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顶膜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052发布日期:2020-05-20 03:1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卷材顶膜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水卷材顶膜覆膜装置。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作为一种用于建筑墙体、屋面等处用来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建材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其表面贴一层薄膜,以增强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在现有的覆膜过程中,薄膜贴在防水卷材表面,容易出现薄膜褶皱、不平整的现象。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90794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用顶膜覆膜装置,包括支架以及与支架转动连接的送膜辊,送膜辊上缠绕有顶膜料,送膜辊的上方设置有与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一引导棍和第二引导辊,第二引导棍的高度高于第一引导棍,顶膜料依次绕过第一引导棍和第二引导棍的上方,送膜辊和第一引导棍之间设置有与支架转动连接的张紧辊,可以使顶膜与胎基贴合紧密、提高覆膜质量的效果。

但是,上述公开专利中的覆膜装置仅使用上压辊和下压辊对覆膜后的防水卷材进行轧压,如果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均匀,会导致上压辊和下压辊施加于防水卷材的压力不均匀,从而容易出现薄膜与卷材贴合不紧密,容易产生气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卷材顶膜覆膜装置,其具有有效压平顶膜与卷材,防止顶膜与卷材之间产生气泡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卷材顶膜覆膜装置,包括支架平台,支架平台沿卷材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卷材导入辊、覆膜辊和压辊,还包括沿支架平台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压辊、位于第一加压辊背离覆膜辊一侧的压平辊和设置于压平辊下方用于配合压平辊对卷材进行轧压的平板;

第一加压辊包括辊体和位于辊体内与辊体同轴设置的辊轴,辊体的长度小于卷材的宽度;

压平辊成对设置,且沿卷材运行方向分布有若干组;同一组的两根压平辊对称分布于支架平台长度方向中线两侧;压平辊均偏离支架平台宽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同一组的两根压平辊形成的v字型开口朝向卷材运行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卷材在传送过程中,先经由加压辊压平卷材沿卷材长度方向的中部,压平辊沿支架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压平辊会对卷材施加有偏向支架长度方向的压力,使得卷材沿卷材传送方向的两侧与薄膜贴合紧密。

进一步地,支架平台上设置有位于平板上方的顶盖,顶盖底面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顶盖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压平辊的一端连接于支架平台,压平辊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压平辊能够安装于平板表面,与平板配合使用以压平卷材。

进一步地,支撑杆与顶盖底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支撑杆进行加固的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加压辊在转动时,支撑杆因加压辊的转动而发生振动,进而会影响加压辊对卷材的轧压效果。

进一步地,支架平台上于卷材导入辊和覆膜辊之间设置有用于加热卷材和薄膜的加热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热装置对卷材和薄膜进行加热,便于薄膜与卷材更好的贴合。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内置热源的中空加热管和连通于中空加热管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远离中空加热管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热空气导向支架平台和覆膜辊的热风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热空气能够作用于卷材和薄膜上。

进一步地,平板的顶面设置有防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卷材在传送过程中,卷材上具有粘性的材料粘在平板,避免损坏卷材。

进一步地,平板顶面设置有用于减少卷材运行时与平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减阻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卷材在传送过程中与平板之间摩擦,避免损坏卷材。

进一步地,第一加压辊与压辊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加压辊,所述第二加压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卷材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进一步对卷材进行轧压,从而进一步降低顶膜与卷材之间产生气泡的可能性,使得顶膜与卷材紧密贴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使得薄膜更好的贴合在卷材表面;

2、通过设置第一加压辊和压平辊,使薄膜完全贴合在卷材表面,不易产生气泡,有效提高了卷材的质量和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支架平台;11、卷材导入辊;12、覆膜辊;13、薄膜辊;14、第一加压辊;141、辊体;142、辊轴;15、压平辊;16、第二加压辊;17、压辊;171、上压辊;172、下压辊;18、支撑脚;19、安装座;191、支撑座;192、基座;2、加热装置;21、加热管;22、导热管;221、热风出口;3、平板;31、凹槽;32、滚珠;4、顶盖;41、连接杆;42、支撑杆;43、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防水卷材顶膜覆膜装置,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方形的支架平台1和支撑支架平台1的支撑脚18,支架平台上安装有安装座19,安装座19分布于支架平台1长度方向的两侧。支架平台1的一端沿支架平台1宽度方向安装有卷材导入辊11,卷材导入辊11的轴承两端分别安装于安装座19上,卷材经由卷材导入辊11沿支架平台1的长度方向传送。

