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8153发布日期:2020-08-28 15:0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板原料挤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



背景技术:

它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合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它的学名为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xps),xps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结构,一般的发泡板挤出结构,在挤压过程中容易出现溢流的现象,挤压工作不断的施压,挤压盘的压力随之增加,进而导致整个挤压筒内的压力增大,再是从挤出的发泡板,难以快速冷却,进而使得挤出结构的出料口容易出现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挤出效率低和容易发生残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所述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包括:

挤出筒,所述挤出筒内部从上至下插入有电动推杆,且所述电动推杆上方设有通过导线与其电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动推杆外部中下方固定有挤压盘,且所述挤压盘外侧边缘固定有一圈防溢侧板,所述挤压盘上表面外侧粘结有一圈密封圈,且所述挤压盘上表面中间固定有高度与其一致的加压盖,所述电动推杆末端固定有挤压头;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上方开有通口,且所述通口内嵌入有直径小于冷却组件直径的冷却斗,所述冷却斗外壁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细孔,且所述冷却斗内壁粘结有海绵垫。

进一步的,所述防溢侧板横切面呈“倒三角”形状,且所述防溢侧板最末端与挤出筒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密封圈外表面与挤出筒内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盖上表面中心开设有圆孔,且所述电动推杆末端依次穿过圆孔、加压盖以及挤压盘。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筒末端固定有与其相通的出料斗,且所述挤出筒左右两侧中上方均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料管,所述挤压头形状与出料斗形状相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环绕于出料斗外壁,且所述冷却斗内部的海绵垫内壁与出料斗外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筒外壁中下方套入有与其焊接为一体的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垂直焊接有支杆,两根所述支杆下方焊接有底盘,且所述底盘与固定环上下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由于防溢侧板最末端与挤出筒内壁紧密接触,所以通过防溢侧板能够将粘附在挤出筒内壁的物料统一向下挤出,避免在施压过程中出现原料向上溢流的现象,而密封圈能够有效增加挤压盘的密封性,随通过加压盖可以增加挤压盘内部空间,空间变大,压力得到分散,进而通过加压盖能够起到减少挤压盘向下推动时的压力,起到缓冲的作用;

当物料被挤出到出料斗时,便可以通过冷却组件中加入的冷却剂进行冷却处理,并且通过冷却斗外壁的若干个细孔,冷却剂能够通过细孔流入冷却斗内,并通过海绵垫进行吸附,由于海绵垫与出料斗直接接触,所以这样能够有利于增强冷却组件的冷却效果,经过出料斗被冷却后的物料更好挤出,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物料残留的现象。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出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挤出筒1、进料管101、出料斗102、固定环103、支杆104、底盘105、电动推杆2、电机201、挤压盘202、防溢侧板203、密封圈204、加压盖205、圆孔206、挤压头207、冷却组件3、冷却斗301、通口302、细孔303、海绵垫30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以及“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xps挤塑发泡板挤出结构包括:

挤出筒1,挤出筒1内部从上至下插入有电动推杆2,且电动推杆2上方设有通过导线与其电动连接的电机201,电动推杆2外部中下方固定有挤压盘202,且挤压盘202外侧边缘固定有一圈防溢侧板203,挤压盘202上表面外侧粘结有一圈密封圈204,且挤压盘202上表面中间固定有高度与其一致的加压盖205,电动推杆2末端固定有挤压头207,防溢侧板203横切面呈“倒三角”形状,且防溢侧板203最末端与挤出筒1内壁紧密接触,密封圈204外表面与挤出筒1内壁贴合,加压盖205上表面中心开设有圆孔206,且电动推杆2末端依次穿过圆孔206、加压盖205以及挤压盘202,挤出筒1末端固定有与其相通的出料斗102,且挤出筒1左右两侧中上方均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料管101,挤压头207形状与出料斗102形状相吻合,使用者先将电动推杆2的末端嵌入挤出筒1内,并将挤压盘202外壁的防溢侧板203外表面与挤出筒1的内壁接触,而挤压盘202上方外侧的密封圈204外壁也将与挤出筒1的内壁接触,然后,使用者将整个电动推杆2向挤出筒1的内部上方滑动,直至挤压盘202平行在两根进料管101的上方即可,随后,使用者便可以通过两根进料管101向挤出筒1内加入所需的物料,加入完成后,便可以将电机201通过插头接通外部电源,通过电机201给电动推杆2供电,通电后的电动推杆2向下推动,同时带动挤压盘202在挤出筒1内向下推动,由于防溢侧板203最末端与挤出筒1内壁紧密接触,所以通过防溢侧板203能够将粘附在挤出筒1内壁的物料统一向下挤出,避免在施压过程中出现原料向上溢流的现象,而密封圈204能够有效增加挤压盘202的密封性,随着电动推杆2不停的向下推动,挤压头207将会逐渐嵌入出料斗102内,并将挤出筒1内的物料通过出料斗102挤出,因挤压头207形状与出料斗102形状相吻合,通过挤压头207与出料斗102完美契合,避免出料斗102内出现残留原料的现象,通过加压盖205可以增加挤压盘202内部空间,空间变大,压力得到分散,进而通过加压盖205能够起到减少挤压盘202向下推动时的压力,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组件3,冷却组件3上方开有通口302,且通口302内嵌入有直径小于冷却组件3直径的冷却斗301,冷却斗301外壁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细孔303,且冷却斗301内壁粘结有海绵垫304,冷却组件3环绕于出料斗102外壁,且冷却斗301内部的海绵垫304内壁与出料斗102外壁接触,使用者向冷却组件3中的通口302内加入冷却剂,并将冷却组件3包裹在出料斗102的外壁,并使得冷却斗301内部的海绵垫304与出料斗102外壁接触,每当物料被挤出到出料斗102时,便可以通过冷却组件3中加入的冷却剂进行冷却处理,并且通过冷却斗301外壁的若干个细孔303,冷却剂能够通过细孔303流入冷却斗301内,并通过海绵垫304进行吸附,由于海绵垫304与出料斗102直接接触,所以这样能够有利于增强冷却组件3的冷却效果,经过出料斗102被冷却后的物料更好挤出,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物料残留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挤出筒1外壁中下方套入有与其焊接为一体的固定环103,且固定环103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垂直焊接有支杆104,两根支杆104下方焊接有底盘105,且底盘105与固定环103上下平行,将固定环103固定在挤出筒1的外壁中下方,并通过两根支杆104能够起到支撑固定环103和挤出筒1的作用,而通过底盘105能够增加两根支杆104之间的稳固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