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181发布日期:2019-08-07 01:2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聚丙烯薄膜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薄膜表面粗糙度低,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打滑和跑偏的现象,因而需要对聚丙烯表面进行粗化处理,以增大其摩擦力。

在现有技术中,聚丙烯表面粗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聚丙烯β晶型热力学性质较为不稳定,β结晶易发生破裂,转化为热力学上更稳定的α晶型,由于β晶型和α晶型在密度上的差别,晶型转化过程中,β晶型的破裂和定向使薄膜表面形成凹凸,产生高低起伏,使表面粗化,目前生产过程中对聚丙烯粗化过程主要采用辊筒接触式加热,在拉伸过程中只对薄膜单面进行加热,使得聚丙烯薄膜两面的粗化程度相差较多且不均匀,影响聚丙烯薄膜的后续加工,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解决了目前生产过程中对聚丙烯粗化过程主要采用辊筒接触式加热,在拉伸过程中只对薄膜单面进行加热,使得聚丙烯薄膜两面的粗化程度相差较多且不均匀,影响聚丙烯薄膜的后续加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左侧的顶部设置有输入口,所述安装板的右侧设置有输出口,所述安装板右侧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安装板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隔热支架,所述隔热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红外加热管,所述安装板的内腔设置有与红外加热管配合设置的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的数量为四个且以两个一组分布与安装板的内腔,同一组的两个缠绕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红外加热管位于从左往右数第二个缠绕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板的正表面且位于红外加热管的正上方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框架,所述缠绕框架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缠绕框架上贯穿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贯穿安装板的内壁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外部,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套设有拉伸辊,所述缠绕框架远离拉伸辊的一侧设置有线圈块,所述缠绕框架上贯穿设置有金属丝,且金属丝的一端与线圈块固定连接。

所述拉伸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的内腔设置有红外加热环,所述辊体的表面镶嵌有导热板,所述辊体上且位于导热板与红外加热环之间设置有光线通道。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内腔且位于隔热支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红外加热管配合设置的反光板。

优选的,所述拉伸辊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限位橡胶环。

优选的,所述缠绕框架上镶嵌有橡胶球,且橡胶球与拉伸辊的表面接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通过缠绕装置和拉伸辊的改良,以及红外加热管的配合使用,使用红外线辐射加热的方式对薄膜表面进行加热,相比辊筒接触加热更加均匀,解决了在拉伸时只有单面通过辊筒加热的缺陷,并且使薄膜在拉伸时吸收热量,在到达最大结晶温度时加速产生粗化,使薄膜的两个表面粗化都比较细密均匀,从而提高薄膜的结晶度,耐温性和拉伸强度也会随之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伸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输入口;3、输出口;4、控制机构;5、隔热支架;6、红外加热管;7、缠绕装置;71、缠绕框架;72、限位橡胶环;73、拉伸辊;731、导热板;732、光线通道;733、辊体;734、红外加热环;74、转动轴;75、橡胶球;76、金属丝;77、线圈块;8、反光板;9、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内腔且位于隔热支架5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红外加热管6配合设置的反光板8,反光板8用于加强红外加热管6的有效热量,安装板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输入口2,安装板1的右侧设置有输出口3,安装板1右侧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机构4,安装板1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隔热支架5,隔热支架5的顶部设置有红外加热管6,安装板1的内腔设置有与红外加热管6配合设置的缠绕装置7,缠绕装置7的数量为四个且以两个一组分布与安装板1的内腔,同一组的两个缠绕装置7位于同一水平面,红外加热管6位于从左往右数第二个缠绕装置7的正下方,安装板1的正表面且位于红外加热管6的正上方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9。

缠绕装置7包括缠绕框架71,缠绕框架71上镶嵌有橡胶球75,且橡胶球75与拉伸辊73的表面接触,橡胶球75用于限定拉伸辊73相对于缠绕框架71的位置,缠绕框架71的顶部与安装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缠绕框架71上贯穿设置有转动轴74,转动轴74的顶端贯穿安装板1的内壁并延伸至安装板1的外部,转动轴74的表面套设有拉伸辊73,拉伸辊73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限位橡胶环72,限位橡胶环72用于限定薄膜相对于拉伸辊73的位置,缠绕框架71远离拉伸辊73的一侧设置有线圈块77,缠绕框架71上贯穿设置有金属丝76,且金属丝76的一端与线圈块77固定连接。

拉伸辊73包括辊体733,辊体733的内腔设置有红外加热环734,辊体733的表面镶嵌有导热板731,辊体733上且位于导热板731与红外加热环734之间设置有光线通道732。

使用时,将薄膜通过输入口2插入至安装板1的内腔,并将薄膜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缠绕在缠绕装置7上,最后由输出口3穿出安装板1的内腔,通过控制机构4控制红外加热管6和红外加热环734进行加热,并在导热板731的作用下进行表面粗化操作(使用者可以将转动轴74与外设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控制驱动机构工作控制拉伸辊73转动)。

使用者可以通过接通线圈块77的电路从而使得线圈块77产生磁场,同时在金属丝76的作用下对薄膜表面的杂物进行吸附操作。

温度检测装置9检测当前温度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将温度显示,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机构4调节红外加热管6和红外加热环734的工作电压,从而调节当前加热的情况。

综上所述,该改进的薄膜表面粗化装置,通过缠绕装置7和拉伸辊73的改良,以及红外加热管6的配合使用,使用红外线辐射加热的方式对薄膜表面进行加热,相比辊筒接触加热更加均匀,解决了在拉伸时只有单面通过辊筒加热的缺陷,并且使薄膜在拉伸时吸收热量,在到达最大结晶温度时加速产生粗化,使薄膜的两个表面粗化都比较细密均匀,从而提高薄膜的结晶度,耐温性和拉伸强度也会随之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