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式流胶槽口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45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行式流胶槽口型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型板,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平行式流胶槽口型板。



背景技术:

轮胎行业内经常发生一种产品质量缺陷就是在挤出胎面时,胎面底部延花纹沟方向会出现明显的沟痕,导致成品胎胎面花纹沟底部窝藏空气,造成成品胎胎面下面出现气泡,并且会导致轮胎在使用时出现肩空(脱)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胎面在挤出时,口型板上花纹沟底处开口截面积相对小,该处口型工作面压力大,受口型板本身开口尖部设计的影响,导致胎面底部延花纹沟方向会出现明显的沟痕,导致成品胎胎面花纹沟底部窝藏空气,造成成品胎胎面下面出现气泡,并且会导致轮胎在使用时出现肩空(脱)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平行式流胶槽口型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平行式流胶槽口型板,包括上口型板和下口型板,上口型板上设有花纹沟,下口型板上开有流胶槽,流胶槽与花纹沟底一一对应。

所述花纹沟底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花纹顶之间有落差,流胶槽的开口高度H等于两个落差中最小的落差。

所述流胶槽的形状与花纹沟开型面平行,流胶槽槽底平滑过渡。

所述流胶槽的开口深度S小于下口型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加工方法简单、实用、便捷,应用前景好;能够有效解决挤出胎面底部延花纹沟方向出现明显沟痕,胎面合格率明显提升;消除了胎面底部出现的沟痕,避免胎面下面窝藏空气以及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肩空(脱)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造成的胎面缺陷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挤出胎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示意图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的平行式流胶槽口型板,包括上口型板1和下口型板4,上口型板1上设有花纹沟2,下口型板上开有流胶槽3,流胶槽3与花纹沟底一一对应,花纹沟底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花纹顶之间有落差,流胶槽3的开口高度H等于两个落差中最小的落差,流胶槽3的形状与花纹沟开型面平行,流胶槽槽底平滑过渡,从而消除口型板开口尖部效应,保证尖部位置的胶料压力平衡,从而在降低口型板开口尖部位置的压力、增加花纹沟底处的流胶量的同时,使开口截面积相对小的胎面花纹沟底处获得平衡的胶料流动,如图4所示,保证胎面底部平整;流胶槽3的开口深度S小于下口型板4的厚度,保证开的流胶槽3不能延伸到口型板的非工作面上。

实施例

如图5所示,流胶槽3开在下口型板4上,流胶槽3与花纹沟底一一对应,第一个花纹沟底与左边花纹顶的落差大于与右边花纹顶的落差h1,则流胶槽3的开口高度为h1,从而能够确定a点位置,以a点为起点,分别做平行于花纹沟开型线AB和AC的平行线,分别交下口型板4上平面于点b和点c,连接线ab和ac,则线ab和线ac为流胶槽3的两条开口线,从而确定流胶槽3的开口宽度;如图6所示,在线ab和线ac之间做圆滑过渡的圆弧boc,从而确定流胶槽3的第一个开口形状,而流胶槽3的开口深度小于下口型板4的厚度,保证开的流胶槽3不能延伸到口型板的非工作面上;依次类推,可确定其他流胶槽3的开口尺寸和形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