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063发布日期:2019-03-20 01:1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企业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要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对于一些产品的贴合组装还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比如在一些键盘产品上贴附泡棉、手柄等配件,人工贴合组装产品,不仅耗费人力多,人工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容易出错,产品的不良率较高,无法满足产品的精度要求以及出货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人工贴合组装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环形输送装置、下料装置、上料装置、与上料装置相配合的上料机械手、若干剥料装置及若干与剥料装置相配合的转贴机械手,上料装置、上料机械手、剥料装置、转贴机械手及下料装置依次沿环形输送装置的外侧进行排布,环形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轨道及与环形轨道相配合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位于环形轨道的内侧,环形轨道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座和用于定位滑动座的锁紧组件,多个滑动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上料机械手能够将产品从上料装置转移到治具中,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多个滑动座沿环形轨道滑动,转贴机械手能够将从剥料装置上剥离下来的零件转贴到治具中的产品上,下料装置能够将成品从治具中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待贴合组装的产品放置在上料装置上,上料机械手从上料装置上抓取产品并将其转移到环形轨道上的治具中,驱动机构带动滑动座和治具沿环形轨道滑动且使产品移动到指定的位置,锁紧组件对滑动座进行定位锁紧,转贴机械手将从剥料装置上剥离下来的零件抓取并转贴到治具中的产品上,贴合组装完成的产品移动到与下料装置相对应的位置,最后下料装置将成品从治具中取出,从而实现了产品的自动上料、转贴组装及下料,加工精度高,不容易出错,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和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第一料盒和第二料盒,第一料盒位于第二料盒的上方,第一料盒和第二料盒分别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两个第一直线运动机构能够分别推动第一料盒和第二料盒移动而相互错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移动部与第一料盒或第二料盒连接,机架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气缸相配合的限位开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紧组件包括若干分别与上料装置、剥料装置及下料装置相对应的锁紧块,锁紧块具有卡合部,滑动座上设置有与卡合部相配合的卡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位于环形轨道内侧的两端且通过传送带连接,每个滑动座通过连接件与传送带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剥料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放料辊、压料机构、剥料板及收料辊,放料辊位于剥料装置远离环形输送装置的一端,收料辊位于放料辊的下方,剥料板位于剥料装置靠近环形输送装置的一端,压料机构位于放料辊与剥料板之间,料带上的零件通过剥料板和转贴机械手能够从料带上剥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料机构与剥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辊,第一过渡辊的上方设置有收膜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剥料板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支架上,直线导轨的轨道方向与料带沿剥料板的送料方向一致,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剥料板沿直线导轨移动的第二气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料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主动辊、第一压辊及第二压辊,放料辊输出的料带能够从第一压辊与主动辊之间穿过,零件剥离后的料带能够从第二压辊与主动辊之间穿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带调整块脚轮。