参照图1和图2,支架平台1上沿卷材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覆膜辊12和压辊17。支架平台1上方安装有顶盖4,顶盖4通过连接杆41与支架平台1连接。顶盖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边设置有安装座19,顶盖4下方设置有与安装座19连接的薄膜辊13,薄膜辊13缠绕有薄膜,薄膜辊13位于覆膜辊12和压辊17之间。薄膜经由覆膜辊12贴合于卷材表面,再经由压辊17的轧压使薄膜与卷材紧密贴合。

参照图3,卷材导入辊11与覆膜辊12之间安装有加热装置2。加热装置2包括沿支架平台1宽度方向设置的中空圆柱型加热管21,加热管21的两端通过支撑座191与支架平台1连接。加热管21内设置有电热丝。加热管21的外圆周侧壁沿支架平台1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根方形的导热管22。导热管22远离加热管21的一边开有供热空气排出的热风出口221,两导热管22的热风出口221分别朝向支架平台1和覆膜辊12。在传送卷材时,可接通电源,使电热丝发热,利用导热管22将热空气导向卷材和薄膜,进而加热卷材和薄膜,使得薄膜更好的贴合在卷材表面。

参照图2,覆膜辊12与压辊17之间通过基座192安装有沿支架平台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压辊14。第一加压辊14与压辊17之间安装有一组压平辊15,压平辊15包括两根。顶盖4底面固设有两根垂直于顶盖4底面的支撑杆42,支撑杆42远离顶盖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19,压平辊15的一端连接于支架平台1上的安装座19,压平辊15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42端部的安装座19。压平辊15沿支架平台1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且倾斜于支架平台1的宽度方向。一组压平辊15形成v字型,且v字型的开口朝向卷材的传送方向。

参照图2和图3,顶盖4的底面安装有用于加固支撑杆42的加强杆43,每根支撑杆42分别与两根加强杆43连接。加强杆43的一端安装于顶盖4底面,加强杆43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杆42沿支撑杆42长度方向的侧壁,以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根加强杆43对称设置在支撑杆42两侧,且两加强杆43与支撑杆42的端部在顶盖4底面形成的直线垂直于压平辊15的长度方向,避免压平辊15在转动时带动支撑杆42振动,进而会影响压平辊15对卷材的压平效果。

参照图3,支架平台1上于第一加压辊14和压平辊15下方安装有用于承托卷材的方形平板3,平板3顶面覆着有高聚物防粘层,避免卷材在平板3上传送时粘在平板3上损坏卷材。平板3顶面开有若干凹槽31,凹槽31内嵌有滚珠32。卷材在平板3上传送时,滚珠32滚动,可降低卷材与平板3之间的摩擦,避免卷材被损坏。平板3的顶面于第一加压辊14和压平辊15的下方未安装有滚珠,避免影响第一加压辊14和压平辊15对卷材的轧压效果。平板3与第一加压辊14及压平辊15配合使用,以对卷材进行轧压,使薄膜与卷材贴合紧密,避免产生气泡。

参照图2,第一加压辊14的长度小于支架平台1的宽度,在卷材被传送时,第一加压辊14首先对卷材沿卷材长度方向的中部进行压平。倾斜设置的压平辊15会有偏离支架平台1长度方向的压力施加在卷材上,使得卷材沿卷材长度方向的两侧被压平辊15压平。第一加压辊14和压平辊15的配合使用,使得薄膜紧密贴合在卷材表面,并且不会有气泡产生。

参照图2,压平辊15与压辊17之间还安装有第二加压辊16,第二加压辊16位于平板3上方,第二加压辊16的长度等于卷材的长度,可进一步对卷材进行压平,使得薄膜更紧密的贴合在卷材上。

参照图2,压辊17位于支架平台1远离卷材导入辊11的一端,压辊17包括上压辊171和下压辊172,卷材经传送后从上压辊171和下压辊172之间被传送出来,上压辊171和下压辊172可对卷材进一步轧压,使得薄膜更紧密的贴合在卷材上。

工作原理如下:

卷材经由卷材导入辊11导入,薄膜辊13上的薄膜经覆膜辊12被贴合在卷材表面上。第一加压辊14首先将卷材沿卷材长度方向的中部压平,随后压平辊15进一步将卷材沿卷材长度方向的两侧压平,此时薄膜与卷材已经贴合且没有气泡产生。支架平台1上的第二加压辊16和压辊17再进一步对卷材进行轧压,可使薄膜更紧密的贴合在卷材表面,有效提高了卷材的质量和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与传统的仅使用水平方向的上压辊171和下压辊172对卷材进行轧压的覆膜装置相比,其具有有效轧压卷材、避免有气泡产生影响卷材质量的优势。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