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VA印压成型自动调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122发布日期:2018-11-09 22:1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EVA印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VA印压成型自动调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EVA鞋底印压成型设备,它只设有一个工位,在印压EVA板材时,先进行加热工序,后进行冷却工序,结构复杂,维护麻烦,生产效率比较低。目前有一种转盘式橡胶鞋底印压成型机可以转用到EVA鞋底印压上,但是其转盘只能旋转,不能升降,由于转盘旋转角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故在旋转时无法将模具精准调换到相应的加工工位上,且模具在热压和冷压过程中容易使转盘跑偏,不仅加工效率低,发泡效果差,而且会导致设备的零部件产生磨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模具精确调位的EVA印压成型自动调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VA印压成型自动调模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下部安装有由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安装有由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其每次水平旋转90度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关于转盘中心对称分布的滑槽框,所述滑槽框内放置有能够沿其前后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槽框上跨设有位于滑板上方的升降压框,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四个分别驱动各个升降压框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五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四个分别用于支撑相应滑板的支撑台,所述滑槽框在转盘上升到位时离开下方相应的支撑台,所述滑槽框在转盘下降到位时卡在相应的支撑台两侧,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第五升降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沿转盘旋转方向依次为取放滑动支撑台、加热固定支撑台、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和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所述机架与取放滑动支撑台之间设置有驱动取放滑动支撑台相对机架前后往复运动的前后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前后平移驱动机构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前后平移驱动机构包含固定在机架上的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齿轮以及驱动齿轮旋转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取放滑动支撑台的底侧,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条引导取放滑动支撑台前后往复运动的水平导轨,所述齿条平行设置于两条水平导轨之间,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分别限制取放滑动支撑台前后行程位置的前限位开关和后限位开关,所述前限位开关和后限位开关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加热固定支撑台上方设置有加热下板,所述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上方设置有一次冷却下板,所述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上方设置有二次冷却下板。

优选的,所述加热下板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一次冷却下板和二次冷却下板内均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分别连接至制冷装置的相应接口,所述电加热器和制冷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为油缸,所述机架下部设置有感应升降台下降到位的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固定设置在升降台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升降台上或减速机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转盘固定设置在减速机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升降压框包含左倒L形板、右倒L形板和水平压条,所述水平压条连接在左倒L形板和右倒L形板的底部之间以形成U形框体,所述U形框体的宽度小于滑槽框的滑槽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五升降驱动机构包含一对气缸,所述左倒L形板由左气缸驱动,所述右倒L形板由右气缸驱动;所述转盘的中心安装有用于集成管路的筒罩,四个第五升降驱动机构的气缸管路和线路均从筒罩引出,所述筒罩内设置有为各个第五升降驱动机构供气的旋转分配器。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外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包含多块散热围板,所述散热围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滑槽框与支撑台两侧的卡合设计,同时采用升降压框压住模具,不仅使滑板跟随转盘上升旋转后下降精准调换在相应的加工工位上,而且使转盘在模具工作过程中不会随意转动,避免转盘跑偏,确保模具一直精准定位在相应的支撑台上,提高了鞋底的加工效率,加热速度快,二次发泡效果好,冷却速度快,定型效果好,减少了设备的零部件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EVA印压成型自动调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台布局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支撑台和下板布局结构的后视图。

图4为支撑台和下板布局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前后平移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转盘的俯视图。

图7为转盘的主视图。

图8为转盘与支撑台的嵌合示意图。

图9为取放滑动支撑台带动滑板前移的示意图。

图10为取放滑动支撑台带动滑板后移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转盘上升时的主视图。

图12为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转盘上升时的后视图。

图13为EVA印压成型自动热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转盘式EVA印压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EVA板材的印压过程示意图。

