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5059发布日期:2019-02-01 18:4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微创手术患处缝合夹等是医学治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通常与内窥镜配合使用进行人体内脏的内窥检查和手术,弹簧软管作为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不可缺少的配件之一,可以将导管伸入到人体内部,到达指定的操作位置,进行内窥检查治疗,弹簧软管在医疗使用中,弹簧软管在人体中会产生形状上的弯曲,由于弹簧软管是绕制形成的,因此,在弹簧软管弯曲变形的时候,弹簧软管圈与圈之间的间隙就会容易纳入污染物跟杂质,不利于弹簧软管的重复使用,另外,人体器官破损时,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微创手术患处缝合夹等需要将人体内破损的碎片取出或者渗出的血液进行抽出,弹簧软管虽是紧密绕合的,但是从人体内取出或者抽出碎片和血液的过程中会造成渗漏,不利于内窥手术的进行,因此,需要在弹簧软管内侧设置内管,用来方便手术的顺利实施。微型弹簧软管内管减少了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微创手术患处缝合夹等器械的使用阻力,增加了产品使用顺畅润滑,减少了空行程,所以该产品的尺寸要求高。

由于内管要跟弹簧软管匹配,在塑造内管的时候要考虑到弹簧软管的尺寸,不同用途的弹簧软管的尺寸也是不一样的,相应的,弹簧软管的内管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管子挤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尺寸的把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包括加料机构、置料机构、内加热机构、外加热机构、控气装置、充气装置、挤塑装置、冷凝槽、弹簧软管内管、牵引机构、控制装置和收线机构,所述加料机构固定设置在置料机构上,所述置料机构内设置有物料,所述置料机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加热机构,所述内加热机构与外加热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外加热机构与挤塑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上设置有控气装置,所述控气装置与充气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与冷凝槽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将物料挤塑成弹簧软管内管,所述弹簧软管内管穿过冷凝槽到牵引机构,所述弹簧软管内管穿过牵引机构到收线机构,所述弹簧软管内管缠绕在收线机构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置料机构、内加热机构、外加热机构、充气装置、挤塑装置、牵引机构工作。

作为优化,所述加料机构为漏斗状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的底部固定在置料机构上,所述加料机构的底部与置料机构连通,所述置料机构内包括推料装置,所述推料装置与内加热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内加热机构内设置有运输管道和加热圈,所述内加热机构的运输管道与推料装置滑动连接,所述物料通过推料装置传送到内加热机构的运输管道内,所述内加热机构的运输管道外侧设置有加热圈,所述加热圈加热融化运输管道内的物料。

作为优化,所述外加热机构与挤塑装置设置在冷凝槽与内加热机构之间,所述外加热机构包括外加热圈和外运输管道,所述外加热圈设置在外运输管道外侧,所述外加热圈与内加热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外运输管道的一端与内加热机构的运输管道连通,所述外运输管道的另一端与挤塑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挤出的弹簧软管内管进入冷凝槽冷却。

作为优化,所述挤塑装置包括内腔、导料模具和挤塑模具,所述导料模具和挤塑模具设置在内腔中,所述导料模具包括前锥、锥盘、气孔和后锥,所述前锥和后锥固定连接,所述锥盘是中空结构并套在前锥和后锥的连接部位,所述气孔设置在锥盘上,气孔与控气装置连通,控气装置通过气孔给锥盘输送气体并控制锥盘的大小,所述外加热机构的外运输管道通过挤塑装置的内腔进入导料模具的前锥端;所述挤塑模具包括套头和挤塑头,所述套头固定在锥盘内圈上,所述挤塑头套接在后锥上,挤塑头与套头之间形成挤塑通道,所述挤塑头为圆柱体,其圆形底面直径与挤压出的弹簧软管内管内径相同,所述弹簧软管内管从挤塑通道中成型挤出。

作为优化,所述控气装置包括第一气管、导气管、总气管、第二气管和控气水槽,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气孔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气管分别与第二气管和总气管连通,所述总气管与充气装置连接,所述控气水槽内盛有液体,所述第二气管的尾端浸没在控气水槽的液体中。

