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0769发布日期:2018-11-23 20:2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一般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对塑料制品的产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价格又不断下降,对于生产厂家的挑战越来越大,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时间的制品产量,努力降低成本成为各个生产厂家的共识。

传统的注塑成型设备每次只能配合一副模具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品的产量,更多的设备厂商研究了很多方法来解决,比如增加模具的穴数,设计具有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等。

但是,穴数的增加意味着模具分型面的增大,模具整个外形的增大,从而需要更大锁模力的设备,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费用来购置更大型注塑成型设备来满足需求。并且,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由于其自身结构复杂,制作困难,相对通用模具来说造价昂贵,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用以降低设备成本。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包括注塑单元,还包括可移动的双模具安装固定合模结构;

所述可移动的双模具安装固定合模结构包括导柱,所述导柱上顺次设置有调模板、第一动模板及定模板,所述调模板和所述第一动模板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导柱固定连接,所述调模板上连接有调模机构和锁模机构,所述第一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的第二动模板,所述第二动模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动模板的第一半模安装面和朝向所述定模板的第二半模安装面,所述第一半模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半模安装面上均设置有流道出口,所述第二动模板的侧面设置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过流道与各所述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之间设置有开合模驱动机构;

所述注塑单元与所述第二动模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注塑单元的喷嘴与所述注塑口相连通;

所述流道包括与所述注塑口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互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调模板与所述第一动模板之间连接有机械锁锁杆,所述调模板和所述第一动模板二者之一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另一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机械锁锁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机械锁锁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滑动连接,所述机械锁锁杆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孔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侧铰接有锁定片,所述定位槽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定位面,所述锁定片与所述定位面止退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模板的下部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模具支撑梁、支撑座滑块、支撑座滑板和调节螺钉,所述模具支撑梁与第二动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支撑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支撑座滑块,所述支撑座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上下滑动,所述支撑座滑块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支撑座滑板,所述支撑座滑板能够在水平支撑面上进行水平移动,所述调节螺钉依次穿过支撑座滑板、支撑座滑块和模具支撑梁,通过调整调节螺钉的高低,来推动模具支撑梁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支撑梁与第二动模板的端部通过定位销定位,所述定位销的两侧设有连接模具支撑梁与第二动模板的紧固螺钉;或者,

所述模具支撑梁与第二动模板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座滑块贴合,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座滑板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滑块、支撑座滑板和调节螺钉均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模具支撑梁的下端,所述调节螺钉上设有调节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滑块的端部设有刮屑板,所述刮屑板用于清除水平面上的异物。

进一步地,所述刮屑板为两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座滑块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钉底部设有凸台,所述支撑座滑块上端设置有孔,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孔内,用于防止支撑座滑块进行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上均设置有脱模顶杆机构,所述脱模顶杆机构包括顶杆及驱动顶杆沿其轴线运动的液压缸。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使其能够在一台注塑成型设备上同时使用两副通用模具进行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模具的有效使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占地面积。此外,流道分为对称的两个,这样注射后的熔融物料一分为二、前后对称地分别流向两副模具型腔,这种注射方式可实现两副模具的前后型腔压力平衡,对第二动模板的压力可以互相抵消,而且流道短,注射过程压力稳定,制品合格率高,各型腔制品品质均匀一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的双模具安装固定合模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头与注塑口部位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与第二动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模具支撑梁的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包括注塑单元330及可移动的双模具安装固定合模结构,其中,可移动的双模具安装固定合模结构包括导柱306,导柱306上顺次设置有调模板303、第一动模板305及定模板308,调模板303和第一动模板305与导柱306滑动配合,定模板308与导柱306固定连接,调模板303上连接有调模机构302和锁模机构,第一动模板305与定模板308之间设置有与导柱306滑动配合的第二动模板307,第二动模板307具有朝向第一动模板305的第一半模安装面和朝向定模板308的第二半模安装面,第一半模安装面和第二半模安装面上均设置有流道出口,第二动模板307的侧面设置有注塑口319,注塑口319通过流道与各流道出口连通,第二动模板307与定模板308之间设置有开合模驱动机构,注塑单元330与第二动模板307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只要可以使注塑单元330与第二动模板307保持同步运动即可,且注塑单元330的喷嘴331与注塑口319相连通;流道包括与注塑口319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对称。

