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齿形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胶料的挤出机模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4243发布日期:2018-11-20 21:14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锯齿形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胶料的挤出机模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锯齿形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胶料的挤出机模口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现行通用的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方法是通过人工依次将接头胶料摆放到硫化接头机平板上位置,刷浆子胶,待浆子胶风干后将输送带两端钢丝绳按要求排列在接头胶料上,钢丝绳间隙填充油皮胶,而后增加覆盖胶,最后合模硫化。现行的胶料摆放,按照幅宽为1000mm的一阶钢丝接头搭法为例,将会在幅宽1000mm胶片上铺满158根钢丝绳,现有技术很难做到钢丝绳排布均匀,从而导致间隙不一致,同时由于人工填充油皮胶费时费事,生产效率较低,局部甚至无法填充油皮胶,而导致接头质量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生产出锯齿形接头胶料,从而在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过程中直接将钢丝绳平铺,而后加覆盖层进行直接硫化作业,可以有效均匀分布钢丝绳,提高接头质量,省去了人工刷浆子胶与油皮胶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了使用浆子胶与油皮胶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锯齿形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胶料的挤出机模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锯齿形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胶料的挤出机模口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长度a为1152mm,所述下模的长度与上模的长度相等;所述上模的高度c为96mm;所述下模的高度d为96mm,所述下模的上平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上模的下平面上开设有34个等间距分布的锯齿形槽,最外端的两个所述锯齿形槽的外侧边缘与凹槽的两侧边缘相互对应配合。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e为16.32mm,所述凹槽的宽度b为979.2mm。

优选地,所述锯齿形槽的深度f为9.12mm,相邻两个所述锯齿形槽之间的距离g为28.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冷喂料压出工艺,并通过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机压出锯齿形接头胶料,在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过程中,按照一个锯齿形槽对应一个钢丝的原则,可以将钢丝绳直接平铺在锯齿形接头胶料上,而后加覆盖层进行直接硫化作业,锯齿形的接头胶料可以有效均匀分布钢丝绳,并且锯齿形接头胶料在合模加压硫化时能够更好的渗透包裹钢丝绳,提高接头质量;锯齿形接头胶料质地均匀、致密、容易变换规格,钢丝绳可以顺利排布进入规定的锯齿中,省去了人工刷浆子胶与油皮胶的工序,简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了使用浆子胶与油皮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尺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锯齿形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胶料的挤出机模口结构,包括上模2和下模1;上模2的长度a为1152mm,下模1的长度与上模2的长度相等;上模2的高度c为96mm;下模1的高度d为96mm,下模1的上平面上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深度e为16.32mm,凹槽11的宽度b为979.2mm;上模2的下平面上开设有34个等间距分布的锯齿形槽21,锯齿形槽21的深度f为9.12mm,相邻两个锯齿形槽21之间的距离g为28.8mm,最外端的两个锯齿形槽21的外侧边缘与凹槽11的两侧边缘相互对应配合;使用时,将上模2和下模1装设在挤出机的出胶口上,成型前,上模2位于下模1的上方,当挤出机将粘合胶从出胶口挤出到下模1上的凹槽11后,上模2缓慢下降,直至上模2的下平面对应贴合在下模1的上平面上,冷却后,就制得了锯齿形接头胶料。

国内现行通用的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方法是通过人工依次将接头胶料摆放到硫化接头机平板上位置,刷浆子胶,待浆子胶风干后将输送带两端钢丝绳按要求排列在接头胶料上,钢丝绳间隙填充油皮胶,而后增加覆盖胶,最后合模硫化。现行的胶料摆放,按照幅宽为1000mm的一阶钢丝接头搭法为例,将会在幅宽1000mm胶片上铺满158根钢丝绳,现有技术很难做到钢丝绳排布均匀,从而导致间隙不一致,同时由于人工填充油皮胶费时费事,生产效率较低,局部甚至无法填充油皮胶,而导致接头质量存在问题。

采用冷喂料压出工艺,并通过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机压出锯齿形接头胶料,在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过程中,按照一个锯齿形槽21对应一个钢丝的原则,可以将钢丝绳直接平铺在锯齿形接头胶料上,而后加覆盖层进行直接硫化作业,锯齿形的接头胶料可以有效均匀分布钢丝绳,并且锯齿形接头胶料在合模加压硫化时能够更好的渗透包裹钢丝绳,提高接头质量;锯齿形接头胶料质地均匀、致密、容易变换规格,钢丝绳可以顺利排布进入规定的锯齿中,省去了人工刷浆子胶与油皮胶的工序,简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了使用浆子胶与油皮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