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内装材料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5513发布日期:2019-05-22 03: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内装材料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内装材料。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或汽车的内装材料等成型物为可由乘客或使用人员用肉眼确认、并且可能持续有身体接触的部分,因此设计方面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为了使这类车辆的内装材料等成型物呈现多种美感或质感等,使用水压转印方法、模内镶件注塑(iml)工艺、三次元表面加饰(tom)工艺等。水压转印方法为将印刷膜浮置于水面上并将其转印到注塑物的方法,模内镶件注塑膜工艺为通过所谓的模内贴标工艺,将印刷膜在模具中注塑成型的方法,三次元表面加饰工艺是指通过所谓的三维叠加工艺对印刷薄膜进行真空压制成型的方法。然而,以上所述的工艺存在印刷精度低、不易印刷曲面部分、制造工序复杂、且消耗昂贵成本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本发明的一实例中,提供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上述方法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在本发明的另一实例中,提供车辆用内装材料,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然而,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问题,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一实例中,提供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包含凹凸形状的表面的成型物的步骤;以及利用规定的隔热板材(blanket)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的步骤。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规定的垫子或隔热板材等的印刷方法在成型物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精度,尤其,即使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凹凸形状的表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因此能够以高分辨率实现所需的图案,从而可以营造符合客户需求的各种室内氛围。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包括凹入部及凸出部,能够以使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述凹入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具体地,能够以使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大于上述凹入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当利用上述规定的隔热板材在非平面的具有凹凸或压纹的表面形成印刷层时,由于点(dot)细度的局限性、制约而存在印刷精度下降的问题。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以使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述凹入部的宽度的方式控制上述成型物的形状,从而具有可以有效防止转印到凸出部的油墨渗出的现象。在本发明的另一实例中,提供根据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包括上述凹凸形状的成型物具有以下优点,即,可以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同时,可实现更多样的设计、营造符合客户需求的室内氛围。有益效果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及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可以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例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的简要的工程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例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简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出规定的实例和/或其中所包括的规定的结构要素“包括”某一结构要素时,除非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否则可表示不排除其他结构要素,而是还可包括其他结构要素。在本说明书中,当描述为任意结构形成或位于基材的上部(或下部)或基材上(或下)时,这不仅意味着任意结构以接触的方式形成或位于上述基材的上部面(或下部面),而且并非所要限制不包括上述基材与形成在上述基材上(或下)的任意结构之间的其他结构。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程度的术语“~(进行的)步骤”或“~的步骤”并不意味着“用于~的步骤”。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表示程度的术语“约”、“实际上”等在所提及的含义中提示固有的制造及物质容许误差时,用于表示其数值中或接近其数值,并且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侵权者不当利用提及准确或绝对数值的公开内容。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便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实施。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而以下所描述的实例仅用于具体例示或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在此所阐述的实例。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为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说明书全文中,对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在附图中明确表示多层及多个区域,放大示出了厚度。并且,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夸张的方式示出了一些层及区域的厚度。图1简要示出本发明一实例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工程流程图。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可包括:形成包含凹凸形状的表面的成型物的步骤(s1);以及利用规定的隔热板材(blanket)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的步骤(s2)。通常,为了使车辆的内装材料等成型物呈现多种美感或质感等,使用水压转印方法、模内镶件注塑(iml)工艺、三次元表面加饰(tom)工艺等。