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0678发布日期:2018-08-19 11: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属于塑料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的简称。

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

近些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

模具的一般定义: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过压力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为模具。

注塑过程说明: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但现有技术的塑胶模具在进行工作时无法使得装置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模具温度的控制,同时无法保证冷却水的量,并且无法通过多种的方法进行水流的降温,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以解决塑胶模具在进行工作时无法使得装置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模具温度的控制,同时无法保证冷却水的量,并且无法通过多种的方法进行水流的降温,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其结构包括:定模板、定模座板、导柱、水流导管、支撑柱、水流降温混合装置、垫块板、动模板、动模座板,所述定模板与上方的定模座板相互平行并且与定模座板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柱内嵌入定模座板上表面的四个边角并且与定模座板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成一化结构,所述动模板位于定模板的下表面同时两者通过契合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柱垂直与垫块板上表面的四个边角并且与垫块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柱内嵌入动模板的内侧表面,所述动模座板与位于其上方的定模座板相互平行同时与上方的垫块板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水流降温混合装置通过位于其前端的水流导管与定模板接合连接在一起同时两者相互贯穿;

所述水流降温混合装置设有水压动力装置、顶动挤压装置、水流输送装置、辅助降温装置、水流加压装置、顶动推压装置;

所述水压动力装置固定安装在设备内部的上方同时与设备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挤压装置位于水压动力装置的下方表面并且与水压动力装置相互贯通在一起,所述水流输送装置与顶动挤压装置相互平行并且与顶动挤压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辅助降温装置与水流输送装置相互平行同时与水流加压装置贯穿连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推压装置位于水流加压装置的上表面同时相互垂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水压动力装置设有回形降温道、输送道、叶片架、环形架、转动轮、转动轴、皮带轮、叶片轴、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道垂直连接与回形降温道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回形降温道相互贯穿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动轴内嵌入输送道的外侧表面同时与输送道的外侧表面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转动轮包裹着转动轴的外侧表面的中央同时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环形架呈现环形排列固定安装在转动轮的外侧表面,所述叶片轴垂直嵌入转动轮的前表面,所述叶片架固定安装在叶片轴的前表面同时活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顶动挤压装置设有推动架、活动杆、主动轮、限位架、定位柱、安装座、齿轮组、齿轮轴、配合轴、轴承,所述推动架位于活动杆的上表面两者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柱设于主动轮前表面的外圈并且与主动轮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架位于定位柱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定位柱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架安装在主动轮的前表面,所述齿轮轴与位于其下表面的配合轴相互垂直同时与配合轴采用啮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轴承包裹着配合轴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其活动配合,所述齿轮组位于配合轴的上表面同时两者采用啮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齿轮组与主动轮活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输送装置设有提升垫块、滑动架、支撑板、移动块、滑动轮、位移架、中转轮、集水器、传输轮、输送带,所述滑动轮位于位移架的内侧表面同时与位移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移动块活动安装在滑动轮的上表面并且与滑动轮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集水器位于移动块的上表面同时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动架与位移架相互垂直同时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板内嵌入滑动架的内部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提升垫块与支撑板相互垂直同时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输送带缠绕着传输轮与中转轮的外侧表面并且与三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降温装置设有主动电机、动力轮、钢丝绳、活动轴、安装舱、输送轮、叶片,所述动力轮内嵌入主动电机的内部同时与主动电机