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5514发布日期:2020-05-22 21:5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显示或触控模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往可视化以及触控化发展,如手机、触控显示屏等等,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中均具有显示或触控模组,以实现液晶显示或触控的功能。

目前,显示或触摸模组具有朝上布置的连接端面,该连接端面的边缘区域会连接金手指、柔性电路以及金属线等等,从而使得连接端面的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以及边缘区域本身存在高度差。

现有技术中,显示或触控模组在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在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连接端面涂上胶层,从而使得显示或触摸模组的连接端面上可以连接液晶玻璃等等。但是,由于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连接端面的中间区域及边缘区域存在高度差,在连接端面上上涂胶层后,胶层朝上布置的上表面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缺陷,导致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装配存在缺陷,大大降低电子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连接端面上的胶层存在高低不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包括吸附显示或触控模组的撕膜平台、将所述撕膜平台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上的保护膜撕掉的撕膜结构、将撕膜平台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转移至打印平台上的中转板、镭射头、胶水打印设备以及固化设备,所述胶水打印设备包括多个朝下布置的胶水喷头;所述镭射头对所述打印平台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连接端面进行多次直线路径扫描,且将扫描的初检高度数据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初检高度数据,控制多个所述胶水喷头在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连接端面上喷涂胶水,形成胶层,所述固化设备对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上的胶层进行固化。

进一步的,当固化设备对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上的胶层固化以后,所述镭射头对打印平台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进行复检扫描;所述镭射头对显示或触控模组初检的扫描路径与镭射头对显示或触控模组复检的扫描路径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包括校正结构;所述校正结构包括四个朝下布置的摄像头,四个所述摄像头分别对显示或触控模组的四个边角进行坐标位置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的中心位置数据以及倾斜角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包括对显示或触控模组上的保护膜进行清洁的风刀结构;所述风刀结构内具有吸气通道以及吹气通道,所述风刀结构的下端部具有吹气口及吸气口,所述吹气口连通所述吹气通道,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吸气通道,沿着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的移动方向,所述吹气口与吸气口依序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撕膜平台包括撕膜移动架以及撕膜转动架,所述撕膜移动架布置在轨道上,所述撕膜转动架转动连接在撕膜移动架的上部;所述撕膜转动架上设置有撕膜针板,所述撕膜针板上设置有撕膜吸板;所述撕膜吸板中设置有撕膜真空吸孔以及撕膜通孔,所述撕膜针板上凸设有沿着所述撕膜通孔上下移动的撕膜顶针;

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通过撕膜真空吸孔吸附在所述撕膜平台的撕膜吸板上,当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上的保护膜被撕掉以后,所述撕膜顶针沿着撕膜通孔朝上移动,且顶着显示或触控模组脱离撕膜吸板,将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悬置在所述撕膜吸板的上方,所述中转板插入在撕膜吸板与显示或触控模组之间,吸附住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将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转移带打印平台上,同时,所述撕膜顶针朝下移动,缩回至所述撕膜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撕膜结构包括上下移动的撕膜移动板,所述撕膜移动板的下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滚轴,所述撕膜移动板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撕膜夹块,两个所述撕膜夹块之间具有夹膜间隙,两个所述撕膜夹块布置在所述滚轴的侧边;所述撕膜移动板朝下移动至撕膜平台的上方,所述滚轴抵接着显示或触控模组上的保护膜的边角,通过滚动滚轴,带动所述保护膜的边角卷在滚轴上,且所述保护膜进入两个所述撕膜夹块的撕膜间隙中,两个所述撕膜夹块夹住保护膜,随着撕膜平台的移动,所述保护膜从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连接端面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中转板呈水平布置连接在水平移动的移动座上,所述移动座具有设有纵向移动的连接板,所述中转板的内侧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中转板中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镂空条,所述镂空条贯穿所述中转板的外侧,所述镂空条将所述中转板分割为多个间隔布置的板条,所述板条上设有吸附显示或触控模组的真空吸盘;当所述中转板插入在撕膜吸板与显示或触控模组之间时,所述撕膜顶针置于镂空条中。