然而,前述的工艺存在印刷精度低、不易印刷曲面部分、制造工序复杂、且消耗昂贵成本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例中,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规定的垫子或隔热板材等的印刷方法在成型物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精度,尤其,即使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凹凸形状的表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因此能够以高分辨率实现所需的图案,从而可以营造符合客户需求的各种室内氛围。作为上述规定的垫子或隔热板材等,例如,可以根据发明的目的及用途适当地选择并使用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15090号、第10-0854208号、第10-1528967号、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5-0011839号等现有文献中公开的公知种类。如图2所示,在本说明书中,在假设成型物的表面不是凹凸形状,而是平面形状的情况下,凸出部的宽度w1表示从这种虚拟平面形状的表面凸出部分的最大宽度,凹入部的宽度w2表示凹陷部分的最大宽度,凸出部的高度h1或凹入部的深度h2可意味着从上述虚拟平面形状的表面到最凸出的位置或最凹陷的位置的垂线长度。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包括凹入部及凸出部,并且能够以使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述凹入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具体地,能够以使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大于上述凹入部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当利用上述规定的隔热板材在非平面的具有凹凸或压纹的表面形成印刷层时,由于点(dot)细度的局限性、制约而存在印刷精度下降的问题。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以使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述凹入部的宽度的方式控制上述成型物的形状,从而具有可以有效防止转印到凸出部的油墨渗出的现象。具体地,在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小于上述凹入部的宽度的情况下,被转印的油墨的一部分可能渗出,从而可能使印刷精度降低。能够以使凹入部的宽度达到0.01mm至50mm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能够以使上述凸出部的宽度达到0.01mm至200mm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并且,能够以使凹入部的深度达到0.01mm至20mm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并且,能够以使上述凸出部的高度达到0.01mm至20mm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通过以上述范围内的深度或高度来形成凹入部或凸出部,可以通过使用上述隔热板材的印刷方法更精密地进行印刷,并且可以赋予足够的立体感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能够以使凹凸形状的平均间距p达到约0.01mm至约200mm的方式形成上述成型物。如图2所示,上述间距可以用作表示上述凹入部的间隔或上述凸出部的间隔的指标,并且,例如,可以意味着上述凹凸形状的峰与峰之间的距离或槽与槽之间的距离。并且,当上述成型物的表面包括多个凹凸形状的表面时,各个凹凸形状的表面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平均间距。例如,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中的一部分可具有约0.01mm至约0.1mm的窄的平均间距,并且,另一部分可具有约100mm至约200mm的宽的平均间距,但不限于此。在上述成型物表面的总面积中,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所占的比率,例如,可以为约20%至约100%,再例如,可以为约30%至约60%。作为上述凹凸形状,例如可以表示凹凸图案或压纹图案,如前所述,包括凹入部及凸出部。并且,例如,上述凹凸形状可包括选自由三角形图案、四角形图案、五角形图案、六角形图案、曲线图案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为了实现所需的设计,可通过适当组合来包括,但不限于此。在形成上述成型物的步骤中,通过混合选自由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溶剂、无机填充剂、其他添加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两种来准备树脂组合物,并对上述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塑成型来形成上述成型物。例如,可以向在内面刻印或蚀刻有与上述凹凸形状相对应的凹凸形状的注塑模具注入上述树脂组合物来进行注塑成型,从而制造上述成型物,上述注塑模具可以使用本
技术领域
所公知的种类,例如,可以由金属或塑料材质形成,但不限于此。当进行上述注塑成型时,工序条件可根据用于此工序的树脂的种类而发生变化,例如,可在约120℃至约3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不限于此。并且,上述工序条件中的压力可根据注塑成型物的具体形状或厚度适当调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包含选自由聚氯乙烯树脂(pvc)、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尼龙、醋酸乙烯酯热塑性聚烯烃树脂(tpo)、热塑性聚氨酯树脂(tpu)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热固性树脂,例如,可包含选自由苯酚、环氧树脂、聚酯、聚氨酯、三聚氰胺、尿素树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对上述热塑性树脂和上述热固性树脂能够以使在上述组合物中的他们的总和达到约10重量百分比至约99重量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混合。上述有机溶剂可以包含选自由甲苯、二甲苯、二丁醚、异丙醚、二恶烷(dioxane)、四氢呋喃、丙酮、二乙基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丙基酮、环己酮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上述其他添加剂可包含选自由阻燃剂、防水剂、抗静电剂、紫外线阻隔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通过使用规定的隔热板材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上形成印刷层。上述隔热板材也可以称为所谓的垫子。上述隔热板材及其制造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现有文献中所公开的种类和方法。例如,上述隔热板材可以为硅橡胶材料,但不限于此。并且,上述隔热板材的表面可具有约0.5μm至约2.0μm的表面粗糙度,但不限于此。并且,在上述隔热板材中与上述印刷版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可以是半圆柱状、圆锥状或角锥状,但不限于此。在形成上述印刷层的步骤中,在规定的印刷版涂敷油墨,并以将上述隔热板材按压于涂有上述油墨的印刷版并移除上述隔热板材的方式在上述隔热板材转印上述油墨,接着以将转印有油墨的上述隔热板材按压于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并移除转印有油墨的上述隔热板材的方式在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转印上述油墨来执行印刷。上述印刷版可以由本
