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及水口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0184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模具及水口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及水口顶出机构,水口顶出机构包括安装于模具行位内的水口针、压块、垫块以及弹簧,水口针固定于压块,压块未与水口针连接的一端与垫块连接,弹簧一端与压块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行位,水口针可通过模具的水口顶针与弹簧的配合在一顶出位置和一回缩位置之间活动,在顶出位置下,水口顶针与垫块接触且水口针部分显露于行位外以顶出水口,在回缩位置下,水口针收纳于行位内。本实用新型能使得水口与产品自动分离,其加工简单,操作方便,结构安全可靠,全自动完成水口脱落,节省了人力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塑胶模具及水口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及水口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制品的顶出方式对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现由技术中通常是在模具中心或侧面(避开行位)设计进胶口,在塑件成型后,胶液在进胶口冷凝形成的水口通过顶出的动作来完成脱落,但该技术只适用正常模具的运用。但在一些特殊模具中,特别是较早的模具中,进胶口无法设置到模具中心的产品且其它位置不利于产品进胶要求,需要将进胶口设置在行位上,如图1所示,水口无法自动脱落模具造成不能完成全自动生产,大大影响模具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及水口顶出机构,其能使得水口与产品自动分离,其加工简单,操作方便,结构安全可靠,全自动完成水口脱落,节省了人力成本。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包括安装于模具行位内的水口针、压块、垫块以及弹簧,所述水口针固定于所述压块,所述压块未与水口针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垫块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压块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行位,
[0005]所述水口针可通过所述模具的水口顶针与弹簧的配合在一顶出位置和一回缩位置之间活动,在顶出位置下,所述水口顶针与所述垫块接触且所述水口针部分显露于所述行位外以顶出水口,在回缩位置下,所述水口针收纳于所述行位内。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口顶出机构,所述弹簧与所述水口针同轴设置。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口顶出机构,在顶出位置下,所述水口针显露于所述行位外18mm。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口顶出机构,所述模具还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行位设置于所述动模上,所述模具的进胶口设置于所述行位与定模之间,所述水口针与所述进胶口的位置对应。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口顶出机构,在顶出位置下,所述水口针与所述水口顶针在同一轴线上。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口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在合模位置下,所述水口针轴线与所述水口顶针轴线的距离为45mm。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口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在合模位置下,所述水口顶针端部到所述行位的距离为77mm。
[0012]本实用新型相应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的水口顶出机构的塑胶模具。
[0013]本实用新型的水口顶出机构包括安装于模具行位内的水口针、压块、垫块以及弹簧,水口针固定于压块,压块与垫块连接,所述弹簧与压块以及行位分别连接,水口针可通过模具的水口顶针与弹簧的配合在一顶出位置和一回缩位置之间活动,在顶出位置下,水口顶针与垫块接触且水口针部分显露于行位外以顶出水口,在回缩位置下,水口针收纳于行位内。模具注塑完成后,模具的动模和定模分开,动模离开定模一段距离待水口完全从设置于定模的热嘴处段开后,行位从动模的侧面分离,从而使得行位以及水口脱离产品,模具的顶出装置向前运动一段距离顶出产品后,模具的水口顶针接触垫块继续顶出,垫块、压块以及水口针跟随水口顶针顶出使得水口掉落。模具合模时,水口顶针与垫块不再接触,垫块、压块以及水口针由于弹簧的作用而回到原位,水口针缩如行位中,从而使能使得水口与产品自动分离,其加工简单,操作方便,结构安全可靠,全自动完成水口脱落,节省了人力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在模具合模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在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在顶出77mm状态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在水口和产品掉落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用于塑胶模具10中,模具10包括动模11和定模12,动模11上设置有行位20,行位20为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模具的进胶口设置于行位20与定模12之间,在注胶时,胶液经定模12上的流道进入进胶口,进胶口在注胶完成后胶液冷凝会在行位20上遗留水口 30,本实用新型水口顶出机构目的用于顶出水口 30,该水口顶出机构设置在行位20上。