进一步的,所述打印平台包括打印移动架以及打印转动架,所述打印移动架布置在轨道上,所述打印转动架转动连接在打印移动架的上部;所述打印转动架上设置有打印针板,所述打印针板上设置有打印吸板;所述打印吸板中设置有打印真空吸孔以及打印通孔,所述打印针板上凸设有沿着所述打印通孔上下移动的打印顶针;

所述中转板吸附着显示或触控模组置于打印平台的打印吸板上后,所述打印顶针沿着打印通孔朝上移动,且顶着显示或触控模组脱离中转板,将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悬置在所述中转板的上方,所述中转板从打印吸板与显示或触控模组之间退出,所述打印顶针带着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朝下移动,直至显示或触控模组被吸附在打印吸板上,所述打印顶针缩回在打印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打印吸板为陶瓷板,所述打印真空吸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撕膜真空吸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设备包括固化灯以及两排遮挡板排,两个所述遮挡板排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所述遮挡板排具有多个间隔排状布置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朝向或背离所述间隔区域移动,所述固化灯位于所述间隔区域的上方;

当所述打印平台进入所述间隔区域中后,所述控制器根据显示或触控模组上胶层的厚度数据,控制对应的所述遮挡板朝向间隔区域移动,遮挡所述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边缘区域,且所述固化灯自上而下对胶层加热,当加热至设定时间后,将所述遮挡板背离间隔区域移动,使得整个所述胶层显露出来,所述固化灯继续对胶层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利用镭射头对显示或触控模组的连接端面进行检测,获得初检高度数据,进而控制器根据初检高度数据,控制胶水打印设备的多个胶水喷头相对应喷涂胶水,保证喷涂后形成的胶层的上表面平整,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缺陷;另外,利用中转板将撕膜平台上撕膜后的显示或触控模组转移至打印平台上,避免在喷涂胶水的过程中,显示或触控模组的出现局部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撕膜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撕膜平台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撕膜结构对撕膜平台上的显示或触摸模组进行撕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撕膜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转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印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印平台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水打印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化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化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用于在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上3d打印胶层。

本实施例提供了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包括撕膜平台12、撕膜结构10、中转板11、打印平台13、胶水打印设备14、固化设备15以及镭射头。

粘附有保护膜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上料放置在撕膜平台12上,且被吸附在撕膜平台12上,撕膜结构10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上的保护膜撕掉,中转板11将撕膜平台12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转移至打印平台13上,且被吸附在打印平台13上,镭射头对打印平台13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进行多次直线扫描,获得初检高度数据,控制器获取初检高度数据,当打印平台13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移动至胶水打印设备14中后,控制器控制胶水打印设备14的多个胶水喷头在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喷涂胶水,也就是3d打印胶层,控制器根据镭射头检测的初检高度数据,对应控制不同位置的胶水喷头不同的喷射量以及喷射速度等,从而可以根据连接端面上不同位置,喷涂不同厚度的胶水;喷涂胶层后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被打印平台13移动至固化设备15中,固化设备15对连接端面上的胶层进行固化。

上述提供的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利用中转板11将撕膜平台12上撕膜后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转移至打印平台13上,显示或触控模组20在打印平台13上进行胶层3d打印,避免在胶层3d打印过程中,显示或触控模组20出现局部变形的现象;利用镭射头对撕膜后的显示或触摸模组的连接端面进行多条直线路径扫描,获得初检高度数据,控制器则可以对应控制胶水打印设备14不同胶水喷头的胶水喷涂,使得形成在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上的胶层的上表面平整,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缺陷。

上述的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在实际操作中,包括以下步骤:

1)、显示或触控模组20置于撕膜平台12上,且吸附在撕膜平台12上,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上贴附有保护膜,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进行撕膜操作,也就是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连接端面上的保护膜撕掉;

2)、利用中转板11将撕膜后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转移至打印平台13上,显示或触控模组20被吸附在打印平台13上;

