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16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胎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胎零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补胎组件。
背景技术
:补胎组件用于修补轮胎上的孔洞或裂缝。现有技术中的补胎组件的形状类似于蘑菇,具有头部和根部,俗称为“蘑菇钉”。修补轮胎(本文中简称为“补胎”)时,将蘑菇钉的根部对准轮胎上的孔洞或裂缝,从轮胎的内表面穿过孔洞或裂缝,显露在轮胎的外表面,直至蘑菇钉的头部贴合在轮胎的内表面。然后,利用专用胶将蘑菇钉的头部粘牢在轮胎的内表面,最后剪掉蘑菇钉显露在轮胎外表面的根部。但是,这种修补方法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而且成本较高。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胎组件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胎组件,所述补胎组件包括:由硫化橡胶制成的粘接头,其具有粘接面和中空腔,其中:所述粘接面开设有导胶孔,所述中空腔用于容置胶体,所述中空腔中的胶体能够从所述导胶孔流出,以将所述粘接面粘接到轮胎的内表面;胶体导入管,其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粘接面,并与所述中空腔流体连通;以及胶体存储器,其内存储有胶体,且能够与所述胶体导入管的第二端流体连通,并向所述粘接头的中空腔注入胶体。进一步地,所述补胎组件还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扩孔器,其套装在所述胶体导入管外,与所述胶体导入管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扩孔器为锥台状的圆筒结构,且临近所述胶体导入管的第一端的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临近所述胶体导入管的第二端的第二部分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胶体存储器包括:针管,其外径与所述胶体导入管的内径相适配,其一端恰好能够从所述胶体导入管的第二端插入到所述胶体导入管中;和橡胶囊,其内存储有胶体,所述橡胶囊连接所述针管的另一端,并与所述针管流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头与胶体导入管一体成型,呈蘑菇状。本实用新型直接通过胶体存储器将胶体注入到粘接头中,并从轮胎的外表面向外拉紧胶体导入管,便可以迫使胶体从导胶孔流出,然后在轮胎内气压作用下,粘接头的粘接面与轮胎内表面通过胶体紧密贴合、粘牢,补胎操作过程简单,有利于节约补胎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给的补胎组件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利用图1中的补胎组件进行补胎的步骤1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利用图1中的补胎组件进行补胎的步骤2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利用图1中的补胎组件进行补胎的步骤3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粘接头2胶体导入管3胶体存储器4轮胎5扩孔器1a粘接面1b中空腔1c导胶孔2a胶体导入管的第一端2b胶体导入管的第二端31针管32橡胶囊3a针管的一端3b针管的另一端51扩孔器的第一部分52扩孔器的第二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补胎组件包括粘接头1、胶体导入管2和胶体存储器3,其中:粘接头1由硫化橡胶制成,在压力作用下可以产生形变。粘接头1具有粘接面1a和中空腔1b,其中:粘接面1a开设有导胶孔1c,中空腔1b用于容置胶体。粘接头1在压力作用下,其中空腔1b中的胶体能够从导胶孔1c流出,以将粘接面1a粘接到轮胎4的内表面,实现对轮胎4上的空洞或裂缝进行修补。胶体导入管2与粘接头1一体成型,呈蘑菇状。胶体导入管2具有第一端2a和第二端2b,其中:第一端2a连接到粘接面1a,并且,第一端2a与中空腔1b流体连通。胶体存储器3内存储有胶体,且胶体存储器3能够与胶体导入管2的第二端2b流体连通,并向粘接头1的中空腔1b注入胶体。本实施例直接通过胶体存储器将胶体注入到粘接头中,并从轮胎的外表面向外拉紧胶体导入管,便可以迫使胶体从导胶孔流出,然后在轮胎内气压作用下,粘接头的粘接面与轮胎内表面通过胶体紧密贴合、粘牢,补胎操作过程简单,有利于节约补胎时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胎组件还包括扩孔器5,扩孔器5由刚性材料制成。扩孔器5套装在胶体导入管2外,与胶体导入管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优选地,扩孔器5为锥台状的圆筒结构,且临近胶体导入管2的第一端2a的第一部分51的外径小于临近胶体导入管2的第二端2b的第二部分52的外径。这种结构便于扩孔器5顺利地插入到轮胎4的孔洞或裂缝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胶体存储器3包括针管31和橡胶囊32,其中:针管31的外径与胶体导入管2的内径相适配,针管31的一端3a恰好能够从胶体导入管2的第二端2b插入到胶体导入管2中。橡胶囊32内存储有胶体,橡胶囊32连接针管31的另一端3b,并与针管31流体连通。在捏挤橡胶囊32时,可以将其中的胶体从针管31经由胶体导入管2注入到粘接头1的中空腔1b中。当然,若针管31的一端3a的端面可以设置成斜面结构,这样方便针管31的一端3a插入到胶体导入管2中。还可以将针管31的长度设置的足够长,使针管31的一端3a临近粘接头1设置,这样便于将胶体直接注入到粘接头1的中空腔1b中。补胎过程如下:步骤1,如图2所示,先将扩孔器5塞入轮胎4的待补孔洞内,再将胶体导入管2穿入到扩孔器5中。步骤2,如图3所示,先拔掉扩孔器5,并将胶体导入管2保留在轮胎4的待补孔洞内。步骤3,如图4所示,从轮胎4的外表面向外拉紧胶体导入管2,便可以迫使胶体从导胶孔1c流出,然后在轮胎4内气压作用下,粘接头1的粘接面1a与轮胎4内表面通过胶体紧密贴合、粘牢,最后剪掉紧胶体导入管2显露在轮胎4外表面的部分,补胎完成。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