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该双模注塑机通用模具的进料结构可以设置四根相互平行的导柱306,四根相互平行的导柱306呈矩形排布,调模板303(亦可称为后模板)、第一动模板305及定模板308分别穿在四根导柱306上,并且调模板303和第一动模板305与导柱306滑动配合,定模板308与导柱306固定连接。调模板303上连接有调模机构302和锁模机构。

调模机构302例如可以包括齿圈,齿圈的内圈处至少均匀设置有三个托轮,托轮转动连接在调模板上。托轮用于对齿圈进行支撑,使齿圈可以绕其自身中心转动。各导柱306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齿轮安装架,齿轮安装架与调模板固定连接,齿轮安装架内转动安装有齿轮,齿轮的内圈设置有内螺纹,导柱306上设置有外螺纹,齿轮螺接在导柱306的外螺纹上,并且齿轮与齿圈啮合。调模板上还固定连接有调模电机。在锁模完成后,可以通过调模电机上的主动齿轮驱动齿圈转动,齿圈驱动齿轮转动,以沿导柱306轴线方向来调节调模板303的位置,使公模与母模充分的接触。

锁模机构例如可以是包括固定在调模板上的液压缸301,液压缸301的活塞杆穿过调模板303,且在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15,第一连杆315上铰接第二连杆316。调模板303上铰接有第三连杆317,第三连杆317上铰接有与所述第一动模板305铰接的第四连杆318。第二连杆31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317的中部。通过液压缸301的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第一动模板305沿导柱306滑动,以实现开模、合模并锁模。

第一动模板305与定模板308之间设置有与导柱306滑动配合的第二动模板307,第二动模板307具有朝向第一动模板305的第一半模安装面和朝向定模板308的第二半模安装面。例如在使用时,两套模具的母模311分别固定在第一半模安装面和第二半模安装面上,两套模具的公模310分别对应的固定在第一动模板305及定模板308上。第一半模安装面和第二半模安装面上均设置有流道出口,流道出口用于与各母模311连通,用于向模具内输送熔融的塑料原料。第二动模板307的侧面设置有注塑口319,注塑口319通过流道与各流道出口连通,注塑口319用于与注塑机构的喷嘴相连通,注塑机中的熔融塑料经注塑口319进入到流道,再经流道出口进入到模具的型腔内。第二动模板307与定模板308之间设置有开合模驱动机构,用来驱动第二动模板307沿着导柱306运动。例如,开合模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固定连接在定模板308上的液压缸309,液压缸309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第二动模板307上。其中,喷嘴331位于模具的上方,也即喷嘴331位于第二动模板307的顶部。

工作时由合模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动模板305前后运动,在合模驱动机构、第二动模板307开合液压缸309的作用下,第二动模板307和第一动模板305产生左右运动,且第二动模板307相对于第一动模板305的位移速度可以根据工艺需要自由调节,一般的第二动模板307的相对移动速度低于第一动模板305移动速度。且在在开合模移动过程中喷嘴331跟随第二动模板307移动,且与注塑口319保持对接配合,也即在开合模过程中,喷嘴与注塑口319一直处于对接状态,无回退动作,喷嘴331与注塑口319不进行脱离,减少了漏胶几率,减少了周期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注塑单元330与第二动模板307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运动,注塑单元330的挤出料筒332上安装的喷嘴331与注塑口319相连通,用于向流道内注入熔融的塑料原料;流道包括与注塑口319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对称。

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动模板305及定模板308之间设置第二动模板307,使第一动模板305与第二动模板307之间可以连接一套模具,第二动模板307与定模板308之间可以连接一套模具,使其能够在一台注塑成型设备上同时使用两副通用模具进行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模具的有效使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占地面积。此外,流道分为对称的两个,这样注射后的熔融物料一分为二、前后对称地分别流向两副模具型腔,这种注射方式可实现两副模具的前后型腔压力平衡,对第二动模板307的压力可以互相抵消,而且流道短,注射过程压力稳定,制品合格率高,各型腔制品品质均匀一致。

进一步地,调模板303与第一动模板305之间连接有机械锁锁杆313,调模板303和第一动模板305二者之一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另一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动模板305的边缘具有外伸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孔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调模板303的边缘具有外伸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孔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

