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6350发布日期:2018-08-24 19:0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模型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将材料逐层喷射粘合,形成与设计图纸相符的形状结构的成品。3D打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日益发展,为产品的原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也进一步加速现代化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但是鉴于其成本较高及设计技巧要求,加上设备体积较大,据现有技术,3D打印机及其技术普遍应用于工业化层面或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同时对于不同产品设计的成型有着不同的精度要求,在工作精度上的改进是目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重点,对于内部组件的驱动联系,统一驱动的电机及连接架构产生的振动不仅影响了打印精度,还会导致设备整体的振动偏移,工作效果欠佳同时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振动大,打印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振动小使得打印精度高的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包括机箱,所述的机箱内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的机箱内设有料盒,所述的升降装置连接有伺服电机C,所述的伺服电机C位于升降装置旁,所述的工作台的上方分别设有X轴导轨和两个平行排列的Y轴导轨,所述的X轴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A,所述滑块A上固定有打印喷头,所述的Y轴导轨分别位于X轴导轨的两端,一个Y轴导轨上设有滑块B,另一个Y轴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C,所述的打印喷头通过管路与设于机箱内的料盒相接,所述的X轴导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块B与滑块C,所述的X轴导轨连接有伺服电机A,所述的Y轴导轨连接有伺服电机B。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采用多个伺服电机分别对X轴导轨、Y轴导轨和升降装置完成独立驱动控制,避免了因统一电机控制产生的共振影响,继而改变并优化了打印流程中的相应导轨及滑块的运转精度,使得X轴导轨在Y轴导轨的协调运作中能保证打印位置的精准性,同时能更好地配合载物架的升降实现模型的立体成型;整台设备的内部结构空间分配紧凑,占面积不大,降低了内部组件相互干扰影响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载物架、基座、导向柱和固定板,所述的基座设在机箱底部,所述的载物架设在基座上,所述的导向柱设在基座后侧面上且导向柱位于载物架后侧面,所述的导向柱的底部与伺服电机C,所述的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的上固定板设在载物架上表面,所述的下固定板设在基座的底表面,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载物架还分别设有载物板和螺杆,所述的上固定板上表面设有满足载物板放置的C型钢,所述的载物架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定位孔,所述的螺杆依次横向穿过两个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柱内设有丝杆,所述的丝杆下端与伺服电机C的齿轮杆连接,所述的导向柱的顶部还设有距离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Y轴导轨的两端均设有承托架,所述的承托架分别固定在机箱的前后两侧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打印喷头包括热熔器、挤出器、上料装置和金属喷枪,所述的上料装置设在机箱左侧,所述的热熔器和分别设在滑块B下表面,所述的热熔器分别与上料装置和挤出器连接,所述的上料装置由电机驱动,所述的金属喷枪设在挤出器下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箱左右两侧均设有导风板,所述的机箱包括前箱门和后箱门且前箱门和后箱门均为透明玻璃材质,所述的前箱门上设有多功能触控屏,所述的前箱门和后箱门均是向上开启的90度上掀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1、机箱,11、后箱门,12、导风板,13、前箱门,2、工作台,21、升降装置,22、伺服电机C,211、载物架,212、基座,213、导向柱,214、上固定板,215、下固定板,216、丝杆,217、螺杆,218、槽轨,219、缓冲组件,220、载物板,3、X轴导轨,31、滑块A,32、伺服电机A,4、Y轴导轨,41、滑块B,42、滑块C,43、伺服电机B,5、承托架,6、打印喷头,61、热熔器,62、挤出器,63、上料装置,621、金属喷枪,7、料盒,8、多功能触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稳定的3D打印机,包括机箱1,所述的机箱1内设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升降装置21,所述的机箱1内设有料盒7,所述的升降装置21连接有伺服电机C22,所述的伺服电机C22位于升降装置21旁,所述的工作台2的上方分别设有X轴导轨3和两个平行排列的Y轴导轨4,所述的X轴导轨3上滑动配合有滑块A31,所述滑块A31上固定有打印喷头,所述的Y轴导轨4分别位于X轴导轨3的两端,一个Y轴导轨4上设有滑块B41,另一个Y轴导轨4上滑动配合有滑块C42,所述的打印喷头通过管路与设于机箱1内的料盒7相接,所述的X轴导轨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块B41与滑块C42,所述的X轴导轨3连接有伺服电机A32,所述的Y轴导轨4连接有伺服电机B4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采用多个伺服电机分别对X轴导轨3、Y轴导轨4和升降装置21完成独立驱动控制,避免了因统一电机控制产生的共振影响,继而改变并优化了打印流程中的相应导轨及滑块的运转精度,使得X轴导轨3在Y轴导轨4的协调运作中能保证打印位置的精准性,同时能更好地配合载物架211的升降实现模型的立体成型;整台设备的内部结构空间分配紧凑,占面积不大,降低了内部组件相互干扰影响的可能。

