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1325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包括两端旋向相反的双头丝杠及交叉设置的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包括第一横梁及设置在第一横梁两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右框架包括第二横梁及设置在第二横梁两端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与第三支撑柱铰接,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铰接,第一横梁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固定杆,第二横梁的上方也设置有两个固定杆,通过第一螺母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柱上,第二螺母转动设置在第四支撑柱上,双头丝杠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螺纹连接,达到可改变左框架与右框架之间夹角变化的同时,使左框架与右框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稳固性。
【专利说明】
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
【背景技术】
[0002]实验室一般为4-5平方米、高2.5米的独立小房间,目前实验室中使用的垃圾桶基本是从超市内直接购买回来的,这些垃圾桶一般体积是固定的,体积小的垃圾桶不能装进大的培养瓶和移液管,大的就比较占空间,而且这些垃圾桶的材质不能经受长时间的消毒液消毒,常规的柱状垃圾桶会有不易消毒的死角。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小的垃圾桶不能装进大的培养瓶和移液管而大的就比较占空间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实验室转用垃圾桶,该垃圾桶可以放置较大的垃圾袋且用后收起不占空间。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包括两端旋向相反的双头丝杠及交叉设置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包括第一横梁及设置在第一横梁两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右框架包括第二横梁及设置在第二横梁两端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三支撑柱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四支撑柱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螺母,所述双头丝杠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固定杆,所述第二横梁的上方也设置有两个固定杆。
[0005]本方案中旋转双头丝杠以此改变左框架与右框架之间的夹角,来适应不同规格的垃圾袋,同时双头丝杠在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之间也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的固定杆用于挂垃圾袋。
[0006]为了更好的将垃圾袋限定在做框架和右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第一横梁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远离第一横梁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三支撑柱远离第二横梁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柱远离第二横梁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可以托住垃圾袋的底部。
[0007]由于垃圾桶上尖锐的凸起容易戳破垃圾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一支撑柱的连接处、第一横梁与第二支撑柱的连接处、第二横梁与第三支撑柱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横梁与第四支撑柱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
[0008]优选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二横梁、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固定杆均呈圆柱状。
[0009]由于在实验室中会经常对垃圾桶采用消毒液消毒,因此垃圾桶必须耐腐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二横梁、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固定杆的材质均为耐酸钢,耐酸钢具有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性能,因此可以承受长时间消毒液的消毒。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通过第一螺母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柱上,第二螺母转动设置在第四支撑柱上,双头丝杠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螺纹连接,达到可改变左框架与右框架之间夹角变化的同时,使左框架与右框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左框架和右框架均采用耐酸钢制成,能够承受消毒液长时间的消毒,结构简单,没有不容易消毒的死角,当需要用到垃圾桶时,旋转双头螺母将其展开,不需要时,旋转双头丝杠将左框架和右框架折叠,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垃圾袋。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套上垃圾套的示意图。
[0014]图中:1、双头丝杠,2、左框架,201、第一横梁,202、第一支撑柱,203、第二支撑柱,
3、右框架,301、第二横梁,302、第三支撑柱,303、第四支撑柱,4、第一螺母,5、第二螺母,6、固定杆,7、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9、垃圾袋,90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包括两端旋向相反的双头丝杠I及交叉设置的左框架2和右框架3,所述左框架2包括第一横梁201及设置在第一横梁201两端的第一支撑柱202和第二支撑柱203,所述右框架3包括第二横梁301及设置在第二横梁301两端的第三支撑柱302和第四支撑柱303,所述第一支撑柱202与第三支撑柱302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03和第四支撑柱303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03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螺母4,所述第四支撑柱303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螺母5,所述双头丝杠I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横梁20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固定杆6,所述第二横梁301的上方也设置有两个固定杆6。
[0018]所述第一支撑柱202远离第一横梁20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203远离第一横梁20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杆7,所述第三支撑柱302远离第二横梁301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柱303远离第二横梁30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横杆8,第一横杆7和第二横杆8可以托住垃圾袋9的底部。
[0019]所述第一横梁201与第一支撑柱202的连接处、第一横梁201与第二支撑柱203的连接处、第二横梁301与第三支撑柱30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横梁301与第四支撑柱303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
[0020]所述第一横梁201、第一支撑柱202、第二支撑柱203、第二横梁301、第三支撑柱302、第四支撑柱303、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及固定杆6均呈圆柱状。
[0021]所述第一横梁201、第一支撑柱202、第二支撑柱203、第二横梁301、第三支撑柱302、第四支撑柱303、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及固定杆6的材质均为耐酸钢。
[0022]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的原理如下:
[0023]选用大小尺寸合适的医用垃圾袋9,垃圾袋9上端相对的两侧均具有固定孔901,将垃圾袋9 一侧的固定孔901套在第一横梁201的两个固定杆6上,将垃圾袋9另一侧的固定孔901套在第二横梁301的两个固定杆6上,旋转双头丝杠I带动左框架2和右框架3展开,垃圾袋9的底端由第一横杆7和第二横杆8托住,提高垃圾袋9的强度。
[0024]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旋向相反的双头丝杠(I)及交叉设置的左框架(2)和右框架(3),所述左框架(2)包括第一横梁(201)及设置在第一横梁(201)两端的第一支撑柱(202)和第二支撑柱(203),所述右框架(3)包括第二横梁(301)及设置在第二横梁(301)两端的第三支撑柱(302)和第四支撑柱(303),所述第一支撑柱(202)与第三支撑柱(302)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03)和第四支撑柱(303)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03)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螺母(4),所述第四支撑柱(303)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螺母(5),所述双头丝杠(I)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横梁(20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固定杆(6),所述第二横梁(301)的上方也设置有两个固定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02)远离第一横梁(20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203)远离第一横梁(20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杆(7),所述第三支撑柱(302)远离第二横梁(301)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柱(303)远离第二横梁(30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横杆(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01)与第一支撑柱(202)的连接处、第一横梁(201)与第二支撑柱(203)的连接处、第二横梁(301)与第三支撑柱(30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横梁(301)与第四支撑柱(303)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01)、第一支撑柱(202)、第二支撑柱(203)、第二横梁(301)、第三支撑柱(302)、第四支撑柱(303)、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及固定杆(6)均呈圆柱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用折叠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01)、第一支撑柱(202)、第二支撑柱(203)、第二横梁(301)、第三支撑柱(302)、第四支撑柱(303)、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及固定杆(6)的材质均为耐酸钢。
【文档编号】B65F1/14GK205661916SQ201620555009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8日
【发明人】邱丽娟
【申请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