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4560发布日期:2019-05-24 21:12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治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到模具上的治具。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塞一般有两种硬度,内部软胶(简称色K)硬度一般为70度左右,外围软胶一般为40度左右,故需要先将内部70度软胶成型出来,再按穴位摆放到模具上加注外围40度软胶,最后得出成品。摆放70度软胶在模具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手将内部软胶一个个摆到模具上去,因为模具温度高,人工摆效率非常低下;二是通过治具的方式,先将产品摆放在治具上面,再通过治具摆放在模具上,这样效率会高一些,但是目前的治具设计在摆放过程中易出现软胶掉落、摆放不到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治具不能很转运软胶件到模具上,易出现软胶件掉落的问题,特提供一种能很好定位软胶、且摆放效率高的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包括底板和与之相对应的压板,所述底板的背离所述压板的一侧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容纳软胶件且与软胶件过盈配合的容纳空间,所述底板的与所述压板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一一对应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容纳空间的背离所述压板的一侧设有出入口,所述压板上设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顶出棒,所述顶出棒可向所述通孔运动并从所述容纳空间的出入口延伸出,所述顶出棒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2个导向柱,所述压板可沿所述导向柱往复运动。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相应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压板和所述底板。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入口设有倒角。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的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提手。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的技术方案可知,将软胶件从出入口塞入容纳空间内,由于是过盈配合,软胶件不易脱落,治具转运到模具上后,只需将治具对准模具,即容纳空间的出入口对准模具相应的模穴,然后推压压板,通过顶出棒将软胶件推出至相应的模穴中,然后取走治具即可,从而软胶件能全部到位,既可靠,效率也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装载软胶件状态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推出软胶件状态视图。

图5为本图4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转运软胶件的治具,包括底板1和与之相对应的压板2,所述底板1的背离所述压板2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容纳软胶件且与软胶件过盈配合的容纳空间11,所述底板1的与所述压板2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11一一对应且相连通的通孔12,所述容纳空间11的背离所述压板的一侧设有出入口13,所述压板2上设有与所述通孔12一一对应的顶出棒3,所述顶出棒3可向所述通孔12运动并从所述容纳空间11的出入口13延伸出,所述顶出棒3与所述通孔12间隙配合。工作时,先将软胶件压入容纳空间11内,然后翻转该治具,将该治具依定位孔固定在模具上,然后挤压压板2,顶出棒3则向通孔12内运动直至将容纳空间11内的软胶件顶出至模具相应的模穴内,然后取出治具即可。方便可靠,可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为了便于压板保持运动轨迹及挤压后顺利复原,本实施例的底板1上设有4个导向柱4,所述压板2可沿所述导向柱4往复运动;所述导向柱4上套设有相应的压缩弹簧5,所述压缩弹簧5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压板2和所述底板1。

为了便于将软胶件塞入容纳空间11内,本实施例的所述出入口13设有倒角14。

为了便于拆装及搬运治具,本实施例的压板2的背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还设有提手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