作为优化,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支撑架、上滚轴和下滚轴,所述上滚轴和下滚轴分别固定在支撑架上部和下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上滚轴、下滚轴同步运动,所述上滚轴顺时针运动,所述下滚轴逆时针运动;所述上滚轴和下滚轴的滚轴表面分别设置有凹槽圈,所述上滚轴的凹槽圈与下滚轴的凹槽圈相对卡合成间隙,所述弹簧软管内管穿过间隙到收线机构。

作为优化,所述收线机构包括绕制外壳、绕制圈、内绕芯、穿丝孔、出丝孔、刀头和感应器,所述内绕芯设置在绕制外壳内侧,所述绕制外壳与内绕芯之间设置有绕制圈,所述绕制外壳为中空,所述绕制外壳的外侧设置有穿丝孔,所述弹簧软管内管穿过穿丝孔,所述绕制圈上设置有出丝孔,所述弹簧软管内管从出线孔内穿出,所述弹簧软管内管在内绕芯上缠绕,所述绕制外壳上设置有刀头,所述绕制外壳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为计数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有绕制圈数阈值。

作为优化,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气缸和电源,所述第一电机与上滚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下滚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功率相等,所述上滚轴与下滚轴转动速率相等;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置料机构中的推料装置运作,所述电源与内加热机构、外加热机构、充气装置、挤塑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导气管为中空钢管,所述控气水槽为透明器皿,所述控气水槽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冷凝槽内盛有冷却液体。

作为优化,所述上滚轴与下滚轴上的凹槽为三角凹槽,上滚轴与下滚轴上的凹槽为三角凹槽卡合再一起形成一个正方形的间隙,所述弹簧软管内容的外径与间隙相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内加热装置使物料融化,通过外加热装置防止物料冷凝,通过控气装置的第二气管在控气水槽中的排气量实现第一气管气体气压的控制,通过冷凝槽实现对挤塑出的弹簧软管内管的冷凝以及检测弹簧软管内管是否漏气,通过牵引装置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实现对弹簧软管内管无损的牵引,通过收线机构实现对弹簧软管内管的自动缠绕和切线,本发明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从物料投入到弹簧软管内管收线实现了一个自动的加工流程,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劳动力的浪费。本发明的气孔控制方式,使产品内外径尺寸均可控制在±0.01mm,产品合格率提高了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的挤塑装置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的收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料机构、2-置料机构、3-内加热机构、4-外加热机构、5-第一气管、6-导气管、7-总气管、8-第二气管、9-控气水槽、10-刻度线、11-充气装置、12-挤塑装置、1201-前锥、1202-锥盘、1203-气孔、1204-后锥、1205-套头、1206-挤塑头、13-冷凝槽、14-弹簧软管内管、15-牵引机构、1501-上滚轴、1502-下滚轴、1503-支撑架、16-收线机构、1601-绕制外壳、1602-绕制圈、1603-内绕芯、1604-穿丝孔、1605-出丝孔、1606-刀头、1607-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止血钳、活检钳、异物钳的弹簧软管内管制备及收线装置,包括加料机构1、置料机构2、内加热机构3、外加热机构4、控气装置、充气装置11、挤塑装置12、冷凝槽13、弹簧软管内管14、牵引机构15、控制装置和收线机构16,所述加料机构1固定设置在置料机构2上,所述置料机构2内设置有物料,所述置料机构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加热机构3,所述内加热机构3与外加热机构4固定连接,所述外加热机构4与挤塑装置12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12上设置有控气装置,所述控气装置与充气装置11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12与冷凝槽13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12将物料挤塑成弹簧软管内管14,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穿过冷凝槽13到牵引机构15,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穿过牵引机构15到收线机构16,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缠绕在收线机构16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置料机构2、内加热机构3、外加热机构4、充气装置11、挤塑装置12、牵引机构15工作。