图16为印压模具的放置示意图。

图17为EVA鞋底的加工示意图。

图中标记:100、机架;101、立柱;102、横梁板;103、壳体;104、散热围板;105、通风孔;110、快捷操作面板;111、启动按钮;112、停止按钮;113、急停按钮;120、触控面板;121、电源指示灯;122、运行指示灯;123、动作指示灯124、触摸显示屏;130、温度控制面板;131、上加热温度显示屏;132、上加热温度控制旋钮;133、下加热温度显示屏;134、下加热温度控制旋钮;140、压力表;150、故障指示灯;160、自动切换控制面板;161、电源启动按钮;162、电源停止按钮;163、手动/自动切换旋钮;164、开模按钮;165、合模按钮;170、前后平移驱动机构;171、齿条;172、齿轮;173、第二电机;174、水平导轨;175、前限位开关;176、后限位开关;200、升降台;210、第一升降驱动机构;300、转盘;310、旋转驱动机构;311、第一电机;312、减速机;320、滑槽框;322、槽道;330、升降压框;331、左倒L形板;332、右倒L形板;333、水平压条;334、U形框体;340、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1、左气缸;342、右气缸;350、筒罩;351、旋转分配器;400、滑板;401、第一滑板;402、第二滑板;403、第三滑板;404、第四滑板;405、耐高温垫布;410、EVA板材;411、鞋底;420、印压模具;500、支撑台;510、取放滑动支撑台;520、加热固定支撑台;521、加热下板;530、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1、一次冷却下板;540、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1、二次冷却下板;600、升降压板;610、加热升降压板;611、加热上板;612、第二升降驱动机构;620、一次冷却升降压板;621、一次冷却上板;62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30、二次冷却升降压板;631、二次冷却上板;632、第四升降驱动机构;640、凹槽;710、电加热器;721、冷却介质进口;722、冷却介质出口;800、导向机构;910、第一行程开关;920、第二行程开关;930、第三行程开关;940、第四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12所示,一种EVA印压成型自动调模装置,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的下部安装有由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台200,所述升降台200上安装有由旋转驱动机构310驱动其每次水平(如顺时针)旋转90度的转盘300,所述转盘300上均匀设置有四个关于转盘300中心对称分布的滑槽框320,所述滑槽框320内放置有能够沿其前后滑动的滑板400,所述滑槽框320上跨设有位于滑板400上方的升降压框330,所述转盘300上设置有四个分别驱动各个升降压框330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四个分别用于支撑相应滑板400的支撑台500,所述滑槽框320在转盘300上升到位时离开下方相应的支撑台500,所述滑槽框320在转盘300下降到位时卡在相应的支撑台500两侧,实现滑板400精准定位至支撑台500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和旋转驱动机构310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框320设置有两个左右平行的槽道322,所述滑板400的两边搭放在滑槽框320的对应槽道322上,所述滑板400在滑槽框320内能够自由前后移动和上下移动,各个支撑台500在转盘300下降到位时顶住对应滑板400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500沿转盘300旋转方向依次为取放滑动支撑台510、加热固定支撑台520、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和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所述机架100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之间设置有驱动取放滑动支撑台510相对机架100前后往复运动的前后平移驱动机构17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8所示,所述前后平移驱动机构170包含固定在机架100上的齿条171、与齿条171啮合的齿轮172以及驱动齿轮172旋转的第二电机173,所述第二电机173固定安装在取放滑动支撑台510的底侧,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两条引导取放滑动支撑台510前后往复运动的水平导轨174,所述齿条171平行设置于两条水平导轨174之间,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分别限制取放滑动支撑台510前后行程位置的前限位开关175和后限位开关176,两个限位开关175、176优选但不局限于接近开关,所述前限位开关175和后限位开关176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固定支撑台520上方设置有加热下板521,所述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上方设置有一次冷却下板531,所述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上方设置有二次冷却下板54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滑板400在滑槽框320上下活动行程的差距,所述取放滑动支撑台510的上表面、加热下板521的上表面、一次冷却下板531的上表面和二次冷却下板541的上表面相平齐,确保了四个滑板400在相应的滑槽框320内同步上下活动,方便升降压板600的高度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下板521内设置有电加热器710,所述电加热器710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可通过电加热器710控制加热下板521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优选但不局限于180-200℃。