如图1所示,水口顶出机构包括安装于模具10的行位20内的水口针21、压块22、垫块23以及弹簧24,水口针21固定于压块22,压块22未与水口针21连接的一端与垫块23连接,弹簧24 —端与压块22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行位20,且该弹簧24与水口针21同轴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水口针21与进胶口的位置对应,具体的,该水口针21收纳于行位20的一通孔内,该通孔与进胶口连通。
[0020]水口针21可通过模具10的水口顶针40与弹簧24的配合在一顶出位置和一回缩位置之间活动,在顶出位置下,水口针21与水口顶针40在同一轴线上,水口顶针40与垫块23接触且水口针21部分显露于行位20外以顶出水口 30 ;在回缩位置下,水口针21收纳于行位20内。
[0021]下面结合如图1至图4说明从模具合模状态到水口顶出的过程。
[0022]如图1所示,在模具10合模状态下,动模11和定模12接触,胶液从定模11的热嘴处进入进胶口,再进入分型面开始产品50注塑。水口针21处于回缩位置,水口针21完全收纳于行位20内。此时,水口顶针40端部到行位20的距离为77mm,且水口针21的轴线与水口顶针40的轴线的距离为45mm (该距离如如图2所示)。
[0023]如图2所示,注塑完成后,动模11和定模12分离,遗留在进胶口的胶液形成水口30,动模11分离定模12以段距离后,水口 30完全从热嘴处断开,水口 30遗留在行位20的进胶口位置,此时行位20再从动模11的侧面分离45mm,使得水口 30与产品50拉断,并且水口针21与水口顶针40位于同一轴线上。
[0024]如图3所示,行位20从动模11分离后,开始进行产品的顶出,水口顶针40跟随顶针板一起向前运动77mm,连接在顶针板上的其他顶针将产品50顶出,水口顶针40与垫块23接触。
[0025]如图4所示,当水口顶针40与垫块23接触后,水口顶针40继续向前顶出18mm,使得水口针21、压块22、垫块23也向注胶口方向顶出,最终水口针21显露于行位20外18mm,水口 30从行位20脱离,实现了水口与产品自动分离,其加工简单,操作方便,结构安全可靠,全自动完成水口脱落,节省了人力成本。
[0026]另外,由于弹簧24与行位20以及压块22连接,当水口针21顶出时,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当模具10合模时,水口顶针40与垫块23不再接触,垫块23、压块22以及水口针21由于弹簧24的作用而回到原位。
[0027]本发明相应提供一种塑胶模具,模具包括动模和,动模上设置有行位,行位为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模具的进胶口设置于行位与定模之间,在注胶时,胶液经定模上的流道进入进胶口,进胶口在注胶完成后胶液冷凝会在行位上遗留水口,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还包括用于顶出水口的水口顶出机构,该水口顶出机构在前文已做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28]可以理解,以上的描述和附图仅用来阐释本实用新型,显而易见,在不脱离不实用新型范围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改变和修改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塑胶模具用水口顶出机构,包括安装于模具行位内的水口针、压块、垫块以及弹簧,其特征在于,水口针固定于压块,压块未与水口针连接的一端与垫块连接,弹簧一端与压块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行位, 水口针可通过模具的水口顶针与弹簧的配合在一顶出位置和一回缩位置之间活动,在顶出位置下,水口顶针与垫块接触且水口针部分显露于行位外以顶出水口,在回缩位置下,水口针收纳于行位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所述水口针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出位置下,所述水口针显露于所述行位外1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行位设置于所述动模上,所述模具的进胶口设置于所述行位与定模之间,所述水口针与所述进胶口的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出位置下,所述水口针与所述水口顶针在同一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在合模位置下,所述水口针轴线与所述水口顶针轴线的距离为4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口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在合模位置下,所述水口顶针端部到所述行位的距离为77mm。
8.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水口顶出机构的塑胶模具。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4054533SQ20142037093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杨根林, 杨志富 申请人:深圳市派高模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