如图1所示,所述加料机构1为漏斗状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1的底部固定在置料机构2上,所述加料机构1的底部与置料机构2连通,所述置料机构2内包括推料装置,所述推料装置与内加热机构3滑动连接,所述内加热机构3内设置有运输管道和加热圈,所述内加热机构3的运输管道与推料装置滑动连接,所述物料通过推料装置传送到内加热机构3的运输管道内,所述内加热机构3的运输管道外侧设置有加热圈,所述加热圈加热融化运输管道内的物料。使用时,将物料加入到漏斗状的加料机构1里面之后,物料通过漏斗进入置料机构2,置料机构2存储物料,并用推料装置将物料推入内加热机构3的运输管道,同时通过运输管道外侧设置有加热圈对运输管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加热圈采用电热丝,通电后自动加热,在运输通道中将物料融化。

如图1所示,所述外加热机构4与挤塑装置12设置在冷凝槽13与内加热机构3之间,所述外加热机构4包括外加热圈和外运输管道,所述外加热圈设置在外运输管道外侧,所述外加热圈与内加热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外运输管道的一端与内加热机构3的运输管道连通,所述外运输管道的另一端与挤塑装置12固定连接,所述挤塑装置12挤出的弹簧软管内管14进入冷凝槽13冷却。外加热机构4的加热圈也采用电热丝,通电后自动加热。当内加热机构3中融化的物料沿着运输管道进入外运输管道的时候,因为外加热机构4的外运输管道内径小于内加热机构3的运输管道内径,使融化的物料进入挤塑装置12时候,有一个物料挤压缓冲,从而保证了进入挤塑装置12的物料适量且平缓,保证了后面挤塑出来的弹簧软管内管14的管壁厚度均匀。

所述挤塑装置12包括内腔、导料模具和挤塑模具,所述导料模具和挤塑模具设置在内腔中,所述导料模具包括前锥1201、锥盘1202、气孔1203和后锥1204,所述前锥1201和后锥1204固定连接,所述锥盘1202是中空结构并套在前锥1201和后锥1204的连接部位,所述气孔1203设置在锥盘1202上,气孔1203与控气装置连通,控气装置通过气孔1203给锥盘1202输送气体并控制锥盘1202的大小,所述外加热机构4的外运输管道通过挤塑装置12的内腔进入导料模具的前锥1201端;所述挤塑模具包括套头1205和挤塑头1206,所述套头1205固定在锥盘1202内圈上,所述挤塑头1206套接在后锥1204上,挤塑头1206与套头1205之间形成挤塑通道,所述挤塑头1206为圆柱体,其圆形底面直径与挤压出的弹簧软管内管14内径相同,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从挤塑通道中成型挤出。外加热机构4的外运输管道中融化的物料进入挤塑装置12的腔体内部,然后物料经过前锥1201后通过挤塑头1206与套头1205之间形成挤塑通道,然后形成中空的弹簧软管内管14,由于挤塑头1206为圆柱体,挤塑头1206与套头1205之间形成挤塑通道的空腔厚度为挤塑出的弹簧软管内管14的管壁厚度,所以在挤塑过程中弹簧软管内管14很好的被定型;同时锥盘1202为软体可调节大小的中空结构,控气装置通过气孔1203给锥盘1202输送气体并控制锥盘1202的大小,从而锥盘1202的大小和松紧能够控制套头1205的大小,然后套头1205和挤塑头1206之间的挤塑通道的空腔厚度就能得到调整,从而控制弹簧软管内管14的管壁厚度和均匀度。

所述控气装置包括第一气管5、导气管6、总气管7、第二气管8和控气水槽9,所述导气管6一端与气孔1203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管5连通,所述第一气管5分别与第二气管8和总气管7连通,所述总气管7与充气装置11连接,所述控气水槽9内盛有液体,所述第二气管8的尾端浸没在控气水槽9的液体中。所述导气管6为中空钢管,所述控气水槽9为透明器皿,所述控气水槽9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10,便于调节第二气管8的尾端浸没在控气水槽9的长度;所述冷凝槽13内盛有冷却液体,一般用水就可以进行冷却。充气装置11为常用的鼓风机,其通过总气管7给送气给第一气管5和第二气管8,第一气管5将气体送至导气管6后,导气管连接气孔1203给锥盘1202送气,从而控制锥盘1202的大小,而通过插入控气水槽9中的第二气管8,可以观察到气体的速度和输送量,可以直观的观察弹簧软管内管14的挤塑情况,另外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二气管8在控气水槽9中的深度来做微调,调整第一气管5内进入的气体量,第二气管8和第一气管5输送气体的总量为总气管7内输送气体的量。