当然,所述加热下板521也可以采用蒸汽加热,例如在加热下板521内设置有热蒸汽腔,所述热蒸汽腔的热蒸汽进口和热蒸汽出口分别连接至蒸汽锅炉的相应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次冷却下板531和二次冷却下板541内均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冷却介质进口721和冷却介质出口722分别连接至制冷装置的相应接口,所述制冷装置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两次冷却温度优选不局限于常温(15-25℃),例如20℃左右。其中,冷却介质可以是水,制冷装置可以是冰水机,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冷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是IPC、PLC、DCS、FCS及CNC等工控机,其具体型号不限,其中优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如图1所示,所述机架上(例如前侧中部右边)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快捷操作面板110,所述快捷操作面板110上设置有启动按钮111、停止按钮112和急停按钮1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为油缸。所述油缸的缸体固定竖设在机架100上,所述升降台200固定设置在油缸的活塞杆末端。当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还可以采用气缸或电动伸缩杆等机构。如图2和图12所示,为了平稳地上升和下降,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设置有导向机构800,所述导向机构800包括两根对称分布在活塞杆两边的导柱以及两个分别与相应导柱滑动配合的导孔,所述导柱固定在活塞杆端,所述导孔设置在缸体端。如图12所示,所述机架100下部设置有感应升降台200下降到位的第一行程开关910,所述第一行程开关910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实现升降台200下降到位的精准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12所示,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10包括第一电机311和减速机312,所述减速机312固定设置在升降台200上,所述第一电机311安装在升降台200上或减速机312上,所述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与减速机31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转盘300固定设置在减速机312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机311优选但不局限于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减速机312优选但不局限于蜗轮蜗杆减速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升降压框330包含左倒L形板331、右倒L形板332和水平压条333,所述水平压条333连接在左倒L形板331和右倒L形板332的底部之间以形成U形框体334,所述U形框体334的宽度小于滑槽框320的滑槽宽度。其中,所述水平压条333的数量为两条,但并不局限于此。当然,所述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也可以采用油缸、电动缸或其它电动机构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包含一对气缸341、342,所述左倒L形板331由左气缸341驱动,所述右倒L形板332由右气缸342驱动;所述转盘300的中心安装有用于集成管路的筒罩350,四个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的气缸管路和线路均从筒罩350引出,所述筒罩350内设置有旋转分配器351,为各个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进行分配压缩气体,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给旋转分配器351提供压缩气体的气源(图中省略),所述气源包含空压机和储气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滑板400的材质优选但不局限于铁板,还可以是其它导热效果好且不容易变形的材料,所述铁板的顶面包覆有一层耐高温垫布405,防止EVA板材410黏在铁板上,容易取下二次发泡印压后的EVA板材410。其中,所述耐高温垫布405的四周边缘处通过铆钉或螺丝固定在铁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机架100的外侧设置有壳体103,所述壳体103包含多块散热围板104,所述散热围板104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05。