3)、利用镭射头沿着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进行多次直线路径扫描,检测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的中间区域以及边缘区域的初检高度数据,进而获得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存在高度差的初检高度数据,并将检测的初检高度数据反馈给控制器;

4)、打印平台13移动至胶水打印设备14中,胶水打印设备14中具有多个朝下布置的胶水喷头,控制器根据镭射头检测的初检高度数据,控制多个胶水喷头朝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上喷涂胶水,在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上形成胶层;

5)、打印平台13将打印好胶层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送入固化设备15中,固化设备15将胶层进行固化;

当显示或触控模组20在固化设备上进行胶层固化以后,镭射头对打印平台13将固化好胶层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进行复检扫描,镭射头沿着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进行多次直线路径扫描,检测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上胶层的复检高度数据,进而根据连接端面的初检高度数据以及胶层的复检高度数据,获得打印的胶层的胶层高度数据。

镭射头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初检的扫描路径与镭射头对显示或触控模组复检的扫描路径一致,这样,控制器则可以根据同一位置的初检高度数据及复检高度数据,进行判断对比,准确获得该位置的胶层厚度,可以更精准的实现胶层打印。

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包括校正结构,当显示或触控模组20置于打印平台13上后,校正结构对打印平台13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进行位置校正。

校正结构包括四个朝下布置的摄像头,四个摄像头分别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四个边角进行坐标位置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给控制器,进而获得显示或触控模组20中心位置数据以及倾斜角度数据,控制器根据需要,控制打印平台13移动,以调整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显示或触控模组3d打印胶层设备包括风刀结构,在上述的步骤1)中,显示或触控模组20在进行撕膜操作之前,利用风刀结构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上的保护膜进行清洁,这样,在撕膜的过程中,避免保护膜上的粉尘等落入在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上。

风刀结构内具有吹气通道以及吸气通道,风刀结构具有朝下布置的下端部,该下端部朝下显示或触控模组20上的保护膜布置,风刀结构的下端部具有吹气口以及吸气口,吹气口连通吹气通道,吸气口连通吸气通道,且沿着显示或触摸模组的移动方向,吹气口及吸气口依序间隔布置,这样,当吹气口将保护膜上的粉尘等吹起后,吸气口则及时将扬起的粉尘等吸入吸气通道内。

沿自下而上的方向,吹气通道呈倾斜状布置,且偏离吸气通道布置,这样,在吹气的时候,可以保证吹气口朝向显示或触控模组20移动方向吹气,便于扬起的粉尘等被吸气口吸入。

吸气通道呈竖直状布置,且在风刀结构内具有储尘腔,储尘腔偏离吸气通道布置,且与吸气通道连通,这样,通过吸气口吸入的粉尘等,则会被收纳在储尘腔内。

本实施例中,风刀结构的下端部具有朝上凹陷的缺口区域,吸气通道的吸气口则形成在该缺口区域中,这样,有利于吸气口对扬起的粉尘的吸入。

撕膜平台12包括撕膜移动架121以及撕膜转动架122,其中,撕膜移动架121布置在轨道上,这样,撕膜移动架121则可以沿着轨道移动;撕膜转动架122转动连接在撕膜移动架121的上部,这样,撕膜转动架122则可以相对于撕膜移动架121水平转动,上述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则放置在撕膜转动架122上。

所述撕膜转动架122上设置有撕膜针板123以及撕膜吸板124,撕膜针板123连接在撕膜转动架122上,撕膜吸板124则连接在撕膜针板123上,且撕膜吸板124、撕膜针板123以及撕膜转动架122呈自上而下依序叠合布置。

撕膜吸板124中设置有撕膜真空吸孔125,且撕膜吸板124上具有朝上布置的撕膜吸合面,撕膜真空吸孔125贯穿该撕膜吸合面;且撕膜吸板124中设置有撕膜通孔126,该撕膜通孔126贯穿撕膜吸板124。

