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3166发布日期:2020-04-10 16:5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产品加工成型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注塑成型为其中的一种。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现有的注塑模具一般设计有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扣合形成成型腔。但不同结构的模具注塑成的成型工件不同,现设计出新的成型工件,新的成型工件结构独特需要新的注塑模具注塑,以节省工时、减少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工件,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底板,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以及推块,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相扣合以形成一收容所述推块的容置腔。

所述推块包括定模部和定位部,所述定模部与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所述定模部嵌入到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中形成一用于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推块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夹设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定位部之间并支撑所述定位部;所述定模部包括卡位部和弯曲部,所述卡位部相对于所述弯曲部下凹设置,所述弯曲部为“c”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设有限位槽,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均设有限位脚,所述限位脚卡进所述限位槽中以限定所述定模部嵌在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定型腔,所述第一定型腔设在所述前模仁内,所述第一定型腔设有配合槽,所述推块设有突起结构,当所述定位部收容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突起结构嵌入到所述配合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型腔包括第二定型腔,所述第二定型腔设在所述后模仁内,第一定型腔与所述第二定型腔均设有多条肋条,所述肋条凸起并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仁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定模部设有第二台阶面,当所述前模仁扣合于所述后模仁时,所述第一台阶面贴合所述第二台阶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部内设有冷流道,所述冷流道为“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仁设有凸圆结构,所述后模仁还包括阻流柱,所述阻流柱设有凸圆部,所述第二定型腔包括凹槽,所述凸圆部与所述凹槽配合形成一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嘴、引流部,所述引流部和所述注塑嘴固定连接且相导通,所述引流部贯穿所述前模仁并连通所述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安装在所述前模仁内,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所述后模仁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后模仁以及推块,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相扣合以形成一收容所述推块的容置腔,所述推块包括定模部和定位部,所述定模部与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所述定模部嵌入到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中形成一用于注塑成型的型腔,所述推块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夹设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定位部之间并支撑所述定位部;所述定模部包括卡位部和弯曲部,所述卡位部相对于所述弯曲部下凹设置,所述弯曲部为“c”形结构,所述注塑模具能够用于生产c型结构的成型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注塑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前模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后模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所述成型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工件6,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底板1,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3、后模仁5以及推块4,所述前模仁3与所述后模仁5相扣合以形成一收容所述推块4的容置腔30。

请参考图4,所述推块4包括定模部41和定位部43,所述定模部41与所述定位部43固定连接,所述定模部41嵌入到所述前模仁3与所述后模仁5中形成一用于注塑成型的型腔42,所述推块4还包括支撑柱430,所述支撑柱430夹设在所述底板1和所述定位部43之间并支撑所述定位部43;所述定模部41包括卡位部412和弯曲部410,所述卡位部412相对于所述弯曲部410下凹设置,所述弯曲部410为“c”形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部41与所述定位部4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430夹设在所述底板1和所述定位部43之间并支撑所述定位部43,保证所述定位部43的位置可以准确定位且固定,进而起到固定所述定模部41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型工件6为“c”形结构,所述注塑模具设置所述推块4,所述前模仁3与所述后模仁5扣合连接形成容置腔30,所述推块4嵌入到所述容置腔30内,使得所述推块4与所述前模仁3、所述后模仁5之间的空隙形成一型腔42,进而使得所述注塑模具注塑成型的成型工件6为半封闭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412设有限位槽4120,所述前模仁3与所述后模仁5均设有限位脚510,所述限位脚510卡进所述限位槽4120中以限定所述定模部41嵌在所述容置腔3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块4嵌入到所述容置腔30内,所述限位脚510与所述限位槽4120相匹配,以将所述推块4位置固定住。

进一步地,所述型腔42包括第一定型腔32,所述第一定型腔32设在所述前模仁3内,所述第一定型腔32设有配合槽322,所述推块4设有突起结构420,当所述定位部43收容在所述容置腔30中,所述突起结构420嵌入到所述配合槽322中。所述型腔42还包括第二定型腔51,所述第二定型腔51设在所述后模仁5内,第一定型腔32与所述第二定型腔51均设有多条肋条320,所述肋条320凸起并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仁3设有第一台阶面31,所述定模部41设有第二台阶面52,当所述前模仁3扣合于所述后模仁5时,所述第一台阶面31贴合所述第二台阶面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模仁3设置第一台阶面31配合第二台阶面52,以使所述前模仁3与所述后模仁5准确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部41内设有冷流道411,所述冷流道411为“u”型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流道411的设置提高了冷却速率,进而提高了成型速率,节省成型工件6的冷却成型时间,以减少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5和图6,所述前模仁3设有凸圆结构33,所述后模仁5还包括阻流柱53,所述阻流柱53设有凸圆部54,所述第二定型腔51包括凹槽55,所述凸圆部54与所述凹槽55配合形成一安装槽60。

请参考图7,所述安装槽60用于注塑出所述成型工件6的安装孔61结构。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嘴2、引流部21,所述引流部21和所述注塑嘴2固定连接且相导通,所述引流部21贯穿所述前模仁3连通所述型腔42。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2,所述第一管道71安装在所述前模仁3内,所述第二管道72设置在所述后模仁5内。

所述注塑成型模具设置所述第一管道71和所述第二管道72增强了冷却性能,减少了冷却时间,物料在成型后不易变形。

所述注塑模具设置有推块4,所述推块4嵌入到所述前模仁3与所述后模仁5中形成一用于注塑成型的型腔42,所述注塑模具能够用于注塑出新的成型工件6,具有冷却性能高、节省工时的特点。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