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传输轮与动力轮之间通过钢丝绳活动连接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轴内嵌入传输轮的内部并且与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轴贯穿安装舱的外侧表面与位于其内部的叶片固定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加压装置设有u型管、进水管、中心转轴、加压壳体、加压叶片、出水管、导流管、分流管,所述u型管与进水管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进水管位于加压壳体的右侧表面两者相互贯穿并且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中心转轴位于加压叶片呈现环形排列安装在中心转轴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管设于加压壳体的上侧表面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管与出水管相互贯通,所述导流管位于分流管的下表面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顶动推压装置设有橡胶垫、滑架、连架杆、配合动轮、支架杆、凹型块、配合舱、转盘、水路、下流架,所述水路与下流架位于配合舱的外侧面并且两两相互垂直同时与配合舱贯通连接在一起,所述转盘通过轴活动安装在配合舱内部的中央,所述凹型块呈现环形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转盘的外侧表面上,所述支架杆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转盘的前端面,所述配合动轮与支架杆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架杆位于配合动轮的内侧表面并且与配合动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橡胶垫包裹着连架杆的前表面并且与连架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橡胶垫内嵌入滑架的内部并且与滑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先使得设备通电后,然后将定模板与动模板进行合模,然后开始注塑,并且与此同时水流通过分流管进入模具的内部使得回形降温管的内部充满冷却水,冷却水能偶吸收模具工作过程中的热量,并且将热量输送带出,热水进入上方的输送道的内部同时流进下方的转动轮的上方通过环形架的顶动使得转动轮转动使得前方的叶片轴转动通过叶片架转动产生风能从而能够冷却内部回形降温管的温度,同时右侧的皮带轮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皮带转动进行输送并且使得齿轮轴转动带动前方的配合轴进行转动通时通过齿轮组的转动输送下使得主动轮转动从而通过限位架的活动运动下使得活动杆带动推动架进行有规律的前后顶动控制集水器的位置,通时输水道下落的水进入集水器的内部,通时推动架推动使得集水器在下方的移动块滑动轮的配合下进行位移,并且拉动输送带使得支撑板在滑动架上进行位移并且在推动的过程中推进支撑板的上方,并且继续向前使得集水器倾斜使得水流进入u型管的内部在进入时通过势能自由下降时能够使得热量发散,并且u型管能够储存更多的水流,使得冷却水随时够用,并且使得主动电机通电转动使得叶片转动对u型管内部的热水再次进行散热,最后通过中心转轴转动带动加压叶片使得水流加压上升并且进入上方的分流管再次循环,并且有一部分进入上方,使得凹型块冲击转动使得支架杆带到配合动轮进行转动在由连架杆顶动使得前方的橡胶垫向前推动加压水流,使得下方的散热系统更加的强力,从而完成散热工作,这样就可以达到塑胶模具在进行工作时可以使得装置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模具温度的控制,同时能够保证冷却水的量,并且可以通过多种的方法进行水流的降温,从而达到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流降温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流降温混合装置的部件结构细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流降温混合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水流降温混合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中:定模板-1、定模座板-2、导柱-3、水流导管-4、支撑柱-5、水流降温混合装置-6、垫块板-7、动模板-8、动模座板-9、水压动力装置-61、顶动挤压装置-62、水流输送装置-63、辅助降温装置-64、水流加压装置-65、顶动推压装置-66、回形降温道-611、输送道-612、叶片架-613、环形架-614、转动轮-615、转动轴-616、皮带轮-617、叶片轴-618、皮带-619、推动架-621、活动杆-622、主动轮-623、限位架-624、定位柱-625、安装座-626、齿轮组-627、齿轮轴-628、配合轴-629、轴承-6210、提升垫块-631、滑动架-632、支撑板-633、移动块-634、滑动轮-635、位移架-636、中转轮-637、集水器-638、传输轮-639、输送带-6310、主动电机-641、动力轮-642、钢丝绳-643、活动轴-644、安装舱-645、输送轮-646、叶片-647、u型管-651、进水管-652、中心转轴-653、加压壳体-654、加压叶片-655、出水管-656、导流管-657、分流管-658、橡胶垫-661、滑架-662、连架杆-663、配合动轮-664、支架杆-665、凹型块-666、配合舱-667、转盘-668、水路-669、下流架-6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冷却式的塑料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定模板1、定模座板2、导柱3、水流导管4、支撑柱5、水流降温混合装置6、垫块板7、动模板8、动模座板9,所述定模板1与上方的定模座板2相互平行并且与定模座板2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柱3内嵌入定模座板2上表面的四个边角并且与定模座板2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成一化结构,所述动模板8位于定模板1的下表面同时两者通过契合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柱5垂直与垫块板7上表面的四个边角并且与垫块板7通过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柱5内嵌入动模板8的内侧表面,所述动模座板9与位于其上方的定模座板2相互平行同时与上方的垫块板7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水流降温混合装置6通过位于其前端的水流导管4与定模板1接合连接在一起同时两者相互贯穿;

