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薄膜散热效果的新型散热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675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薄膜散热效果的新型散热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袋的加工生产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优化薄膜散热效果的新型散热室。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袋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塑料膜成卷收卷在收卷辊上,然后进行统一多层复合、印刷等操作,再进行逐一裁剪,随后进行缝制或是压合形成包装袋袋体。

其中在进行复合以及印刷等操作过程中都要通过加热辊对塑料膜进行加热处理。而在后期的操作过程为保证后期成品的质量,在操作前都会对塑料膜经过散热处理。其中现有技术的散热处理一般都是直接将收卷在收卷辊上的塑料薄膜放入散热室内进行散热。而由于在此过程中由于塑料膜是成卷的,非常不利于其自身的散热,无法快速高效的达到散热的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尽可能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散热效果的塑料膜的散热室。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优化薄膜散热效果的新型散热室,所述散热室内连接有固定收卷辊并使其轴向转动的固定装置,在散热室的上方摆动式连接有引导塑料膜下落的散热板,固定装置与散热板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在所述散热板的正下方连接有收集塑料膜的集货框,集货框的下方连接有收卷装置,其中散热室内开槽有通风口,并通过通风口连通制冷设备,散热室的门上连接有塑料卷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塑料薄膜都是收卷在收卷辊上的,相对固定住收卷辊的位置,并使其转动,可以使得收卷在收卷辊上的塑料膜一圈圈脱离开,此时通过传动装置将塑料膜传入散热板上后,通过散热板的来回摆动可以使得塑料膜呈波浪形向下落下,在此操作过程中,可以借由塑料膜自身增加散热室内的空气流动,借此带走塑料膜自身的热量,此外,呈波浪形的落下相对于直线落下而言,在相同的距离范围内增加了塑料膜实际的散热周期。最后落下的塑料膜可以通过连接于散热板正下方的集货框对塑料膜进行收集,随后通过集货框下方的收卷装置对经过散热处理的塑料膜进行收卷操作,方便运输至下一道工序。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的通风孔可以引入制冷设备的冷气,大大增强对塑料膜的散热降温处理,而连接在散热室门上的塑料卷帘,一来可以防尘以及保证散热室内的温度,二来方便操作人员进出散热室。上述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散热室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架,散热板铰接于固定架上且垂直于水平面,传动装置包括若干转辊,其中在主转辊的两侧连接有传动盘,传动盘与散热板两侧之间分别活动连接有传动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棍的转动可以将位于固定装置一端的塑料膜牵引至散热板内,而散热报要实现摆动式连接使得塑料膜落下产生波浪状,就必须保证散热板的活动式固定连接以及要有推动力两点,首先将其铰接在固定架上既保证了散热板连接于散热室的上方,又使得散热板连接的活动性。而将连接主转辊两侧的传动盘于散热板两侧之间通过传动杆活动连接,可以借主转棍的转动力推动散热板实现来回摆动,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方案所要求要实现的技术要求,且尽可能的实现了节能。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货框的框底开槽有一条输料口,输料口的下方连接有收卷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集入集货框内的塑料膜可以通过输料口输出,并通过连接在输料口下方的收卷辊进行收卷操作,方便实际收卷。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货框的底部连接若干立杆,收卷辊连接于输料口的下方的两立杆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货框通过立杆在其下方产生一定的储放空间,收卷辊接可以直接连接在其下的立杆之间,方便实际的收卷操作。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板包括前板和后板,前后板之间通过连接杆组接呈倒三角状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上相当于形成一个束口,避免由于散热板的摆动使得薄膜的波动过大不方便后续对薄膜的收集。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口正对散热板,且散热板上开槽有若干的散热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孔引出的冷气可以通过散热孔直接吹入散热板内,起到很好的降温散热作用。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呈对称设置于两侧的固定桩,两固定桩上分别连接有用以连接收卷辊两端的轴承以及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卷辊的两侧分别连接在固定桩的轴承以及电机上,当控制电机转动时,收卷辊也会直接发生转动,实现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要求要达到的技术效果,且其结构相对简单方便实际的加工实施和使用。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塑料卷帘上涂设有温变油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直接在远处通过观察塑料卷帘的颜色大致判断出散热室内的温度,并决定是否需要调节。大大方便了操作人员的额实际操作。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辊内连接有制冷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大大增强了塑料膜在移动过程中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优化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室的外部结构图。