撕膜针板123上凸设有多个撕膜顶针127,撕膜顶针127穿设在撕膜通孔126中,在动力元件的驱动,撕膜顶针127在撕膜通孔126中上下移动,其可以收纳在撕膜通孔126内,也会朝上凸出在撕膜吸合面上。

当显示或触控模组20放置在撕膜吸板124上后,贴附在撕膜吸板124的撕膜吸合面上,此时,撕膜真空吸孔125则会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吸附在撕膜吸板124的撕膜吸合面上,进而,撕膜结构10将保护膜撕掉。

当撕膜结构10完成撕膜以后,撕膜顶针127则会朝上伸出撕膜通孔126,延伸至撕膜吸板124的撕膜吸合面上,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顶起,此时,显示或触控模组20则悬置在撕膜吸板124的撕膜吸合面的上方,这样,在上述的步骤2)中,中转板11则可以插入在显示或触控模组20与撕膜吸板124之间,托起显示或触控模组20,进而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转移至打印平台13上,此时,撕膜顶针127则收缩会撕膜通孔126内部。

本实施例中,撕膜顶针127具有用于顶起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上端部,撕膜顶针127的上端部包覆有撕膜包胶,这样,避免撕膜顶针127在顶起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过程中,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造成损坏。

撕膜包胶具有包覆在撕膜顶针127顶部的撕膜顶起部,该撕膜顶起部且弧面状布置,且呈上大下小状布置,这样,有利于撕膜包胶的撕膜顶起部的弹性变形,进一步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撕膜顶针127的下部延伸至撕膜针板123的下方,与动力元件连接,由动力元件驱动撕膜顶针127上下移动,撕膜顶针127的上部延伸至撕膜针板123的上方,活动穿设在撕膜吸板124的撕膜通孔126中。

在撕膜针板123上设置有多个撕膜凸台,撕膜顶针127活动穿过撕膜凸台,也就是说,撕膜凸台包围在撕膜顶针127的外周,这样,动力元件驱动撕膜顶针127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撕膜顶针127的竖直性。

本实施例中,撕膜结构10包括由动力驱动上下移动的撕膜移动板100,撕膜移动板100的下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滚轴101,这样,当需要撕膜的时候,撕膜移动板100朝下移动至撕膜平台12的上方,撕膜平台12调整位置,滚轴101抵接着保护膜的边角,这样,通过滚轴101的转动,带动保护膜撕起起卷,这样,随着撕膜平台12的移动,则可以实现将保护膜撕掉的操作。

撕膜移动板100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撕膜夹块102,两个撕膜夹块102之间具有夹膜间隙103,两个撕膜夹块102布置在滚轴101的侧边,形成的夹膜间隙103也布置在滚轴101的侧边,这样,当滚轴101带动保护膜的边角起卷后,保护膜的边角也进入夹膜间隙103,这样,两个撕膜夹块102则夹住保护膜,进而更加便于将保护膜撕掉。

本实施例中,夹膜间隙103沿着滚轴101的轴向布置,且对齐滚轴101的侧边,这样,则便于起卷后的保护膜的边角进入夹膜间隙103中。

两个撕膜夹块102通过相向移动或背离移动,实现夹膜间隙103的大小调节。另外,沿自下而上的方向,夹膜间隙103呈弧形状布置,且偏离滚轴101的方向弯曲成弧形状。

本实施例中,中转板11连接在移动座110上,移动座110可以进行水平移动,移动座110上设置有纵向移动的连接板111,中转板11连接在连接板111上,且呈水平布置,偏离移动座110朝外延伸布置。

中转板11的内侧连接在连接板111上,中转板11的外侧朝外延伸布置;中转板11中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镂空条115,镂空条115贯穿中转板11的外侧,形成有连通镂空条115的外侧开口,这样,当显示或触控模组20被撕膜顶针127顶起以后,中转板11插入在撕膜平台12与显示或触控模组20之间,此时,顶针则进入在中转板11的镂空条115中,这样,避免中转板11与撕膜顶针127之间形成位置干涉。

