;在所述断口(D)的上方设有搭接于环向加强圈(7)的两个断离端、并对所述断口(D)进行补口连接的断口增补筋(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埋地承重储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口增补筋(10)采用的是与环向加强圈(7)同等规格型号的槽钢,其长度为断口(D)长度的2-3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埋地承重储罐,由内罐体、中间层以及外罐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罐体(5)的内壁附具有用于承载环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的承重加强体,所述承重加强体是由轴向布设于内罐体内壁上的若干个环向加强圈(7),以及连接于俩相邻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等圈距纵向加强筋(6)构成。本实用新型整体具有脊椎骨架支撑作用,并可承受很强的环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纵向加强筋有效抵抗罐体纵向应力形变,加之刚度较高的环向加强圈的强支撑作用,罐体形变小。
【IPC分类】B65D88-76
【公开号】CN204341744
【申请号】CN201420816830
【发明人】张永华, 刘永祥, 黄其忠, 孙镇
【申请人】山东万普海容石油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