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缠绕膜机的自动胶水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109发布日期:2020-05-29 12:1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伸缠绕膜机的自动胶水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伸缠绕膜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伸缠绕膜机的自动胶水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拉伸缠绕膜机主要用于生产单向拉伸聚乙烯塑料薄膜(拉伸膜、缠绕膜)以及保鲜膜的生产,生产聚乙烯塑料薄膜的原材料聚乙烯颗粒和工业胶水,如聚气酯胶黏剂。

现有技术的胶水上料设备为在拉伸缠绕膜机上装设有一个胶水下料筒,然后由工作人员将胶水加入到下料筒内。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下料筒位于拉伸缠绕膜机的上方,工作人员在上料的时候需要将胶水抬至高处才能将胶水加入到下料筒内,工作人员搬运胶水的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拉伸缠绕膜机的自动胶水上料设备,实现了拉伸缠绕膜机在生产过程中胶水自动化上料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拉伸缠绕膜机的自动胶水上料设备,所述自动上料设备包括置胶筒、柱塞泵和上胶管,胶水填充在置胶筒内,柱塞泵一端通过上胶管与置胶筒连通,另一端与位于高处的上料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柱塞泵将置胶筒内的胶水输送到位于高处的上料筒内,实现了胶水自动上料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胶水上料设备还包括注胶筒,注胶筒包括注胶管,注胶管一端与注胶筒连通,另一端与置胶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胶筒通过注胶管与置胶筒连通,对置胶筒进行胶水补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注胶管上还设有截止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截止阀的控制注胶管内胶水流动的通断,实现了通过截止阀控制胶水补给过程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胶水上料设备还包括车架,注胶筒倾斜放置于车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胶筒倾斜向下放置于车架上,因此注胶筒的位置高于置胶筒,因此注胶筒内的胶水会顺势沿着注胶管被导入到置胶筒内,实现了自动对置胶筒内的胶水进行胶水补给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车架远离置胶筒一侧固定设置有后挡板,注胶筒远离置胶筒的一端放置于后挡板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胶筒远离置胶筒的一端放置于后挡板上使得注胶筒远离置胶筒的一端高度增加,进而使得注胶筒向下倾斜的角度变大,方便胶水沿着倾斜向下的注胶筒下壁流入到注胶管进而被导入到置胶筒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注胶筒的周面上还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沿注胶筒周向方向设置,在车架上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弧形槽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弧形槽抵接,实现了对注胶筒的限位作用,使得注胶筒不易从车架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车架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与注胶筒周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与注胶筒的周壁抵接,实现了对注胶筒起到限位并且固定的作用,防止注胶筒从支撑框的两侧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车架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运输注胶筒,增加了车架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置胶筒和柱塞泵的结构,能够通过柱塞泵将置胶筒内的胶水输送到位于高处的上料筒,实现了胶水自动上料的功能;

2、通过在注胶管上设置有截止阀的结构,实现了控制从注胶筒到置胶筒的胶水的通断的功能;

3、通过在注胶筒外周壁上开设有弧形槽的结构,实现了通过弧形槽与支撑杆抵接从而进一步将注胶筒抵紧于车架上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例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置胶筒;11、盖板;12、上胶管;4、柱塞泵;2、车架;21、侧杆;211、第一侧杆;212、第二侧杆;22、支撑框;221、横杆;222、竖杆;223、支撑杆;241、前挡杆;242、后挡板;25、限位杆;26、万向轮;27、置物框;3、注胶筒;31、注胶管;32、弧形槽;33、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拉伸缠绕膜机的自动胶水上料设备,包括置胶筒1、柱塞泵4、车架2和注胶筒3,置胶筒1竖直放置于地面上,置胶筒1连通有上胶管12,上胶管12另一端与柱塞泵4连通,柱塞泵4的另一端连接上料筒,注胶筒3放置于车架2上,注胶筒3与置胶筒1通过管道连通。上料时,通过柱塞泵4将置胶筒1内的胶水输送到位于高处的上料筒,然后将注胶筒3内的胶水通过管道导入到置胶筒1内实现对置胶筒1内胶水的供应,车架2对注胶筒3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移动车架2方便运输注胶筒3。