另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剥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机架1,工作底板11,环形输送装置2,环形轨道21,驱动机构22,主动轮221,从动轮222,传送带223,连接件224,滑动座23,卡槽231,锁紧组件24,锁紧块241,卡合部2411,转轴242,第三支座243,治具25,上料装置3,第一料盒31,第一槽体311,第二料盒32,第二槽体321,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3,第一气缸331,限位开关332,第一支座333,第二支座334,第一底板34,连接块35,上料机械手4,剥料装置5,支架51,放料辊52,压料机构53,支撑架531,主动辊532,第一压辊533,第二压辊534,剥料板54,收料辊55,第一过渡辊56,收膜辊57,直线导轨58,第二气缸59,第二过渡辊501,检测开关502,转贴机械手6,下料装置7,带调整块脚轮8,皮带运输机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方”、“下方”、“水平”、“内侧”、“外侧”、“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一种环形流水线精密贴合设备,如图1、图4、图5所示,包括机架1,通常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底板11,工作底板11上设置有环形输送装置2、下料装置7、上料装置3、与上料装置3相配合的上料机械手4、三个剥料装置5及三个与剥料装置5相配合的转贴机械手6,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剥料装置5和转贴机械手6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上料装置3、上料机械手4、剥料装置5、转贴机械手6及下料装置7依次沿环形输送装置2的外侧进行排布。环形输送装置2包括环形轨道21及与环形轨道21相配合的驱动机构22,驱动机构22位于环形轨道21的内侧,环形轨道21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座23和用于定位滑动座23的锁紧组件24,多个滑动座2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25,治具25上通常设置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定位槽。上料机械手4的取料端具有抓取产品的吸头,转贴机械手6的取料端具有吸取零件的吸头,下料装置7通常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直线模组,直线模组的滑块上连接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伸出端朝下且连接有抓取产品的吸头,在固定架的一侧还可以设置皮带运输机9,皮带运输机9固定在工作底板11上,上料机械手4能够将产品从上料装置3转移到治具25中,驱动机构22能够带动多个滑动座23沿环形轨道21滑动,转贴机械手6能够将从剥料装置5上剥离下来的零件转贴到治具25中的产品上,下料装置7能够将成品从治具25中取出并放置在皮带运输机9上,皮带运输机9能够与其他设备对接,便于产品的后续加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待贴合组装的产品放置在上料装置3上,通常是多个叠放在一起,然后上料机械手4从上料装置3上抓取产品并将其转移到环形轨道21上的治具25中,驱动机构22带动滑动座23和治具25沿环形轨道21滑动且使产品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即与第一个剥料装置5相对应的位置,锁紧组件24对滑动座23进行定位锁紧,转贴机械手6将从剥料装置5上剥离下来的零件抓取并转贴到治具25中的产品上,然后依次进行移动到与第二个剥料装置5和第二个剥料装置5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进行贴合组装,贴合组装完成的产品移动到与下料装置7相对应的位置,最后下料装置7将成品从治具25中取出,从而实现了产品的自动上料、转贴组装及下料。本发明加工精度高,不容易出错,提高了产品的良率,而且各个工位沿环形输送装置2依次分布,互不影响,独立完成,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料装置3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第一料盒31和第二料盒32,第一料盒31位于第二料盒32的上方,通常第一料盒3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槽体311,第二料盒3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槽体321,待加工的产品的多个叠放在第一槽体311和第二槽体321中,第一料盒31和第二料盒32分别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3,两个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3能够分别推动第一料盒31和第二料盒32移动而相互错开。在使用时,当第一料盒31中的产品用完之后,两个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3分别推动第一料盒31和第二料盒32移动而相互错开,第二料盒32与上料机械手4相对应,上料机械手4进行第二料盒32中产品的抓取,同时人工对第一料盒31补充待加工的产品,从而节约了上料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直线移动机构可以采用油缸方式、电缸方式、气缸方式、丝杠滑块方式等,优选气缸方式,结构简单、紧凑,具体地,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3包括第一气缸331,第一气缸331的移动部与第一料盒31或第二料盒32连接,移动部即有杆气缸的伸出端或者无杆气缸的滑动块,优选无杆气缸,占用空间小,结构更加紧凑,第一气缸331通过连接块35与第一料盒31连接,第一气缸331通过第一支座333安装在第一底板34上,机架1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气缸331相配合的限位开关332,通常每个第一气缸331对应有两个限位开关332,便于精确限定气缸的运动行程,限位开关332通过第二支座334安装在第一底板34上,第一底板34固定在机架1的工作底板11上,这样便于整体拆装上料装置3。