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127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



背景技术:

制鞋工艺是指将鞋的各个配件的生产制造及将鞋的各个配件装配在一起成为鞋产片的技术和方法。

现有技术中较常见的一种工艺为胶粘鞋工艺,也称冷粘工艺,是利用粘合剂将鞋帮、内底、外底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方法。由于鞋帮和鞋底粘合面材料的不同,所使用粘合剂的类型和性质也不同,如氯丁胶粘剂、聚氨脂胶粘剂、SBS胶粘剂等。由于胶粘工艺的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花色品种变化快、易于扩大再生产,所以在制鞋工业中是应用最多的装配工艺,占制鞋产品总量的80%以上。该工艺在皮鞋、运动鞋产品中应用最多。

一般鞋底的成型工艺采用注塑模压法,这种方法先将模具放到加热机上进行预加热,达到合适温度后将鞋底材料放入模具中再加热成型,然后转至冷却机台用常温水浇淋模具冷却,冷却完成后开模取出成品,加工完成。之后成型的鞋底与鞋帮进行粘合。

但实际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因要满足不同的需求,鞋底与鞋帮的材质不同,两种材质与粘结剂的结合力不同,鞋底材质本身与粘结剂的结合力就较鞋帮与粘结剂的结合力弱,这种结合力差异导致鞋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开胶,降低了鞋子的使用寿命,极大地影响了鞋子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鞋底与鞋帮与粘结剂的结合力不同,导致鞋子使用过程中易开胶,降低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包括下模座、上模盖和胶圈,以及分别带动下模座和上模盖运动的模具运动机构,带动上模盖运动的上模运动机构。

所述下模座上开有模腔,模腔用来使材料成型;所述胶圈设置在模腔中,胶圈的外轮廓与模腔的轮廓一致,胶圈的材质和与鞋底相配合的鞋帮的材质相同;所述上模盖设置在下模座的上方,上模盖可覆盖下模座;上模盖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出上模盖下表面的凸台,所述凸台与下模腔相配合,凸台的厚度小于模腔的深度。所述上模运动机构带动上模盖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模具运动机构带动下模座和上模盖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优选地,所述胶圈的厚度为0.5~2cm。

优选地,所述胶圈的宽度为1~3cm。

进一步地,所述胶圈的下表面上还设有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材质的密度大于胶圈材质的密度,固定柱的长度与胶圈的厚度之和等于成型后鞋底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下模座上模腔的四周开有若干定位孔,上模盖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下模座下方的保温座和带动保温座运动的保温座运动机构,所述保温座与下模座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温座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加热柱,下模座上开有容纳加热柱的容纳腔;下模座与保温座配合使用时,加热柱设置在容纳腔中,环绕在模腔的周边。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在下模座的模腔内设有胶圈,鞋底成型后胶圈位于鞋底的上表面上并与鞋底一体成型,胶圈与粘合剂的结合力大于鞋底材质与粘合剂的结合力,降低鞋底和鞋帮与粘合剂的结合力的差异。

本申请中胶圈的下方还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密度大于胶圈的密度,固定柱长度与胶圈厚度之和等于成型后鞋底的厚度,在鞋底材料受热成型过程中固定柱支撑胶圈,一方面使得胶圈与鞋底一体成型并位于鞋底的上表面,另一方面提高可鞋底材质的强度。

本申请中还设有带动上模盖运动的上模运动机构及带动下模座和上模盖运动的模具运动机构,提高了组件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了鞋底成型材料中的热量损失,防止成型过程造成的鞋底上表面与粘结剂结合力变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胶圈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座,101-模腔,102-定位孔,2-上模盖,201-定位柱,3-胶圈,301-固定柱,4-保温座,401-加热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包括下模座1、上模盖2和胶圈3,以及分别带动下模座1和上模盖2运动的模具运动机构、带动上模盖2运动的上模运动机构(图中未示出)。

下模座1上开有模腔101,模腔101用来使材料成型。下模座1上模腔101的四周开有若干定位孔102。

上模盖2设置在下模座1的上方,上模盖2可覆盖下模座1。上模盖2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出上模盖2下表面的凸台,凸台与下模腔101相配合,凸台的厚度小于模腔101的深度。上模盖2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与定位孔102相配合的定位柱201。上模运动机构与上模盖2可拆卸连接,带动上模盖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模具运动机构带动下模座1和上模盖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胶圈3设置在模腔101中,胶圈3的外轮廓与模腔101的轮廓一致,胶圈的材质和与鞋底相配合的鞋帮的材质相同。鞋底成型的过程中胶圈3与鞋底一体成型,降低鞋底、鞋帮与粘合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值。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胶圈的厚度为0.5~2cm,胶圈的宽度为1~3cm,胶圈3若太薄太窄不能满足鞋底与鞋帮的粘合需求吗,太厚太宽与影响鞋底材料的成型过程,本申请科学设计和无数次实验验证得出效果较好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在成型过程中稳固胶圈3,胶圈3的下表面上还设有若干固定柱301,固定柱301的材质的密度大于胶圈3材质的密度,固定柱301的长度与胶圈3的厚度之和等于成型后鞋底的厚度。

为了进一步防止鞋底成型中材料的温度不均匀,防止鞋底底部散热过快,本实施例还在下模座1下方设置有保温座4和带动保温座运动的保温座运动机构,保温座4与下模座1可拆卸连接,保温座运动机构带动保温座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优选地,保温座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加热柱,下模座上开有容纳加热柱的容纳腔;下模座与保温座配合使用时,加热柱设置在容纳腔中,环绕在模腔的周边。。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鞋用鞋底成型组件,包括下模座1、上模盖2和胶圈3,以及分别带动下模座1和上模盖2运动的模具运动机构、带动上模盖2运动的上模运动机构(图中未示出)。

下模座1上开有模腔101,模腔101用来使材料成型。下模座1上模腔101的四周开有若干定位孔102。

上模盖2设置在下模座1的上方,上模盖2可覆盖下模座1。上模盖2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出上模盖2下表面的凸台,凸台与下模腔101相配合,凸台的厚度小于模腔101的深度。上模盖2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与定位孔102相配合的定位柱201。上模运动机构与上模盖2可拆卸连接,带动上模盖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模具运动机构带动下模座1和上模盖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胶圈3设置在模腔101中,胶圈3的外轮廓与模腔101的轮廓一致,胶圈的材质和与鞋底相配合的鞋帮的材质相同。鞋底成型的过程中胶圈3与鞋底一体成型,降低鞋底、鞋帮与粘合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值。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胶圈的厚度为0.5~2cm,胶圈的宽度为1~3cm,胶圈3若太薄太窄不能满足鞋底与鞋帮的粘合需求吗,太厚太宽与影响鞋底材料的成型过程,本申请科学设计和无数次实验验证得出效果较好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在成型过程中稳固胶圈3,胶圈3的下表面上还设有若干固定柱301,固定柱301的材质的密度大于胶圈3材质的密度,固定柱301的长度与胶圈3的厚度之和等于成型后鞋底的厚度。

为了进一步防止鞋底成型中材料的温度不均匀,防止鞋底底部散热过快,本实施例还在下模座1下方设置有保温座4和带动保温座运动的保温座运动机构,保温座4与下模座1可拆卸连接,保温座运动机构带动保温座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座4的保温效果,防止模腔101温度不均匀,保温座4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加热柱401,下模座1上开有容纳加热柱401的容纳腔;下模座1与保温座4配合使用时,加热柱401设置在容纳腔中,环绕在模腔101的周边。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