如图1所示,置胶筒1包括盖板11,胶水填充在置胶筒1内,置胶筒1通过上胶管12与柱塞泵4连通,柱塞泵4的另一端与上料筒连通。柱塞泵4工作时将置胶筒1内的胶水输送到位置较高的上料筒内,实现了胶水自动上料的功能,设置盖板11是为了防止灰尘和其他杂质落入置胶筒1内胶水里进而影响拉伸缠绕膜的质量。

如图1所示,注胶筒3包括注胶管31,注胶管31一端与注胶筒3连通,另一端与置胶筒1连通,注胶管31上还设有截止阀33,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截止阀33的控制注胶管31内胶水流动的通断。

如图1所示,车架2包括侧杆21和支撑框22,侧杆21置于地面上沿竖直方向设置,侧杆21远离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22,支撑框22的上表面沿靠近置胶筒1的方向由上向下倾斜设置,注胶筒3倾斜放置于支撑框22上。

支撑框22上表面的倾斜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仅仅将支撑框22上表面做成倾斜的状态,也可将支撑框22整体做成完全倾斜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种方式,能够节约材料,具体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侧杆21包括第一侧杆211和第二侧杆212,第一侧杆211和第二侧杆212竖直设置在地面上并且第一侧杆211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杆212的高度,第二侧杆212相对于第一侧杆211靠近置胶筒1,支撑框22为矩形金属框,支撑框22的四个角分别固定连接第一侧杆211和第二侧杆212上方,因此架设在第一侧杆211和第二侧杆212上的支撑框22能够保持完全倾斜。

如图1所示,支撑框22包括横杆221、竖杆222和支撑杆223,横杆221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杆211之间,竖杆222固定连接在位于同侧的第一侧杆211和第二侧杆212之间,支撑杆223固定连接在两个竖杆222之间并且平行于横杆221,支撑杆223设置多个,用以支撑注胶筒3。

如图1所示,在靠近置胶筒1一侧的横杆221上固定设置有前挡杆241,由于支撑框22向靠近置胶筒1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因此设置与注胶筒3抵接的前挡杆241对注胶筒3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远离置胶筒1一侧的横杆221上固定设置有后挡板242,注胶筒3放置于后挡板242上方,后挡板242的设置使得将注胶筒3倾斜的角度变大,方便胶水沿着倾斜向下的注胶筒3下壁流入到注胶管31进而被导入到置胶筒1内。

如图1所示,支撑框22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杆25,限位杆25设置在注胶筒3周面的两侧并且设置多个,限位杆25向靠近注胶筒3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且与注胶筒3抵接。限位杆25与注胶筒3的周壁抵接,实现了对注胶筒3起到限位并且固定的作用,防止注胶筒3从支撑框22的两侧滑落。

如图1所示,在第一侧杆211和第二侧杆212的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26,万向轮26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运输注胶筒3,增加了车架2的适应性。在侧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还固定设置有置物框27,置物框27为矩形金属框,置物框27方便工作人员置物,提高了车架2的适应性。

如图1所示,在注胶筒3的周面上还开设有弧形槽32,弧形槽32沿注胶筒3周向方向设置,靠近前挡杆241一侧的支撑杆223与弧形槽32抵接,实现了对注胶筒3的限位作用,使得注胶筒3不易从车架2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置胶筒1放置于地面上,置胶筒1内的胶水在柱塞泵4的驱动下被输送到位于高处的上料筒内,为使得置胶筒1内胶水能够被及时供应,置胶筒1与注胶筒3通过注胶管31连通,注胶管31放置于车架2上并且沿靠近置胶筒1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因此注胶筒3内的胶水会沿着筒壁被顺势流入到置胶筒1内,截止阀33能够控制注胶管31内胶水流动的通断,方便人们控制注胶的过程。车架2上还设置有前挡杆241和限位杆25用于将注胶筒3固定,以防注胶筒3从车架2上滑落,注胶筒3上的弧形槽32与车架2上的支撑杆223抵接,使得注胶筒3被进一步限位在车架2上,车架2底端设置有万向轮26,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车架2来改变注胶筒3的位置,使得车架2的适应性被提高。

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