所述牵引机构15包括支撑架1503、上滚轴1501和下滚轴1502,所述上滚轴1501和下滚轴1502分别固定在支撑架1503上部和下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上滚轴1501、下滚轴1502同步运动,所述上滚轴1501顺时针运动,所述下滚轴1502逆时针运动;所述上滚轴1501和下滚轴1502的滚轴表面分别设置有凹槽圈,所述上滚轴1501的凹槽圈与下滚轴1502的凹槽圈相对卡合成间隙,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穿过间隙到收线机构16。所述上滚轴1501与下滚轴1502上的凹槽为三角凹槽,上滚轴1501与下滚轴1502上的凹槽为三角凹槽卡合再一起形成一个正方形的间隙,所述弹簧软管内容的外径与间隙相切。上滚轴1501、下滚轴1502同步运动,且上滚轴1501顺时针运动、下滚轴1502逆时针运动,使穿过上滚轴1501、下滚轴1502之间的弹簧软管内管14有一个牵引力,保证弹簧软管内管14达到收线机构16,同时上滚轴1501与下滚轴1502上的凹槽为三角凹槽卡合再一起形成一个正方形的间隙,能够保证穿过间隙的弹簧软管内管14没有毛刺,且弹簧软管内管14不会受到损伤。

所述收线机构16包括绕制外壳1601、绕制圈1602、内绕芯1603、穿丝孔1604、出丝孔1605、刀头1606和感应器1607,所述内绕芯1603设置在绕制外壳1601内侧,所述绕制外壳1601与内绕芯1603之间设置有绕制圈1602,所述绕制外壳1601为中空,所述绕制外壳1601的外侧设置有穿丝孔1604,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穿过穿丝孔1604,所述绕制圈1602上设置有出丝孔1605,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从出线孔1605内穿出,所述弹簧软管内管14在内绕芯1603上缠绕,所述绕制外壳1601上设置有刀头1606,所述绕制外壳1601上设置有感应器1607,所述感应器1607为计数感应器,所述感应器1607设置有绕制圈数阈值。弹簧软管内管14从绕制外壳1601的外侧的穿线孔1604穿入,然后经过绕制圈1602并从出丝孔1605传出,操作人员在出丝孔1605处开始收弹簧软管内管14,而绕制圈1602与内绕芯1603连接,为了保证弹簧软管内管14挤出的太快,绕制圈1602与内绕芯1603是一个收线缓冲部位,让多余没被收起来的弹簧软管内管14有个缠绕过渡区,感应器1607感应收取了多少弹簧软管内管14,当一卷长度到达时,刀头1606会切断弹簧软管内管14,然后进入下一卷的收线。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气缸和电源,所述第一电机与上滚轴150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下滚轴150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功率相等,所述上滚轴1501与下滚轴1502转动速率相等;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置料机构2中的推料装置运作,所述电源与内加热机构3、外加热机构4、充气装置11、挤塑装置12、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一气缸连接。

本发明通过内加热装置使物料融化,通过外加热装置防止物料冷凝,通过控气装置的第二气管8在控气水槽9中的排气量实现第一气管5气体气压的控制,通过冷凝槽13实现对挤塑出的弹簧软管内管14的冷凝以及检测弹簧软管内管14是否漏气,通过牵引机构15形成的间隙实现对弹簧软管内管14无损的牵引,通过收线机构16实现对弹簧软管内管14的缠绕和切线,本发明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从物料投入到弹簧软管内管14收线实现了一个自动的加工流程,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劳动力的浪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