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5所示,锁紧组件24包括若干分别与上料装置3、剥料装置5及下料装置7相对应的锁紧块241,锁紧块24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锁紧块241具有卡合部2411,滑动座23上设置有与卡合部2411相配合的卡槽231,通常锁紧块241固定在转轴242上,转轴242通过第三支座243安装在环形轨道21的外侧,转轴242连接有推动其转动的气缸。当滑动座23滑动到与锁紧块241相对应的位置时,气缸推动转轴242转动使锁紧块241的卡合部2411卡在滑动座23的卡槽231里以锁紧定位滑动座23,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5所示,驱动机构22包括主动轮221和从动轮222,通常主动轮221由电机进行驱动,电机设置在工作底板11的下方,主动轮221和从动轮222分别位于环形轨道21内侧的两端且通过传送带223连接,每个滑动座23通过连接件224与传送带223连接,传送带223能够带动滑动座23沿环形轨道21进行循环运动,传送带223可以采用三角带、楔形带、同步带等,优选同步带,同步带传动平稳、效率高,结构紧凑,不需润滑传动,能吸振,噪音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剥料装置5包括支架51,支架51固定在机架1的工作底板11上,支架51上设置有放料辊52、压料机构53、剥料板54及收料辊55,放料辊52位于剥料装置5远离环形输送装置2的一端,收料辊55位于放料辊52的下方,剥料板54位于剥料装置5靠近环形输送装置2的一端,压料机构53位于放料辊52与剥料板54之间,料带上的零件通过剥料板54和转贴机械手6能够从料带上剥离。在使用过程中,贴附有零件的料带由放料辊52进行放卷,料带依次穿过压料机构53和剥料板54,最后由收料辊55进行废料带的收卷,当料带上的零件移动到剥料板54的指定位置后,料带停止输送,转贴机械手6与剥料板54相互配合将零件从料带上剥离下来,剥料精度高,稳定、可靠。

为了更好地保护料带上的零件,料带的表面会贴附有一层隔纸、保护膜等薄膜,零件位于薄膜与料带之间,零件与料带剥离前要先将薄膜从料带上剥离,如图6所示,压料机构53与剥料板5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辊56,第一过渡辊56的上方设置有收膜辊57。在使用时,料带通过第一过渡辊56再进入剥料板54,便于料带更好地沿剥料板54进行输送,第一过渡辊56上方的收膜辊57对料带表面的薄膜进行收卷。此外,在第一过渡辊56与剥料板54还可以设置检测开关502,料带从检测开关502的下方穿过,便于对料带上的零件进行检测;放料辊52与压料机构53之间、第一过渡辊56与收膜辊57之间、剥料板54与压料机构53之间以及压料机构53与收料辊55之间还可以分别设置第二过渡辊501,这样便于料带更好地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剥料板54通过直线导轨58安装在支架51上,直线导轨58的轨道方向与料带沿剥料板54的送料方向一致,剥料板54的送料方向即料带的输送方向,支架5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剥料板54沿直线导轨58移动的第二气缸59。在零件与料带剥离时,料带停止输送,转贴机械手6通过吸头吸住料带上的产品后,第二气缸59推动剥料板54沿料带输送方向的反向移动,剥料板54同时沿直线导轨58进行滑动,运动平稳、精度高,从而能够使零件与料带更好地进行剥离。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压料机构53包括支撑架531,支撑架531固定在支架51上,支撑架531上设置有主动辊532、第一压辊533及第二压辊534,通常主动辊532由电机进行驱动。在使用过程中,放料辊52输出的料带从第一压辊533与主动辊532之间穿过,零件剥离后的料带从第二压辊534与主动辊532之间穿过,这样能够保证料带的放料和收料同步、同速进行,而且零件与料带剥离时,第一压辊533和第二压辊534能够分别将料带压紧,从而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带调整块脚轮8,带调整块脚轮8包括调整块和脚轮两部分,通常在机架1底部的四个端角处分别设置带调整块脚轮8,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设备的平稳性,根据该设备的具体大小和重量,带调整块脚轮8的数量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带调整块脚轮8也可以选择重载型。具体地,设备在正常使用时,调整块与地面接触,调节调整块使脚轮与地面分离,并对设备整体进行调平,当需要移动设备时,调节带调整块使脚轮与地面接触,并使调整块与地面分离,当设备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后,再调节调整块使脚轮与地面分离,并重新对设备整体进行调平,操作方便,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交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交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