所述的升降装置21包括载物架211、基座212、导向柱213和固定板,所述的基座212设在机箱1底部,所述的载物架211设在基座212上,所述的导向柱213设在基座212后侧面上且导向柱213位于载物架211后侧面,所述的导向柱213的底部与伺服电机C22,所述的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214和下固定板215,所述的上固定板214设在载物架211上表面,所述的下固定板215设在基座212的底表面。

所述的载物架211还分别设有载物板220和螺杆217,所述的上固定板214上表面设有满足载物板放置的C型钢218,所述的载物架211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定位孔,所述的螺杆217依次横向穿过两个定位孔。

所述的导向柱213内设有丝杆216,所述的丝杆216下端与伺服电机C22的齿轮杆连接,所述的导向柱213的顶部还设有距离传感器。

所述的Y轴导轨4的两端均设有承托架5,所述的承托架5分别固定在机箱1的前后两侧面上

所述的打印喷头6包括热熔器61、挤出器62、上料装置63和金属喷枪621,所述的上料装置63设在机箱1左侧,所述的热熔器61和分别设在滑块B41下表面,所述的热熔器61分别与上料装置63和挤出器62连接,所述的上料装置63由电机驱动,所述的金属喷枪621设在挤出器62下表面,用于将热熔后的材料挤出并依设计数据,将材料喷出至所述载物板220的对应位置,反复于相符位置执行操作,并通过所述X轴导轨3与所述Y轴导轨4作位置调节,使模型架构逐层铺设,继而通过冷却快速成型。

所述的机箱1左右两侧均设有导风板12,所述的机箱1包括前箱门13和后箱门11且前箱门13和后箱门11均为透明玻璃材质,所述的前箱门13上设有多功能触控屏8,所述的前箱门13和后箱门11均是向上开启的90度上掀门,简化操作,设有透明玻璃,便于用户外部观察,设有多功能触控屏8,便于统一调控。

所述基座212设有一缓冲组件219,所述缓冲组件219构成与所述载物架211连接的带簧杆体,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采用多个伺服电机分别对X轴导轨3、Y轴导轨4和升降装置21完成独立驱动控制,避免了因统一电机控制产生的共振影响,继而改变并优化了打印流程中的相应导轨及滑块的运转精度,使得X轴导轨3在Y轴导轨4的协调运作中能保证打印位置的精准性,同时能更好地配合载物架211的升降实现模型的立体成型;整台设备的内部结构空间分配紧凑,占面积不大,降低了内部组件相互干扰影响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先把已备料条的料盘放置于机箱的后箱门上,将料条取出插入至上料装置的管口,从另一端伸出并接入至热熔器的入管口,固定;通过多功能触控屏预设参数,导入设计图,开始运作;启动时,设备进入预热状态,升降装置使载物架上升至预设高度,待料条经热熔处理后,通过挤出器挤出,并由金属喷枪出料至载物板上;在Y轴导轨及滑块B、滑块C的同步牵引下,X轴导轨依要求到达预设位置,驱动滑块A带动打印喷头开始工作,逐层出料喷涂,同时载物架会根据模型高度要求依次下降,直至模型冷却成形,得到成品。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