本实施例中,多个镂空条115呈直条状布置,且多个镂空条115呈平行布置,当然,根据撕膜顶针127的布置情况,对应则设置多个镂空条115的布置形状,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中转板11包括插入段以及连接段112,插入段连接在连接段112的外侧,连接段112的内侧与连接板111连接,且插入段与连接段112的连接处呈宽度缩小状过渡,也就是说,插入段的宽度大于连接段112的宽度,这样,便于中转板11的插入段的插入操作。

本实施例中,中转板11中形成有多个镂空条115,多个镂空条115将中转板11分割为多个间隔布置的板条113,板条113中内嵌有多个真空吸盘114,真空吸盘114具有朝上布置的吸盘端面,吸盘端面显露在板条113的上端面上,且与板条113的上端面平齐布置,吸盘端面上设置有吸盘口。

这样,当显示或触控模组20置于中转板11上后,多个板条113的真空吸盘114的吸盘端面则抵接在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下表面,且利用吸盘口吸住显示或触控模组20,避免在转移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过程中,出现显示或触控模组20脱落的现象。

为了实现更好的吸住显示或触控模组20,沿着板条113的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上述的真空吸盘114,多个真空吸盘114沿着板条11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吸盘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吸盘口,吸盘口呈环形布置,且多个吸盘口依序嵌套,以吸盘端面的中心环状布置,这样,可以使得真空吸盘114更好的吸附显示或触控模组20,且避免显示或触控模组20出现局部变形的现象。

相邻的吸盘口之间设置有连通槽,连通槽将相邻吸盘口连通,且在相邻的吸盘口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连通槽,多个连通槽沿着吸盘口的外周环绕布置。

打印平台13包括打印移动架131以及打印转动架132,其中,打印移动架131布置在轨道上,这样,打印移动架131则可以沿着轨道移动;打印转动架132转动连接在打印移动架131的上部,这样,打印转动架132则可以相对于打印移动架131水平转动,上述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则放置在打印转动架132上。

打印转动架132上设置有打印针板130以及打印吸板133,打印针板130连接在打印转动架132上,打印吸板133则连接在打印针板130上,且打印吸板133、打印针板130以及打印转动架132呈自上而下依序叠合布置。

打印吸板133中设置有打印真空吸孔,且打印吸板133上具有朝上布置的打印吸合面,打印真空吸孔贯穿该打印吸合面;且打印吸板133中设置有打印通孔,该打印通孔贯穿打印吸板133。

打印针板130上凸设有多个打印顶针135,打印顶针135穿设在打印通孔中,在动力元件的驱动,打印顶针135在打印通孔中上下移动,其可以收纳在打印通孔内,也会朝上凸出在打印吸合面上。

当中转板11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转移至打印平台13的上方后,打印针板130的多个打印顶针135朝上凸起,延伸至打印吸合面的上方,中转板11朝下移动,直至打印顶针135穿过板条113之间的镂空条115,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顶住,然后中转板11抽拉退出;接着,打印顶针135朝下移动,直至移动至打印吸合面以下,此时,显示或触控模组20被吸附在打印吸板133的打印吸合面上。

当然,当吸附在打印平台13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完成胶层3d打印以及胶层固化以后,利用镭射头对胶层进行复检,产品合格以后,则可以下料。在下料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打印顶针135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顶起脱离打印吸合面,再利用中转板11将显示或触控模组20转移到其他工位。

本实施例中,打印顶针135具有用于顶起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上端部,打印顶针135的上端部包覆有打印包胶,这样,避免打印顶针135在顶起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过程中,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造成损坏。

打印包胶具有包覆在打印顶针135顶部的打印顶起部,该打印顶起部且弧面状布置,且呈上大下小状布置,这样,有利于打印包胶的打印顶起部的弹性变形,进一步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打印顶针135的下部延伸至打印针板130的下方,与动力元件连接,由动力元件驱动打印顶针135上下移动,打印顶针135的上部延伸至打印针板130的上方,活动穿设在打印吸板133的打印通孔中。

