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出药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28795阅读:来源:国知局
量更好控制。
[00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36]本实用新型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出药系统,包括由至少一组出药单元构成,出药单元下方设有接药容器。各出药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出药装置,各出药装置则包括由上至下布置的储药容器、下药机构和称重机构。下药机构用于将储药容器中的中药转移至所述称重机构中,称重机构称重下药机构落出的中药,且与下药机构电连接,以控制下药机构落出满足需要的定量的中药,并将定量的中药倒入至接药容器上,接药容器接取处方中列出的各味中药,完成全自动处方配置。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散装中药的自动化定量分拣,解决了传统人工调剂效率低以及工作强度大的问题,且具有分拣速度快、可靠性高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视角);
[0038]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视角);
[0039]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立体视角);
[0040]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单点式称重传感器的出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视角);
[0041]附图5为图4中A-A剖面示意图;
[0042]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单点式称重传感器的出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视角);
[0043]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药单元下方集药通道组的结构示意图(透视);
[0044]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药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纽扣式称重传感器的出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视角);
[0046]附图10为图9中B-B剖面示意图;
[0047]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纽扣式称重传感器的出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视角)。
[0048]以上附图中:1.自动出药系统;2.接药容器;3.出药单元;4.出药装置;5.储药罐;
6.落药口;7.入药口;8.出药口;9.承载器件;10.出药门;11.支架;12.集药通道组;13.集药通道;14.隔栅;15.外壳;16.驱动电机;17.转动杆;18.输出轴;19.螺旋槽;20.单点式称重传感器;21.纽扣式称重传感器;22.转动支点;23.抵压部;24.阀门;25.驱动杆;26.传动流水线;27.搅拌杆;28.承载叶片;29.电机;30.驱动气缸;31.拨叉;32.抵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50]实施例:参见附图1、2所示,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出药系统I,用于散装中药自动化定量分拣设备(图中未绘出),该设备包括一机架,所述自动出药系统I相对该机架固定;所述自动出药系统I包括多组出药单元3,以及垂直布置于各出药单元3下方的接药容器2。
[0051]如图3所示,所述出药单元3包括八组出药装置4(数量可更加设备占用空间按需求增减,图中隐去其中两个储药罐5)。
[0052]如图4?6所示,各所述出药装置4包括由上至下垂直布置的储药罐5、下药机构和称重机构;所述储药罐5的底部为一落药口 6;所述下药机构具有一入药口 7以及一出药口 8,所述入药口 7与所述落药口 6连通,所述出药口 8朝下对应称重机构设置,下药机构用于将储药罐5中的中药转移至所述称重机构中;
[0053]所述称重机构定位于所述下药机构的下方,包括用于承载中药的一承载器件9以及一称重传感器20( 21);所述承载器件9正对所述出药口 8的下方设置,包括一可控制开或闭的出药门10;所述称重传感器20(21)通过一支架11相对所述机架I固定,且连接于承载器件9,用于测量所述承载器件9的质量变化;且该称重传感器20(21)还连设一控制电路(图中未绘出),该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下药机构,控制其下药。
[0054]所述接药容器2以接收出药单元出来的定量的分拣好的中药,接药容器2内可放置药盒或药袋等,便于处方配置完成之后,将药物封装成成品交予客户。
[0055]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出药单元3还包括一集药通道组12,该集药通道组12中的集药通道13的数量与所述出药单元3中的出药装置4的数量一致,亦为八个,每一集药通道13的上端与每个出药装置4的所述出药门10对应连接;所述集药通道组12中的各集药通道13的下端汇聚并朝下设置,与接药容器2对位配合。所述集药通道13用于其对应的所述出药装置4的出药,各所述集药通道13间相互独立,避免不同的中药互串。
[0056]具体地,现将所述出药单元3中的多个出药装置4聚集设置,以节省设备的占地空间,所述集药通道组12设置成漏斗状(见图7),上宽下窄,上部的宽口连设于全部出药装置4的下方,对应各所述称重机构的出药门10设置,下部的窄口朝下设置,与接药容器2对位配合;该集药通道组12由隔栅14间隔形成多个所述集药通道13。
[0057]另外还有一种实施形式(未附图示),即各所述集药通道为一传药管,传药管的上端与出药装置的所述出药门10对应连接,各传药管的下端汇聚并朝下设置,与接药容器2对位配合。此另外的实施形式还可应用于出药装置4分散设置的情况,而且传输的中药不仅可以是粉状或颗粒状,还可以是液态的中药。
[0058]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储药罐5下方的落药口6与所述下药机构的入药口7连通,与所述下药机构密封连接。所述储药罐5还可替换为顶部敞口的储药桶(未附图示),具体选择根据中药的保存要求进行选择,如保存的中药对湿度敏感不能受潮,则选用所述储药罐5。
[0059]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下药机构还包括由上至下垂直布置的驱动电机16及转动杆17,并且所述转动杆17的外侧还套设有一密闭的外壳15,所述驱动电机16下方的一输出轴18伸入所述外壳15中;所述转动杆17同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18上;所述外壳15的上端还设有所述入药口 7,外壳15的下端设有所述出药口 8(见图5);所述转动杆17下端的外表面上切有螺旋槽19,从所述储药罐5进入下药机构外壳15的中药由重力作用进入所述螺旋槽19中;外壳15的内壁与所述螺旋槽19贴紧配合,以此构成螺旋槽19的槽道为密闭的中药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入药口7,下端连通所述出药口8;当所述转动杆17旋转时,其螺旋槽19将推动槽中的中药向下位移,实现出药。所述驱动电机16可选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便于控制,且符合高精度的要求。该驱动电机16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当所述称重机构称得足量的某味中药时,所述称重传感器20( 21)会反馈信号给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关停所述驱动电机16,停止下药机构的转动杆17继续螺旋下药。所述转动杆17的杆体上还可朝向四周凸设有至少一根搅拌杆27,借此设计,在所述储药罐5下药的同时进行搅拌,有利于中药在下药机构的外壳15中更加致密,减少甚至消除空气在中药中的积攒,使得出药量更好控制。
[0060]所述下药机构的结构也可简化设计(未附图示),如直接于出药口8处设置一个可被控制打开或关闭的阀门,该阀门由所述称重机构的控制电路直接或间接控制,此设计的缺点是下药量的精度控制不如转动杆17继续螺旋下药高,优点是成本低。
[0061]其中,如图4?6所示,所述称重传感器为单点式称重传感器20;所述支架11相对所述机架I固定,所述单点式称重传感器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11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器件9,此实施方案中的承载器件9为一储药斗,该储药斗上铰接所述出药门10。
[0062]如图9?11所示,所述称重传感器还可为纽扣式称重传感器21(省去储药罐);所述支架11通过一转动支点22相对所述机架I转动连接,所述纽扣式称重传感器21与所述承载器件9分列于所述转动支点22的两侧的所述支架11上,且纽扣式称重传感器21的顶部贴合于所述出药装置4的一抵压部23,该抵压部23相对所述机架I固定。此实施方案中的承载器件9为一承载叶片28,该承载叶片28通过一电机29驱动翻转从而兼备所述出药门10的功能。当该承载叶片28水平设置时,起到承载器件9的作用,同时起到关闭出药门10的作用;而当该承载叶片28垂直设置时,则起到打开出药门10的作用。
[0063]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下药机构的出药口8处还设有一阀门24,通过该阀门24的开或闭以实现所述下药机构进行出药或停止出药;
[0064]所述出药装置4还包括一联动控制机构;如图6所示,以单点式称重传感器的实施方案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