图中:1、固定收卷辊;2、固定装置;21、固定桩;22、轴承;23、电机;3、散热板;31、前板;32、后板;4、传动装置;5、集货框;6、通风口;7、制冷设备;8、塑料卷帘;9、固定架;10、主转辊;11、传动盘;12、传动杆;13、散热孔;14、制冷管;15、输料口;16、收卷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优化薄膜散热效果的新型散热室,所述散热室内连接有固定收卷辊161并使其轴向转动的固定装置2,在散热室的上方摆动式连接有引导塑料膜下落的散热板3,固定装置2与散热板3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4,在所述散热板3的正下方连接有收集塑料膜的集货框5,集货框5的下方连接有收卷装置,其中散热室内开槽有通风口6,并通过通风口6连通制冷设备7,散热室的门上连接有塑料卷帘8。

塑料薄膜都是收卷在收卷辊16上的,相对固定住收卷辊16的位置,并使其转动,可以使得收卷在收卷辊16上的塑料膜一圈圈脱离开,此时通过传动装置4将塑料膜传入散热板3上后,通过散热板3的来回摆动可以使得塑料膜呈波浪形向下落下,在此操作过程中,可以借由塑料膜自身增加散热室内的空气流动,借此带走塑料膜自身的热量,此外,呈波浪形的落下相对于直线落下而言,在相同的距离范围内增加了塑料膜实际的散热周期。最后落下的塑料膜可以通过连接于散热板3正下方的集货框5对塑料膜进行收集,随后通过集货框5下方的收卷装置对经过散热处理的塑料膜进行收卷操作,方便运输至下一道工序。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的通风孔可以引入制冷设备7的冷气,大大增强对塑料膜的散热降温处理,而连接在散热室门上的塑料卷帘8,一来可以防尘以及保证散热室内的温度,二来方便操作人员进出散热室。上述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散热室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架9,散热板3铰接于固定架9上且垂直于水平面,传动装置4包括若干转辊,其中在主转辊10的两侧连接有传动盘11,传动盘11与散热板3两侧之间分别活动连接有传动杆12,转棍的转动可以将位于固定装置2一端的塑料膜牵引至散热板3内,而散热报要实现摆动式连接使得塑料膜落下产生波浪状,就必须保证散热板3的活动式固定连接以及要有推动力两点,首先将其铰接在固定架9上既保证了散热板3连接于散热室的上方,又使得散热板3连接的活动性。而将连接主转辊10两侧的传动盘11于散热板3两侧之间通过传动杆12活动连接,可以借主转棍的转动力推动散热板3实现来回摆动,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方案所要求要实现的技术要求,且尽可能的实现了节能。

所述集货框5的框底开槽有一条输料口15,输料口15的下方连接有收卷辊16,收集入集货框5内的塑料膜可以通过输料口15输出,并通过连接在输料口15下方的收卷辊16进行收卷操作,方便实际收卷。

所述集货框5的底部连接若干立杆,收卷辊16连接于输料口15的下方的两立杆之间,集货框5通过立杆在其下方产生一定的储放空间,收卷辊16接可以直接连接在其下的立杆之间,方便实际的收卷操作。

所述散热板3包括前板31和后板32,前后板32之间通过连接杆组接呈倒三角状结构,实际上相当于形成一个束口,避免由于散热板3的摆动使得薄膜的波动过大不方便后续对薄膜的收集。

所述通风口6正对散热板3,且散热板3上开槽有若干的散热孔13,通风孔引出的冷气可以通过散热孔13直接吹入散热板3内,起到很好的降温散热作用。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呈对称设置于两侧的固定桩21,两固定桩21上分别连接有用以连接收卷辊16两端的轴承22以及电机23,收卷辊16的两侧分别连接在固定桩21的轴承22以及电机23上,当控制电机23转动时,收卷辊16也会直接发生转动,实现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要求要达到的技术效果,且其结构相对简单方便实际的加工实施和使用。

所述塑料卷帘8上涂设有温变油墨,操作人员直接在远处通过观察塑料卷帘8的颜色大致判断出散热室内的温度,并决定是否需要调节。大大方便了操作人员的额实际操作。

所述转辊内连接有制冷管14,大大增强了塑料膜在移动过程中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优化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