机械锁锁杆313与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机械锁锁杆313与第二连接孔滑动连接,机械锁锁杆313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可以为等距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孔背离第一连接孔的一侧铰接有锁定片314,定位槽具有面向第一连接孔的定位面,锁定片与定位面止退配合。例如,定位槽的截面为直角梯形,该直角梯形的直角腰对应为定位面。

采用上述结构,机械锁锁杆313可以随第一动模板305自由的向左(参照图1的视图方向)滑动,且可以防止第一动模板305非正常的向右运动,其只有在锁定片绕出定位槽的情况下,才能向右运动。

进一步地,另参见图4-图7所示,第二动模板307的下部连接有支撑结构312,支撑结构312包括模具支撑梁1、支撑座滑块7、支撑座滑板8和调节螺钉3,模具支撑梁1与第二动模板307的端部固定连接,模具支撑梁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支撑座滑块7,支撑座滑块7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上下滑动,支撑座滑块7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支撑座滑板8,支撑座滑板8能够在水平支撑面上进行水平移动,调节螺钉3依次穿过支撑座滑板8、支撑座滑块7和模具支撑梁1,通过调整调节螺钉3的高低,来推动模具支撑梁1进行上下高度的调整。

在第二动模板307下部设置可以移动的支撑结构来满足模具平行度的需求,提高制品的质量,第二动模板307穿过开合模系统上的导柱306,并由导柱306定位,可以沿着导柱306进行水平轴向运动。

另参见图4、图5及图7,模具支撑梁1与第二动模板307的端部通过定位销5定位,定位销5的两侧设有连接模具支撑梁1与第二动模板307的紧固螺钉4。模具支撑梁1可以采用工字形结构。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方式,模具支撑梁1与第二动模板307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两端与支撑座滑块7贴合,支撑座滑块7不能进行左右移动;第二凹槽的两端与支撑座滑板8贴合。

进一步地,支撑座滑块7、支撑座滑板8和调节螺钉3均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模具支撑梁1的下端,调节螺钉3上设有调节螺母2。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两组以上的调节螺钉3紧固。两组调节螺钉3穿过模具支撑梁1,且分布在模具支撑梁1两侧;模具支撑梁1上有螺纹孔,调节螺钉3连接螺纹孔,调节螺钉3的下端平面和支撑座滑块7接触,当旋转调节螺钉3时,在螺纹副推力的作用下,模具支撑梁1可以向上移动;通过调节四组调节螺钉3的高低,从而调整第二动模板307、第一动模板305及定模板308的平行度,当平行度调整到工艺要求时,向下紧固调节螺母2,防止调节螺钉3松动。

支撑座滑板8下方与水平面相接触,且与支撑座滑块7刚性连接;支撑座滑板8可采用耐磨材料,优选采用锡青铜材料加油脂润滑形式,也可采用其他耐磨材料的方式来减少移动摩擦。

进一步地,另参见图6,支撑座滑块7的端部设有刮屑板9,刮屑板9用于清除水平面上的异物。

刮屑板9安装在支撑座滑块7的两侧,一侧安装一个,保证整个移动支撑机构在移动过程中不卷入异物,保证移动水平面(图3、图5中的虚线表示水平面)的清洁。

进一步地,调节螺钉3底部设有凸台,支撑座滑块7上端设置有孔,凸台嵌入所述孔内,用于防止支撑座滑块7进行前后移动。

凸台可为圆形凸台,该凸台嵌入支撑座滑块上端的孔内,防止支撑座滑块进行前后移动,并脱出模具支撑梁。

进一步地,第一动模板305与定模板308上均设置有脱模顶杆机构304,通过脱模顶杆机构304对两个模具进行脱模。脱模顶杆机构304包括顶杆及驱动顶杆沿其轴线运动的液压缸,顶杆用于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

注塑单元330与可移动的双模具安装固定合模结构在竖直向下的投影面上可成0-90°夹角布置,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显示了呈0°夹角的布置,当然也可以参见图8所示,注塑单元330与可移动的双模具安装固定合模结构在竖直向下的投影面上可成90°夹角布置,例如以挤出料筒332及导柱306为参考,其在竖直向下的投影面上成90°夹角布置。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