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537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冷却风环的局部出风量对薄膜的厚度有重要的影响,出风量大的部位,由于熔化的塑料膜泡得到快速冷却,后续的吹胀就会小一些,成膜后表现为该对应部位的薄膜偏厚,为了保持厚度的均匀性,要求冷却风环的出风量要均匀一致,但是很多情况下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比如:有些情况下风机在一边安装,风管长度不一致,风管变形等都会导致到达冷却风环的风量不一致。有些情况下,吹膜模头的厚度均匀度表现不好,也需要用风环的局部出风量来解决。

更有甚者,有时生产地膜时需要用一个膜泡同时生产六卷,这就需要在整个膜泡周长方向的厚度均匀度要非常好。否则就会出现每卷的重量不相同,严重者会超出地膜国标要求的重量范围,需要对膜卷的重量进行矫正。对超重的膜卷要裁切掉一些薄膜或者对重量不足的膜卷要继续缠绕一些薄膜,使每卷薄膜达到规定的重量要求。这不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增加了地膜膜卷的断头,在铺膜作业时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现在工人在生产时为了调整薄膜的均匀度,一般需要在风环与风管的连接处插入小纸片或薄铁片,使用起来非常不稳定,插入多少全靠经验。有些生产厂家在风环与风管的连接处加装了一舌片,用舌片控制进风量的大小,使用起来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冷却风环的出风量不易控制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包括定环,所述定环上设有多个第一销孔,多个所述第一销孔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一销钉的另一端连接有可沿该第一销钉旋转的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共同围设成风孔,且多个所述叶片分别设有第二销孔及第三销孔,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第一销孔对齐并贯穿所述第一销钉,所述第三销孔穿设固定有第二销钉,所述第二销钉的另一端穿过动环的长条形孔槽后设有可抵止于所述动环的钉帽,所述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定环在靠近其外圆处等弧距设有六个第一销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销孔之间的圆弧角为60°。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叶片为大小相同的圆弧板。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叶片均在相同的位置上设置第二销孔与第三销孔。

进一步地,所述动环在靠近其外圆处等弧距设有六个长条形孔槽,相邻两个所述长条形孔槽之间的圆弧角为60°。

进一步地,所述动环的一侧设置有螺孔,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孔相配合的螺杆。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无缝隙,所述风孔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销孔与第一销钉、第三销孔与第二销钉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为铆接、焊接、螺栓连接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安装在吹膜设备冷却风环的进风口处,通过手工转动所述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上的手柄来控制进风口的开合度,能够人工灵活调节冷却风环进风口的进风量,实现对冷却风环出风量的大小调节,通过控制出风量来控制薄膜的厚度,所述设备控制稳定,调整好以后不会自行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叶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定环的示意图;

其中,1-叶片;11-动环;12-第二销钉;13-定环;14-手柄;15-长条形孔槽;16-风孔;21-第一销钉;24-钉帽;25-螺孔;26-螺杆;3-第二销孔;31-第三销孔;4-第一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包括定环13,所述定环13上设有多个第一销孔4,多个所述第一销孔4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销钉21,所述第一销钉4的另一端连接有可沿该第一销钉4旋转的叶片1,多个所述叶片1共同围设成风孔16,且多个所述叶片1分别设有第二销孔3及第三销孔31,所述第二销孔3与所述第一销孔4对齐并贯穿所述第一销钉21,所述第三销孔31穿射固定有第二销钉12,所述第二销钉12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动环11的长条形孔槽15后设有可抵止于所述动环11的钉帽24,所述动环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14。所述薄膜冷却风环风量控制器加装在薄膜吹膜的冷却风环的进风口上,所述风孔16的大小可手动调节,用于控制冷却风环的进风口的进风量,以实现对冷却风环出风量的大小调节,从而通过控制出风量来控制薄膜的厚度。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销孔4与第一销钉21、第三销孔31与第二销钉12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栓接或铆接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铆接。所述第一销孔4与所述第一销钉21之间固定连接的目的是将第一销钉21固定在所述定环13上,当所述叶片1围绕所述第一销钉21旋转时,所述第一销钉21能够固定不动,以保证叶片1的旋转效果;所述第三销孔31与第二销钉12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的目的是当所述动环11推动所述第二销钉12沿所述长条形孔槽15移动时,所述第二销钉12能够带动所述叶片1一起作刚性移动。

具体实施时,所述手柄14在动环11的侧面任意位置固定,在实际操作中,人工沿所述动环11的外圆周推动手柄14,所述手柄14会带动所述动环11转动,所述动环11推动所述第二销钉12沿所述长条形孔槽15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叶片1相对于所述第一销钉21转动,当上述多个叶片1同时相对于各自的第一销钉21转动时,可实现对风孔16的开合度的调节,进而达到调节进风量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所述定环13上靠近外圆处等弧距设有六个第一销孔4,相邻的两个第一销孔4之间的圆弧角为60°。设置六个第一销孔4,同时也相对应设置六个叶片1,所述叶片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销孔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销钉21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销孔4的等距离设置能够确保相邻叶片1之间等间距固定,从而保证相邻的上述叶片1在闭合或展开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不出现缝隙。

具体实施时,所述叶片1均为圆弧板状,多个所述叶片1的大小相同。多个圆弧板状叶片1均在相同位置上设置第二销孔3与第三销孔31。所述第二孔销3用于穿过第一销钉21,所述第三销孔31用于固定连接第二销钉12。所述叶片1的大小相同且多个叶片1沿圆心对称分布,当转动所述手柄14时,所述多个叶片1能够同步地移动。相邻的上述圆弧板状叶片1之间相互紧密接触,所述风孔16为圆形。多个叶片1的大小设置恰好使上述多个叶片1在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可以通过风的缝隙,多个所述叶片1的形状相同,当多个所述叶片1同步移动时,能够保证风孔16的大小变化但风孔16的形状不变。

具体实施时,在靠近所述定环13的外圆处等弧距设有六个长条形孔槽15,相邻两个所述长条形孔槽15之间的圆弧角为60°。多个所述长条形孔槽15的位置与多个上述第三销孔31上下对齐,以保证每个第二销钉12能够穿过与其对应的上述第三销孔31及长条形孔槽15。所述第二销钉12的钉帽24抵止在所述长条形孔槽15两侧的动环11上,保证所述第二销钉12在受力状态下沿所述长条形孔槽15移动时不会离开所述长条形孔槽15。

具体实施时,六个长条形孔槽15的大小、形状一致,并沿圆心对称分布(即沿圆心相对的两个长条形孔槽15以圆心呈中心对称)。对六个长条形孔槽15的长度以及角度的范围不做特殊要求,只要满足在手柄14的推动下,六个长条形孔槽15的长度以及角度的范围应当使多个所述第二销钉12分别沿六个长条形孔槽15移动时,多个所述第二销钉12分别带动多个所述叶片1移动能够使所述风孔16的开合度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即可。

具体实施时,所述动环11的一侧设置有螺孔25,所述手柄14的一端设置有与上述螺孔25相配合的螺杆26。将所述手柄14的螺杆26旋转进入所述动环11的螺孔25中,能够将所述手柄14固定在所述动环11上。所述手柄14与上述螺杆26的固定连接方式还可以是铆接、焊接中的一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