在打印针板130上设置有多个打印凸台,打印顶针135活动穿过打印凸台,也就是说,打印凸台包围在打印顶针135的外周,这样,动力元件驱动打印顶针135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打印顶针135的竖直性。

本实施例中,打印吸板133为陶瓷板,这样,其形成的打印真空吸孔的直径可以较小,在吸住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过程中,避免显示或触控模组20出现局部变形或翘曲的现象;撕膜吸板124中的撕膜真空吸孔125的孔径则较大,这样,才可以保证在撕膜过程中,避免显示或触控模组20出现移动或脱落的现象。

在上述的步骤3)中,镭射头直线移动的方向沿着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移动,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连接端面形成多次直线路径扫描,这样,对于连接端面的中间区域以及边缘区域等的高度数据都获取,进而获得整个连接端面的初检高度数据。

在所述步骤3)中,同时对打印平台13上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进行位置校正,通过校正结构对显示或触控模组20的位置进行检测校正,当然,可以是镭射头先扫描再校正,也可以是先校正再扫描,具体可是实际需要而定。

本实施例中,胶水打印设备14为现有的产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控制器通过镭射头的初检高度数据,控制多个胶水喷头的喷出速度以及喷出量等等。

本实施例中,固化设备15包括固化灯以及两排遮挡板排,两排遮挡板排之间形成间隔区域,且各个遮挡板排具有多个间隔排状布置的遮挡板16,遮挡板排的遮挡板16朝向间隔区域或背离间隔区域移动;固化灯位于间隔区域的上方。

打印平台13将3d打印好胶层的显示或触控模组20移动至间隔区域内,由于胶层的厚度不一样,如连接端面的中间区域以及边缘区域的胶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在固化过程中,对胶层形成同样的加热程度,利用遮挡板16遮挡住胶层较薄的部分,如连接端面的边缘区域。

当打印平台13进入间隔区域以后,控制器根据胶层的厚度数据,控制对应的遮挡板16朝向间隔区域移动,遮挡住连接端面的边缘区域,或者部分边缘区域,利用固化灯对胶层较热,当加热至设定时间后,再将遮挡板16背离间隔区域移动,使得整个胶层全部显露出来,固化灯则继续加热,这样,则可以对应胶层的不同厚度,进行不同的加热处理,达到整个胶层固化均匀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固化设备15包括固化移动板151,该固化移动板151连接在轨道上,可以上下移动以及水平移动,固化移动板151具有朝下水平布置的下端面。

上述的固化灯连接在固化移动板151的下端面上,朝下布置,固化灯的下方设置有基板,基板呈水平布置,其连接在固化移动板151上,基板中具有镂空孔条,该镂空孔条形成上述的两个遮挡板排之间的间隔区域。

基板具有朝上水平布置的上端面,上述的两个遮挡板排连接在基板的上端面上,则分别布置在镂空孔条的两侧,这样,随着固化移动板151的移动,则可以控制整个固化设备15的位置变化。

本实施例中,固化灯呈环状布置,其环绕着整个镂空孔条的外周布置,这样,更加有利于固化灯的固化。

在固化移动板151的下端面,朝下突出有凸出壁环,该凸出壁环环绕镂空孔条的外周布置,且具有下部开口,上述的固化灯安装在凸出壁环的内侧壁上,且沿着凸出壁环的环绕方向环绕布置,这样,固化灯发出的热量也可以在凸出壁环的限制下,朝下凸出壁环的下部开口散发,使得热量的散发更加具有方向性。

具体地,在凸出壁环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固化灯,多个固化灯呈上下间隔布置,且各个固化灯均呈环绕状布置。

本实施例中,在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条导轨,两条导轨分别布置在镂空孔条的两侧,上述的遮挡板排则对应设置在导轨上,由动力元件驱动相对于间隔区域移动。

固化移动板151上设置有防护罩152,防护罩包围形成下部开口的容腔,上述的固化灯以及基板位于容腔内,这样,利用防护罩152可以形成保护,避免固化过程,热量容易散发至外部,造成伤害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