该EVA印压成型自动调模装置能够与如图13所示的EVA印压成型自动热压冷却装置组成如图14所示的转盘式EVA印压成型机。该EVA印压成型自动热压冷却装置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的上部安装有三个分别由第二升降驱动机构61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22和第四升降驱动机构632驱动各自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压板600,所述升降压板600沿转盘300旋转方向依次为加热升降压板610、一次冷却升降压板620和二次冷却升降压板630,所述加热升降压板610、一次冷却升降压板620和二次冷却升降压板630分别与加热固定支撑台520、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和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上下一一对应,所述加热升降压板610下方设置有与加热下板521配合工作的加热上板611,所述一次冷却升降压板620下方设置有与一次冷却下板531配合工作的一次冷却上板621,所述二次冷却升降压板630下方设置有与二次冷却下板541配合工作的二次冷却上板631;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61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22和第四升降驱动机构632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上板611也设置有电加热器710,所述电加热器710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可通过电加热器710独立控制加热上板611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优选但不局限于180-200℃。当然,所述加热上板611也可以采用蒸汽加热,例如在加热上板611内设置有热蒸汽腔,所述热蒸汽腔的热蒸汽进口和热蒸汽出口分别连接至蒸汽锅炉的相应接口。

其中,所述一次冷却上板621和二次冷却上板631内均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冷却介质进口721和冷却介质出口722分别连接至制冷装置的相应接口,所述制冷装置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两次冷却温度优选不局限于常温(15-25℃),例如20℃左右。其中,冷却介质可以是水,制冷装置可以是冰水机,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冷媒。

其中,各个升降压板600及其对应上板611、621、631的宽度小于U形框体334的宽度。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加热上板611、一次冷却上板621和二次冷却上板631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容纳升降压框330的凹槽640,使各个上板611、621、631能够直接压在印压模具420上,接触面积大,冷热传递效果好。其中,所述凹槽640有两个,分别具体用于容纳两个水平压条333。

其中,如图14所示,所述机架100上(例如前侧上部)还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触控面板120,所述触控面板120上设置有电源指示灯121、运行指示灯122、动作指示灯123和触摸显示屏124,所述运行指示灯122用于指示升降压板600正在热压和冷压中,所述动作指示灯123用于指示转盘300正在调换工位中。

其中,如图14所示,所述机架100上(例如左边)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温度控制面板130,所述温度控制面板130设置有上加热温度显示屏131、上加热温度控制旋钮132、下加热温度显示屏133和下加热温度控制旋钮134。所述机架100上还可以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压力表140和故障指示灯150,所述压力表140显示加热上板611作用在印压模具420上的压力,压力的大小是根据EVA板材410的具体厚度和所需印压深度进行选择。

其中,如图14所示,所述机架100上(例如右边)还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手动/自动切换控制面板160,所述手动/自动切换控制面板160上设置有电源启动按钮161、电源停止按钮162、手动/自动切换旋钮163、开模按钮164和合模按钮165,所述开模按钮164用于在手动模式下控制升降压板600上升,所述合模按钮165用于在手动模式下控制升降压板600下降。

其中,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61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22和第四升降驱动机构632也均为油缸。所述油缸的缸体固定竖设在机架100上,所述升降压板600分别固定设置在各自油缸的活塞杆末端。当然,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61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22和第四升降驱动机构632还可以采用气缸或电动伸缩杆等机构。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了平稳地上升和下降,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61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22和第四升降驱动机构632也均设置有导向机构800,所述导向机构800包括两根对称分布在活塞杆两边的导柱以及两个分别与相应导柱滑动配合的导孔,所述导柱固定在活塞杆端,所述导孔设置在缸体端。

其中,所述机架100上部设置有感应加热升降压板610上升到位的第二行程开关920,所述机架100上部还设置有感应一次冷却升降压板620上升到位的第三行程开关930,所述机架100上部还设置有感应二次冷却升降压板630上升到位的第四行程开关940,所述第二行程开关920、第三行程开关930和第四行程开关940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实现升降压板600上升到位的精准控制。

其中,如图2、图9、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机架100内设置有多根立柱101,例如机架100左右两边各设置两根立柱101,机架100后边设置两根立柱101;所述立柱101上部设置有横梁板102,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机构612、第三升降驱动机构622和第四升降驱动机构632设置在横梁板102上,所述升降压板600位于横梁板102下方;所述控制装置和气源也可设置在横梁板102上方。

参照图1~17所示,该转盘式EVA印压成型机的成型方法如下:初始时转盘300位于最低位置,加热固定支撑台520、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和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分别与各自上方的滑槽框320相嵌合,加热固定支撑台520、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和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上方的升降压框330位于最低位置,取放滑动支撑台510上方的升降压框330位于最高位置,各个支撑台500顶住上方对应的滑板400,此时取放滑动支撑台510及其上方的滑板400位于前端位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一次发泡后的EVA板材410放置在取放滑动支撑台510上方的滑板400上,再将印压模具420放置在EVA板材410上;然后前后平移驱动机构170驱动取放滑动支撑台510后移,使滑板400完全滑入滑槽框320内;接着位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上方的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驱动升降压框330下降,压住印压模具420;

