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顶出机构的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5048发布日期:2019-01-25 16:4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顶出机构的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顶出机构的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热熔喷嘴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3D打印将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通过对材料处理并逐层叠加进行生产,大大降低了制造的复杂度。打印过程中,打印头往打印座顶面喷射热熔材料,热熔材料固化后形成所打印的模型。模型底部的热熔材料固化后,模型底部将与打印座顶面粘连着,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人手将模型从打印座上拔出。拔出过程中由于施力方向不均匀或用力过猛,可能导致模型底部出现缺损,影响模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顶出机构的3D打印机,设置独特的结构,模型打印完成后可将模型从打印座上顶起以实现模型的脱落,避免因人手拔取模型导致的模型缺损。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顶出机构的3D打印机,包括控制室、固定连接在控制室顶部的机柜、铰接在机柜一侧的柜门、设置于机柜内的打印头,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机柜内且位于打印头下方设置有打印承托座,打印承托座包括承托板、设置于承托板底部四侧的避震器,避震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托板底部和机柜底部,承托板上设置有若干顶板槽,承托板上贯穿设置有与顶板槽连通的滑道,滑道中穿设有顶杆组件,顶杆组件包括穿设在滑道中且与滑道滑动连接的顶杆、固定连接在顶杆顶端且与顶板槽匹配的顶板,顶板嵌设在顶板槽中,顶杆底端固定连接在机柜底部。

优选地,顶杆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杆底端的弹性橡胶块,弹性橡胶块底部固定连接在机柜底部。

优选地,机柜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并列设置的导杆A、导杆B,导杆A和导杆B分别贯穿设置在承托板两侧,导杆A和导杆B均与承托板滑动连接。

优选地,导杆A和导杆B均通过轴承与承托板连接。

优选地,承托板相对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一压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顶出机构的3D打印机,设置独特的装配结构,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打印头移动并在打印承托座顶面喷射打印材料进行模型的打印,打印完成且待模型固化成形后,需要将模型从打印承托座上取出。取出模型时,向下按压承托板,承托板将压缩避震器而下降,随着承托板的下降,顶板将从顶板槽中伸出,模型在多个顶板的顶起作用下而从承托板上脱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模型打印完成后可将模型从打印承托座上顶起以实现模型的脱落,避免因人手拔取模型导致的模型缺损。在顶杆底端设置弹性橡胶块,利用弹性橡胶块的弹性对模型的顶起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避免顶板顶起模型时造成模型损坏。下压承托板时,承托板将沿着导杆A和导杆B滑动下移,提升承托板移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机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托板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组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控制室1、机柜2、柜门3、打印头4、打印承托座5、承托板50、避震器51、顶板槽500、滑道501、顶杆组件6、顶杆60、顶板61、弹性橡胶块7、导杆A8、导杆B9、压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带顶出机构的3D打印机,包括控制室1、固定连接在控制室1顶部的机柜2、铰接在机柜2一侧的柜门3、设置于机柜2内的打印头4,控制室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机柜2内且位于打印头4下方设置有打印承托座5,打印承托座5包括承托板50、设置于承托板50底部四侧的避震器51,避震器5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承托板50底部和机柜2底部,承托板50上设置有若干顶板槽500,承托板50上贯穿设置有与顶板槽500连通的滑道501,滑道501中穿设有顶杆组件6,顶杆组件6包括穿设在滑道501中且与滑道501滑动连接的顶杆60、固定连接在顶杆60顶端且与顶板槽500匹配的顶板61,顶板61嵌设在顶板槽500中,顶杆60底端固定连接在机柜2底部。

具体装配时,机柜2上装设有与打印头4连接的机械臂,可实现打印头4的移动打印功能,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打印头4移动并在打印承托座5顶面喷射打印材料进行模型的打印。打印完成且待模型固化成形后,需要将模型从打印承托座5上取出。取出模型时,向下按压承托板50,承托板50将压缩避震器51而下降。随着承托板50的下降,顶板61将从顶板槽500中伸出,模型在多个顶板61的顶起作用下而从承托板50上脱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模型打印完成后可将模型从打印承托座5上顶起以实现模型的脱落,避免因人手拔取模型导致的模型缺损。

基于上述实施例,顶杆组件6还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杆60底端的弹性橡胶块7,弹性橡胶块7底部固定连接在机柜2底部。在顶杆60底端设置弹性橡胶块7,利用弹性橡胶块7的弹性对模型的顶起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避免顶板61顶起模型时造成模型损坏。

基于上述实施例,机柜2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并列设置的导杆A8、导杆B9,导杆A8和导杆B9分别贯穿设置在承托板50两侧,导杆A8和导杆B9均与承托板50滑动连接。下压承托板50时,承托板50将沿着导杆A8和导杆B9滑动下移,提升承托板50移动稳定性。

为提升承托板50移动流畅性,基于上述实施例,导杆A8和导杆B9均通过轴承与承托板50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承托板50相对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一压杆10。通过下压压杆10,可提升下压承托板50的便利性。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