所述水流降温混合装置6设有水压动力装置61、顶动挤压装置62、水流输送装置63、辅助降温装置64、水流加压装置65、顶动推压装置66;

所述水压动力装置61固定安装在设备内部的上方同时与设备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挤压装置62位于水压动力装置61的下方表面并且与水压动力装置61相互贯通在一起,所述水流输送装置63与顶动挤压装置62相互平行并且与顶动挤压装置6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辅助降温装置64与水流输送装置63相互平行同时与水流加压装置65贯穿连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推压装置66位于水流加压装置65的上表面同时相互垂直连接在一起,所述水压动力装置61设有回形降温道611、输送道612、叶片架613、环形架614、转动轮615、转动轴616、皮带轮617、叶片轴618、皮带619所述输送道612垂直连接与回形降温道611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回形降温道611相互贯穿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动轴616内嵌入输送道612的外侧表面同时与输送道612的外侧表面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转动轮615包裹着转动轴616的外侧表面的中央同时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环形架614呈现环形排列固定安装在转动轮615的外侧表面,所述叶片轴618垂直嵌入转动轮615的前表面,所述叶片架613固定安装在叶片轴618的前表面同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挤压装置62设有推动架621、活动杆622、主动轮623、限位架624、定位柱625、安装座626、齿轮组627、齿轮轴628、配合轴629、轴承6210,所述推动架621位于活动杆622的上表面两者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柱625设于主动轮623前表面的外圈并且与主动轮62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架624位于定位柱625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定位柱625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架624安装在主动轮623的前表面,所述齿轮轴628与位于其下表面的配合轴629相互垂直同时与配合轴629采用啮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轴承6210包裹着配合轴629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其活动配合,所述齿轮组627位于配合轴629的上表面同时两者采用啮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齿轮组627与主动轮623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水流输送装置63设有提升垫块631、滑动架632、支撑板633、移动块634、滑动轮635、位移架636、中转轮637、集水器638、传输轮639、输送带6310,所述滑动轮635位于位移架636的内侧表面同时与位移架636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移动块634活动安装在滑动轮635的上表面并且与滑动轮635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集水器638位于移动块634的上表面同时与移动块634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动架632与位移架636相互垂直同时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板633内嵌入滑动架632的内部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提升垫块631与支撑板633相互垂直同时与支撑板63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输送带6310缠绕着传输轮639与中转轮637的外侧表面并且与三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辅助降温装置64设有主动电机641、动力轮642、钢丝绳643、活动轴644、安装舱645、输送轮646、叶片647,所述动力轮642内嵌入主动电机641的内部同时与主动电机641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传输轮646与动力轮642之间通过钢丝绳643活动连接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轴644内嵌入传输轮646的内部并且与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轴644贯穿安装舱645的外侧表面与位于其内部的叶片647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水流加压装置65设有u型管651、进水管652、中心转轴653、加压壳体654、加压叶片655、出水管656、导流管657、分流管658,所述u型管651与进水管65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进水管652位于加压壳体654的右侧表面两者相互贯穿并且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中心转轴653位于加压叶片655呈现环形排列安装在中心转轴653的外侧表面同时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管656设于加压壳体654的上侧表面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流管658与出水管656相互贯通,所述导流管657位于分流管658的下表面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推压装置66设有橡胶垫661、滑架662、连架杆663、配合动轮664、支架杆665、凹型块666、配合舱667、转盘668、水路669、下流架6610,所述水路669与下流架6610位于配合舱667的外侧面并且两两相互垂直同时与配合舱667贯通连接在一起,所述转盘668通过轴活动安装在配合舱667内部的中央,所述凹型块666呈现环形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转盘668的外侧表面上,所述支架杆665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转盘668的前端面,所述配合动轮664与支架杆665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架杆663位于配合动轮664的内侧表面并且与配合动轮664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橡胶垫661包裹着连架杆663的前表面并且与连架杆66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橡胶垫661内嵌入滑架662的内部并且与滑架662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水流输送装置63指的是利用输送装置对于水流进行输送与降温的装置。

在进行使用时,先使得设备通电后,然后将定模板1与动模板8进行合模,然后开始注塑,并且与此同时水流通过分流管658进入模具的内部使得回形降温管611的内部充满冷却水,冷却水能偶吸收模具工作过程中的热量,并且将热量输送带出,热水进入上方的输送道612的内部同时流进下方的转动轮615的上方通过环形架614的顶动使得转动轮615转动使得前方的叶片轴618转动通过叶片架613转动产生风能从而能够冷却内部回形降温管611的温度,同时右侧的皮带轮617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皮带619转动进行输送并且使得齿轮轴628转动带动前方的配合轴629进行转动通时通过齿轮组627的转动输送下使得主动轮623转动从而通过限位架624的活动运动下使得活动杆622带动推动架621进行有规律的前后顶动控制集水器638的位置,通时输水道612下落的水进入集水器638的内部,通时推动架621推动使得集水器638在下方的移动块634滑动轮635的配合下进行位移,并且拉动输送带6310使得支撑板633在滑动架632上进行位移并且在推动的过程中推进支撑板633的上方,并且继续向前使得集水器638倾斜使得水流进入u型管651的内部在进入时通过势能自由下降时能够使得热量发散,并且u型管651能够储存更多的水流,使得冷却水随时够用,并且使得主动电机641通电转动使得叶片613转动对u型管651内部的热水再次进行散热,最后通过中心转轴655转动带动加压叶片655使得水流加压上升并且进入上方的分流管658再次循环,并且有一部分进入上方,使得凹型块666冲击转动使得支架杆665带到配合动轮664进行转动在由连架杆663顶动使得前方的橡胶垫661向前推动加压水流,使得下方的散热系统更加的强力,从而完成散热工作。

本发明解决塑胶模具在进行工作时无法使得装置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模具温度的控制,同时无法保证冷却水的量,并且无法通过多种的方法进行水流的降温,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塑胶模具在进行工作时可以使得装置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模具温度的控制,同时能够保证冷却水的量,并且可以通过多种的方法进行水流的降温,从而达到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完善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