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层流处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8045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液体层流处理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即一种液体层流处理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当中,常需要对液体物料进行处理。处理液体物料多采用罐体类设备,液体从一头进入,经过处理后从另一头放出。为了利用重力,罐体多为立式,液体从上面进入,再从下面排出。液体处理可以采用间歇式,也可以采用连续式。间歇式是以罐为单位,罐内注入流体物料后停止进料,处理一罐之后再进行另一罐的处理作业。连续式是入口不停的进料,出口不停的出料,在流动中完成处理过程。一般来说,连续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便于形成智能化作业程序。可是,连续处理的技术要求以及作业难度都很高,往往难以实现。研宄发现,连续处理的最大难点是液体物料的流动次序难以保证。由流体力学可知,液体的流动有“紊流”和“层流”之分。“紊流”就是物料进入罐体后先后顺序被打乱,先进入的可能会落在后面,后进入的可能会跑到前面。而“层流”的流体则保持先后顺序,先进先出,后进后出。显然,“紊流”物料所受的处理很不均匀,难以保证处理的质量,而“层流”的物料处理条件均匀一致,处理质量能够保证。无论间歇式还是连续式,都对液体的顺序有一定的要求,但间歇式仅在分层液体的排放过程要求层流,而连续式却始终依赖层流,对层流的要求更高。可是,实现层流的技术难度显然大于紊流,特别是现有的液体处理设备,其结构形状多不利于层流的形成。例如:现有罐体的中部多为圆柱形,下部多为锥形,下面的出口处于锥体的尖端,而且都比较小。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与出口竖直相对的物料运行路径较短,而与出口错开的边缘处物料运行路径较长,在摩擦阻力的影响下,边缘的液体到达出口的时间会长,这样就会形成中间的漏斗,必然造成罐内液体物料的紊乱,对液体的处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物料在接受处理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先后顺序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层流状态,所受条件均匀一致,处理质量显著提高的液体层流处理器。
[0004]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液体层流处理器,包括竖立的罐体,罐体上面设有入口,下面设有出口,出口端呈锥状,其特点是:所述罐体内设有圆柱状的转子,转子外径与罐体的内径相配合,可在动力机的带动下平转,转子的上端面设有沿上端面的一条半径延伸到边缘的长条状上口,转子的下端面设有长条状的下口,下口的外端与上口的外端上下相对,下口的内端与上口的内端错开,上口与下口相通。
[0005]所述上口内端A与下口内端C的距离以及下口内端C到罐体出口 E距离之和等于上口外端B与下口外端D的距离以及下口外端C到罐体出口 E距离之和,即AC+CE = BD+DEo
[0006]所述转子为实心圆柱体或空心盒状圆柱体。
[0007]所述转子的转轴两端在罐体里面通过支架和轴承支撑,转子里面设有浮子。
[0008]所述浮子是一个密闭的壳体,里面真空或充气。
[0009]所述浮子的容积与周围液体比重之积等于转子整体的重力。
[0010]所述转子是由磁力传动机构带动。
[0011]所述磁力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子上的被动磁块,以及安装在罐体外面与被动磁块相对的主动磁块,主动磁块固定在齿环上,齿环在罐体外周的滑道内转动,电机设在罐体的一侧,通过变速箱以及传动轮带动齿环转动。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子在转动中均匀刮取的下层液体,经转子的上口和下口到达出口,运行的路径长度非常接近,运行的时间高度一致,从而使罐内液体按先后顺序,分层排出,处理的质量均匀可控,能够满足较高的技术要求,特别适于连续式液体处理作业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系统。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4]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主视图;
[0015]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俯视图;
[0016]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仰视图;
[0017]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液体运行路径示意图;
[0018]图6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图7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0]图8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浮子的主视图;
[0021]图9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浮子的俯视图;
[0022]图10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磁力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0023]图11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磁力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0024]图中可见:罐体1,入口 2,出口 3,转子4,转轴5,上端面6,下端面7,上口 8,下口9,电机10,支架11,凸边12,折边13,浮子14,被动磁块15,主动磁块16,齿环17,滑道18,变速箱19,传动轮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这种液体层流处理器的主体是一个竖立的罐体1,罐体I上面设有填充液体物料的入口 2,下面设有排出液体物料的出口 3,罐体I的主体为圆柱体,下部的出口端直径越来越小而呈锥状。这与普通的罐体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罐体I内设有圆柱状的转子4,转子4外径与罐体I的内径为转动配合,可在动力机即图中的电机10的带动下绕转轴5平转。结合图2图3可见:转子4的上端面6设有长条状上口 8,上口 8沿上端面的一条半径延伸,即内端接近转轴5,外端到达转子的边缘。结合图2图4可见:转子4的下端面7设有长条状的下口 9,下口 9的外端与上口 8的外端上下相对,下口 9的内端与上口 8的内端错开,上口 8与下口 9相通。上口 8与下口 9的长度最好相等或一致。转子4既可以是实心的圆柱体,也可以是或空心的盒状圆柱体。实心的圆柱体里面的上口 8与下口 9之间形成两侧斜面围成的通道。空心盒状圆柱体的上口 8与下口 9通过盒内的空间相通。由流体的特性可知,每一点上的液体均沿最短的路径运行,因而液体在通过盒状转子的时候,在盒内充满后,也是沿上口 8与下口 9之间的最短路径流动,其轨迹与通过实心转子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如图1图3图4所示,设转子上口 8的内端点为A,外端点为B,下口 9内端点为C,下口 9外端点为D,罐体下端的出口 3为E,则有:上口内端A与下口内端C的距离以及下口内端C到罐体出口 E距离之和等于上口外端B与下口外端D的距离以及下口外端C到罐体出口 E距离之和,即AC+CE = BD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