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温控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092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温控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报警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温控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海绵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控生产时的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海面的发泡成型以及出模后的定型产生很大影响,温度过高会造成发泡过度,甚至自燃,温度过低则会导致发泡不足,吸水性能变差,用料增多,严重影响生产效益,传统海面温控警报器大都只有一个温控探头,只允许同一时间单人单机操作,监测效率低下,不利于生产的快速有效进行,间接降低了公司的生产利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温控报警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温控报警系统,包括固定支架、控制箱门、平面锁、转舌锁、控制面板、警报器、警报灯、控制箱、固定螺丝、电源线、出线孔、线缆、绕线架、探头架、温控探头、探头螺丝、探头盖、探头腔、探头杆和进线孔,所述固定支架上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门安装在控制箱上,所述控制箱门下侧设置有平面锁,且控制箱门右侧安装有转舌锁,且转舌锁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箱上侧固定安装有警报器和警报灯,且控制箱通过固定螺丝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电源线通过出线孔与控制箱连接,所述绕线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线缆缠绕在绕线架上,所述探头架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所述温控探头通过线缆与控制箱连接,所述温控探头上侧设置有探头盖,所述探头盖上侧设置有探头螺丝,且探头盖下侧与探头腔连接,所述探头腔下侧连接有探头杆,且探头腔右侧设置有进线孔。

优选的,所述平面锁为无钥匙手动开关锁。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按键为触摸式虚拟按键。

优选的,所述绕线架和探头架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探头杆下端为针形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海绵温控报警系统,一台设备上面连接有多个温控报警系统,而且可以实现对多个温控探头输入信息的同时处理,是的设备可以多人同时使用,对多个海绵进行同时测温,大大提高测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温控探头示意图。

图中:1、固定支架,2、控制箱门,3、平面锁,4、转舌锁,5、控制面板,6、警报器,7、警报灯,8、控制箱,9、固定螺丝,10、电源线,11、出线孔,12、线缆,13、绕线架,14、探头架,15、温控探头,16、探头螺丝,17、探头盖,18、探头腔,19、探头杆,20、进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绵温控报警系统,包括固定支架1、控制箱门2、平面锁3、转舌锁4、控制面板5、警报器6、警报灯7、控制箱8、固定螺丝9、电源线10、出线孔11、线缆12、绕线架13、探头架14、温控探头15、探头螺丝16、探头盖17、探头腔18、探头杆19和进线孔20,固定支架1上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8,控制箱门2安装在控制箱8上,控制箱门2下侧设置有平面锁3,平面锁3为无钥匙手动开关锁,方便用于经常开关控制箱门1时使用,快捷开关,无需上锁,,且控制箱门2右侧安装有转舌锁4,且转舌锁4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按键为触摸式虚拟按键,使用起来更加灵敏快捷,使用体验更好,控制箱8上侧固定安装有警报器6和警报灯7,且控制箱8通过固定螺丝9与固定支架1连接,电源线10通过出线孔11与控制箱8连接,绕线架13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线缆12缠绕在绕线架13上,探头架14安装在固定支架1上,绕线架13和探头架14交错分布,方便缠线和放置温控探头15,而不至于混乱,温控探头15通过线缆12与控制箱8连接,温控探头15上侧设置有探头盖17,探头盖17上侧设置有探头螺丝16,且探头盖17下侧与探头腔18连接,探头腔18下侧连接有探头杆19,探头杆19下端为针形设计,针尖型探头杆19使在插入海绵测温时更加容易进入,且探头腔18右侧设置有进线孔20。

工作原理:该海绵温控报警系统,使用时,首先在控制面板5设置好温控报警的温度值,然后取下探头架14上的温控探头15,分别解开缠在绕线架13上的线缆,手持探头腔18,用探头杆19一端插入待检测海绵内部,如果海绵内部温度超过设置温度值,警报器6响起,警报灯7亮起,若没有超过预设值则内部温度显示在控制面板5上,在需要对控制箱8内部元件进行调节时,同时打开平面锁3和转舌锁4即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