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式堵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6317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动式堵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用于调节模具模口出料宽度的手动式堵模器。
背景技术
用PE、 PP、 ABS等为原料进行无纺布、膜片、板材制作时,通常是将原料融化为液体后通过挤出机挤入模具,再从模具的模口出料,但是,有时要求制作的成品宽度不一,就需要对模口的出料宽度进行调节,目前一般是在模具模口的出料处两侧设置堵模条,按要求的宽度尺寸用堵模扣将堵模条固定于模口的出料处,可这种方式安装后是固定不变的,要调整出料宽度需在停车状态下进行,无法在工作状态下调整出料宽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工作状态下随时调整模具模口出料宽度之不足,提供一种手动式堵模器,将其分别安装在模具模口两侧,在工作状态下,可随时通过对模具流道和回流槽的调整,来调节模口的出料宽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动式堵模器,包括封头板和与封头板相固定的支架,支架内可转动设置有丝杆,丝杆一端伸出支架并在其上固定有手轮,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活灵,活灵与封头板之间设置有流道堵条和模唇堵条,通过手轮转动丝杆而带动活灵在丝杆上作直线移动,活灵推动流道堵条和模唇堵条作伸出或縮回封头板的直线往复移动。进一步说,所述的流道堵条位于模唇堵条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模具上,可在不停车的状态下通过调整流道堵条对模具的流道的封堵和模唇堵条对模具的回流槽的封堵,来实现模具出料模口宽度的改变,满足在制作无纺布、膜片、板材时不同的宽度要求,从而提高了模具的适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封头板2.支架3.丝杆 4.手轮5.活灵 6.流道堵条7.模唇堵条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l所示的一种手动式堵模器,安装于模具出料模口两侧,包括封头板1,封头板l的上部固定有支架2,支架2内可转动设置有丝杆3,其中丝杆3的一端伸出支架2的侧板外,并在其上固定有一个手轮4,丝杆3上螺纹连接有活灵5,转动手轮4后,通过丝杆3与活灵5之间的螺纹传动,活灵5即可在丝杆3上作直线往复移动,活灵5与封头板1之间设置有用于封堵流道的流道堵条6和用于封堵回流槽的模唇堵条7,并且流道堵条6位于模唇堵条7的上方,流道堵条6和模唇堵条7的一端与活灵5固定,另一端活动置于封头板l上,这样,活灵5在丝杆3上作直线往复移动时,即可推动流道堵条6和模唇堵条6作伸出或縮回封头板1的直线往复移动,顺时针转动手轮4,流道堵条6和模唇堵条7向左侧移动,这时可使模具出料模口宽度变窄;逆时针转动手轮4,流道堵条6和模唇堵条7向右侧移动,这时可使模具出料模口宽度变宽,并且这种调整可在不停车的状态下进行,以满足不同宽度的产品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额度手动式堵模器,通过对流道和回流槽的两次封堵,可以更好地达到封堵要求,从而提高模具的适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手动式堵模器,包括封头板(1)和与封头板(1)相固定的支架(2),其特征是支架(2)内可转动设置有丝杆(3),丝杆(3)一端伸出支架(2)并在其上固定有手轮(4),丝杆(3)上螺纹连接有活灵(5),活灵(5)与封头板(1)之间设置有流道堵条(6)和模唇堵条(7),通过手轮(4)转动丝杆(3)而带动活灵(5)在丝杆(3)上作直线移动,活灵(5)推动流道堵条(6)和模唇堵条(7)作伸出或缩回封头板(1)的直线往复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式堵模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流道堵条(6) 位于模唇堵条(7)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式堵模器,包括封头板和与封头板相固定的支架,支架内可转动设置有丝杆,丝杆一端伸出支架并在其上固定有手轮,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活灵,活灵与封头板之间设置有流道堵条和模唇堵条,通过手轮转动丝杆而带动活灵在丝杆上作直线移动,活灵推动流道堵条和模唇堵条作伸出或缩回封头板的直线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模具上,可在不停车的状态下通过调整流道堵条对模具流道的封堵和模唇堵条对模具回流槽的封堵,来实现模具出料模口宽度的改变,满足在制作无纺布、膜片、板材时不同的宽度要求,从而提高了模具的适用性。
文档编号B29C47/16GK201410731SQ20092004253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
发明者魏建民 申请人:常州市晨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