(2)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先驱动转盘300上升,使转盘300的各个滑槽框320离开对应的支撑台500,然后旋转驱动机构310驱动转盘300旋转90度,接着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转盘300下降,使转盘300的各个滑槽框320卡住对应的支撑台500,此时滑板400上的EVA板材410位于加热下板521的上方,以便于进行印压和二次加热发泡;

(3)加热完成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转盘300上升,使各个滑槽框320离开对应的支撑台500,接着旋转驱动机构310驱动转盘300继续旋转90度,再接着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转盘300下降,使转盘300的各个滑槽框320卡住对应的支撑台500,此时滑板400上的EVA板材410位于一次冷却下板531的上方,以便于进行一次冷却定型;

(4)一次冷却完成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转盘300上升,使各个滑槽框320离开对应的支撑台500,接着旋转驱动机构310驱动转盘300继续旋转90度,再接着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转盘300下降,使转盘300的各个滑槽框320卡住对应的支撑台500,此时滑板400上的EVA板材410位于二次冷却下板541的上方,以便于进行二次冷却定型;

(5)二次冷却完成后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转盘300上升,使各个滑槽框320离开对应的支撑台500,接着旋转驱动机构310驱动转盘300继续旋转90度,再接着第一升降驱动机构210驱动转盘300下降,使转盘300的各个滑槽框320卡住对应的支撑台500,然后位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上方的第五升降驱动机构340驱动升降压框330上升,离开印压模具420,又接着前后平移驱动机构170驱动取放滑动支撑台510前移,使滑板400部分滑出滑槽框320内,最后依次取走滑板400上的印压模具420和二次发泡好的EVA板材410;

(6)重复上述步骤(1)至(5)。

其中,四个滑板400依次按步骤(1)至(5)进行工作。例如,四个滑板400沿转盘300旋转的反方向依次为第一滑板401、第二滑板402、第三滑板403和第四滑板404,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空的第一滑板401、第二滑板402、第三滑板403和第四滑板404依次位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和加热固定支撑台520上。

当放料(即依次放置EVA板材410和印压模具420)后的第一滑板401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转移到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进行热压时,空的第二滑板402同时从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转移到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进行放料,空的第三滑板403同时从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转移到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空的第四滑板404同时从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转移到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

当热压后的第一滑板401从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转移到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进行一次冷压时,加料后的第二滑板402同时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转移到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进行热压,空的第三滑板403同时从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转移到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进行放料,空的第四滑板404同时从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转移到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

当一次冷压后的第一滑板401从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转移到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进行二次冷压时,加热后的第二滑板402同时从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转移到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进行一次冷却,放料后的第三滑板403同时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转移到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进行加热,空的第四滑板404同时从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转移到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进行放料。

当二次冷压后的第一滑板401从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转移到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进行先取料(即依次取走印压模具420和EVA板材410)、后放料时,一次冷压后的第二滑板402从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转移到二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40进行二次冷却,热压后的第三滑板403从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转移到一次冷却固定支撑台530进行一次冷却,放料后的第四滑板404从取放滑动支撑台510转移到加热固定支撑台520进行热压。

至此,第一滑板401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并按此循环;第二滑板402、第三滑板403和第四滑板404以此类推。

以生产拖鞋的EVA鞋底为例,如图17所示,需要先在EVA板材410上印压出鞋底的轮廓和孔位,再利用冲裁机对准EVA板材410上的轮廓印压槽和孔位印压槽进行冲切,得到EVA鞋底411,最后再装上鞋带或鞋面,即可得到拖鞋成品。

采用转盘进行四工位连续循环工作,实现了集取放料、加热印压、一次冷却定型和二次冷却定型于一体,减少了生产人员数量,整个鞋底的成型过程中只需一个生产人员进行取放EVA板材和印压模具,劳动强度低,中间的加热和冷却不需要人工移料,安全系数较高,工作环境好,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方便,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50%的产量,减少了30%的耗电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