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顶式简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433发布日期:2019-08-03 16:1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顶式简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自顶式简化模具。



背景技术:

普通的实心体的塑胶产品的注塑对流速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流速过快不均会造成产品内部会形成气泡、小裂缝,而且表面不致密光滑等多种产品问题,因而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顶式简化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顶式简化模具,包括推板、滑轴、前模及后模、与推板固定的顶针,所述推板与滑轴固定连接,且滑轴与后模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中设有成型柱、成型腔及使成型柱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成型柱位于成型腔中且与成型腔滑动配合,所述成型腔通过前模封闭,所述顶针能够推顶成型柱。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后模中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成型柱接触。

所述后模上设有与成型腔贯通的容纳孔及封闭容纳孔的封板,所述容纳孔的直径大于成型腔的直径,所述成型柱安装于容纳孔中且一端部位于成型腔中,所述成型柱另一端设有安装孔及凸出于成型柱外表面的凸环,所述凸环与容纳孔滑动配合,所述复位弹簧位于安装孔中,且复位弹簧一端与安装孔壁接触另一端与封板接触,所述顶针能够穿过封板推顶成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腔底部是通过成型柱封闭,因而在注塑时,成型腔中注入的液体塑胶能够慢慢把成型柱压下去,从而进胶均匀,而且注塑出来的产品致密,内部不会形成气泡、小裂缝,而且表面光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顶式简化模具,包括推板1、滑轴2、前模3及后模4、与推板1固定的顶针5,所述推板1与滑轴2固定连接,且滑轴2与后模4滑动配合,所述后模4中设有成型柱6、成型腔及使成型柱6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成型柱6位于成型腔中且与成型腔滑动配合,所述成型腔通过前模3封闭,所述顶针5能够推顶成型柱6。

如图所示,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后模4中的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一端与成型柱6接触。

如图所示,所述后模4中设有与成型腔贯通的容纳孔8及封闭容纳孔8的封板9,所述容纳孔8的直径大于成型腔的直径,因而容纳孔8与成型腔相交的位置形成台阶,所述成型柱6安装于容纳孔8中且一端部位于成型腔中,所述成型柱6另一端设有安装孔及凸出于成型柱6外表面的凸环10,所述凸环10与容纳孔8滑动配合,凸环10能够通过台阶定位,所述复位弹簧7位于安装孔中,且复位弹簧7一端与安装孔壁接触另一端与封板9接触,所述封板9与顶针5滑动配合,因而顶针5能够穿过封板9推顶成型柱6。

本结构的工作原理简述:注塑前复位弹簧7顶压成型柱6,成型柱6通过台阶与凸环10相卡而被固定,此时成型腔容积最小,合模后前模3将成型腔封闭后开始注胶进入成型腔,成型腔中注入的液体塑胶能够慢慢把成型柱6压下去,成型柱6一直移动到极限位置受封板9的限制不能移动,此时成型腔中充满液体塑胶,等液体塑胶固化成产品11后,注塑机带动前模3分开,此时复位弹簧7会自己推动成型柱6移动复位而将产品11顶出,如果产品11卡太紧,推板1也能够带动顶针5推动成型柱6将产品11顶出,出模快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顶式简化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