技术领域
所公知的材质形成,例如,可以由塑料、金属、木材等材质形成,但不限于此。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可通过混合选自由光固化型树脂、颜料、添加剂、溶剂着色剂、光引发剂、增粘剂、偶联剂、表面活性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两种来准备上述油墨,并可在上述印刷版涂敷上述油墨。上述油墨可利用在本
技术领域
所公知的种类。作为上述光固化型树脂,例如,可包含(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作为上述着色剂,例如,可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和用途适当地包含本
技术领域
所公知的各种颜色的着色剂,可包含二氧化钛类着色剂、氧化锌类着色剂、石墨类着色剂、氧化铁类着色剂、蒽醌类着色剂、氧化钴类着色剂等,但不限于此。并且,在形成上述印刷层的步骤中,上述印刷层的两个表面以包括凹凸形状的方式形成,且上述凹凸形状与包含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的凹凸形状相对应的凹凸形状,与上述成型物及上述印刷层相接触的各个表面包括彼此相反的形状的凹凸形状,从而使一面紧贴于另一面来进行匹配,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精度。如图2所示,包括上述印刷层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与包括上述成型物的凹凸形状的表面相互接触,在上述油墨层的表面中,在与形成有凹入部的部分相接触的上述成型物的表面部分形成有凸出部,在上述油墨层表面中,在与形成有凸出部的部分相接触的上述成型物的表面部分可形成有凹入部。在一实例中,上述成型物呈现与上述印刷层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可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中的一部分形成上述印刷层,且在另一部分不形成上述印刷层。例如,可以仅在上述成型物的凹凸形状的表面所包括的上述凸出部或上述凹入部中的一个部分形成上述印刷层。由此,由于上述凸出部或上述凹入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可在不在整个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形成印刷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更少颜色的油墨来实现多彩的装饰效果。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包括对形成有上述印刷层的成型物进行光泽涂敷、哑光涂敷或同时进行光泽涂敷和哑光涂敷的步骤,由此,既可以充分保护形成有上述油墨层的成型物的表面,又可以赋予各种设计性。例如,上述光泽涂敷或哑光涂敷可以通过涂敷涂料组合物来进行,上述涂敷涂料组合物包含选自由粘合剂树脂、光泽剂或猝灭剂、阻燃剂、防水剂、抗静电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粘合剂树脂,例如,存在(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氟树脂等。并且,例如,如对上述印刷层的描述,上述光泽涂敷或上述哑光涂敷能够以使彼此相接触的面中的一面紧贴于另一面来进行匹配的方式涂敷,由此,包括在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的凹凸形状可以保持而不会消失,从而可呈现出多种质感。例如,上述光泽涂敷或哑光涂敷可以通过凹版涂敷法(gravure)、夹缝式挤压型涂敷法(slotdie)、旋涂法、喷涂法、棒涂法、浸涂法等方法进行,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实例中,提供根据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图2简要出包括上述凹凸形状的成型物的一个剖面。包括上述凹凸形状的成型物可以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同时,能够以高分辨率实现所需的图像,并可以有效地呈现质感,从而具有可实现更多样的设计和营造符合客户需求的室内氛围的优点。例如,上述车辆用用内装材料可以为汽车用内装材料,具体地,可以用于仪表中央盒、车门装饰件(doortrimgarnish)、中央手枕箱、扶手或方向盘,但不限于此,而可以应用于多种车辆用内装材料。以下,提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具体例示或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应局限于此。实施例实施例1在使用作为热固性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树脂准备成型组合物之后,接着,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注入于金属材质的注塑模具中,并在约230℃至约260℃的温度及约100kgf/cm2至约150kgf/cm2的压力条件下,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了成型物。在上述成型物中,整个表面中约60%的表面包括凹凸形状,上述凹凸形状包括凸出部及凹入部,以上述凸出部的宽度大于上述凹入部宽度为前提,凹入部的宽度范围为约5mm至约20mm、深度范围为约0.1mm至约5mm,凸出部的宽度范围为约5.0mm至约20mm、高度范围为约0.1mm至约10mm,间距范围为约0.1mm至约10mm。对于上述凹凸形状的表面,通过使用隔热板材(日本施豪公司制造)直接在上述成型物的表面上进行印刷,来形成了0.1~20μm厚的印刷层。接着,通过在形成有上述印刷层的成型物的表面上进行哑光涂敷,来形成了0.5~20μm厚的涂层,由此制造出车辆用内装材料。比较例1(因凸出部的宽度小于凹入部的宽度而印刷精度低的情况)除了成型物的凹凸形状中的凸出部的宽度窄于凹入部的宽度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和方式来制造出车辆用内装材料。实验例对基于上述实施例1及上述比较例1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经印刷的表面进行了评价,并将结果示出在下表1中。评价方法外观评价测量方法:当用放大镜(峰值(peak),816)观察印刷层的外观后发现印刷精度相对高时,例如,将油墨不渗出而鲜明且稳定地转印到原位置的情况评价为优秀,并以“○”表示,当印刷精度相对低时,将油墨渗出或未正常转印的情况评价为差,并以“x”表示。表1对印刷层的评价实施例1o比较例1x如上表1所示,包括实施例1的凹凸形状的成型物的印刷层在印刷时油墨不会渗出且稳定地转印,因此印刷精度优秀,从而能够以高分辨率实现所需图像,并可有效地呈现质感,而且与使用水压转印、模内镶件注塑、三次元表面加饰工艺的情况相比,实现了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相反,包括比较例1的凹凸形状的成型物的印刷层因油墨渗出或未正常转印而造成图像分辨率低以及人为的氛围。工业实用性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及上述车辆用内装材料可以实现优秀的印刷精度、优秀的质感、优秀的可操作性以及优秀的经济性。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