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2320发布日期:2020-06-23 22:4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粒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造粒机上料过程中,为了省去人工将原料倒入造粒机的过程,通常通过竖直螺杆螺旋将原料提升后再通过水平螺杆螺旋后将原料输送至造粒机内,如中国专利201820794998.0提供了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竖直输料筒的进料口深入料仓,通过螺旋扇叶的转动沿着转动轴的轴向带动饲料向上输送,并通过出料口输送给水平输料筒,水平输料筒内的螺旋扇叶的转动,带动饲料沿其内部的转轴轴向输送饲料,再经过相应的分料导管输送至指定的料斗。

但是这样的方式上料在物料竖直螺杆与水平螺杆接触的位置部分存在间隙,会滞留部分原料使得不能完全上料,难以控制上料的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以解决塑料原料不能完全上料有滞留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包括:

料斗,所述料斗适于盛装塑料原料;

搅拌上料组件,所述搅拌上料组件与料斗的出料口连通,以螺旋上料塑料原料;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适于将上料的塑料原料加料至造粒机;

设置在搅拌上料组件与输送组件之间的转接部,以及位于转接部的开口内设置有抬料组件,所述抬料组件包括旋翼和与转接部固定的夹料板,所述夹料板开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夹料孔,所述旋翼适于将搅拌上料组件顶部的塑料原料顶入夹料孔内并突出于夹料板,再由所述输送组件通过突出于夹料板部分的塑料原料将塑料原料从夹料孔中带出。

进一步地,所述夹料孔内开设有夹紧槽,所述夹紧槽内设置有通过夹紧弹簧顶出延伸至夹料孔内的夹头,以使塑料原料被顶入夹料孔内后被卡紧。

进一步地,所述夹料孔的长度与塑料原料长度之比为2/3-4/5。

进一步地,所述夹料孔位于搅拌上料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圆滑过渡部,以便于塑料原料被顶入夹料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上料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部与出料口连通的上料管道,以及设置在上料管道内由搅拌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螺杆;其中

所述旋翼固定在搅拌螺杆的上端,以跟随搅拌螺杆转动;

所述搅拌螺杆螺旋带动塑料原料上料。

进一步地,所述夹料板的中部开设有适于搅拌螺杆插入的限位槽,以避免搅拌螺杆转动时端部跳动。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一端与转接部连通的输送管道,设置在输送管道远另一端的下料口,以及设置在转接部和输送管道内的由输送电机驱动转动的输送螺杆;其中

所述输送螺杆螺旋通过突出于夹料板部分的塑料原料将塑料原料从夹料孔中带出,并沿输送管道输送至下料口下料。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道位于下料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端盖;以及

所述端盖延伸有适于输送螺杆插入的限位凸起,以避免输送螺杆转动时端部跳动。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任一侧壁开设有适于安装刻度表的插接孔,以观察料斗内物料的量。

进一步地,所述夹料板开设有适于塑料原料快去通过的排料口,以避免塑料原料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包括:料斗;搅拌上料组件,输送组件,设置在搅拌上料组件与输送组件之间的转接部,以及位于转接部的开口内设置有抬料组件,所述抬料组件包括旋翼和与转接部固定的夹料板,所述夹料板开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夹料孔,所述旋翼适于将搅拌上料组件顶部的塑料原料顶入夹料孔内并突出于夹料板,再由所述输送组件通过突出于夹料板部分的塑料原料将塑料原料从夹料孔中带出,进而残留在转接部内的塑料原料由旋翼推入输送组件中进行输送下料,保证了原料完全下料,同时没有塑料原料残留的话就能够实现定量称重下料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翼与夹料板安装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螺杆和输送螺杆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中:

料斗1,出料口11,

搅拌上料组件2,连接部21,上料管道22,搅拌电机23,搅拌螺杆24,

输送组件3,输送管道31,下料口32,输送电机33,输送螺杆34,端盖35,限位凸起36,

转接部4,

旋翼51,夹料板52,夹料孔53,夹紧槽54,夹紧弹簧55,夹头56,圆滑过渡部57,限位槽58,排料口59,

刻度表6。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造粒机用上料装置,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适于盛装塑料原料;搅拌上料组件2,所述搅拌上料组件2与料斗1的出料口11连通,以螺旋上料塑料原料;输送组件3,所述输送组件3适于将上料的塑料原料加料至造粒机;设置在搅拌上料组件2与输送组件3之间的转接部4,以及位于转接部4的开口内设置有抬料组件,所述抬料组件包括旋翼51和与转接部4固定的夹料板52,所述夹料板52开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夹料孔53,所述旋翼51适于将搅拌上料组件2顶部的塑料原料顶入夹料孔53内并突出于夹料板52,再由所述输送组件3通过突出于夹料板52部分的塑料原料将塑料原料从夹料孔53中带出,进而残留在转接部4内的塑料原料由旋翼51推入输送组件3中进行输送下料,保证了原料完全下料,同时没有塑料原料残留的话就能够实现定量称重下料了。

在本实施例中,旋翼51优选为倾斜设置,塑料原料顺着旋翼51向上并被顶入夹料孔53内。

在本实施例中,夹料孔53也可以是垂直于夹料板52设置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但是垂直设置的话,塑料原料不容易被顶入夹料孔53内,而且输送组件3带出塑料原料的时候不容易带出甚至扭断塑料原料,设置一个角度后,塑料原料插入方向与旋翼51顶塑料原料的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便于塑料原料插入夹料孔53,同时便于输送组件3带出塑料原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塑料原料从夹料孔53内回退,所述夹料孔53内开设有夹紧槽54,所述夹紧槽54内设置有通过夹紧弹簧55顶出延伸至夹料孔53内的夹头56,以使塑料原料被顶入夹料孔53内后被卡紧,进而保证了被顶入夹料孔53内的塑料原料能够被输送组件3带出,塑料原料被顶入夹料孔53时,塑料原料推动夹头56压缩夹紧弹簧55,通过夹紧弹簧55的回弹力卡紧,塑料原料被输送组件3带出后,夹紧弹簧55回弹驱动夹头56伸入夹料孔53内。

具体地,所述夹料孔53的长度与塑料原料长度之比优选为4/5,如果塑料原料过长,则塑料原料突出夹料板52的长度过长,输送组件3带出塑料原料的时候容易扭断塑料原料,若塑料原料过短,则塑料原料突出于夹料板52的长度过短,输出组件不容易带出塑料原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料孔53位于搅拌上料组件2的一端设置有圆滑过渡部57,以便于塑料原料被顶入夹料孔53内,进而塑料原料只需一端接触到圆滑过渡部57就能被圆滑过渡部57引入夹料孔53内,进而提高了塑料原料穿过夹料孔53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搅拌上料组件2包括:通过连接部21与出料口11连通的上料管道22,以及设置在上料管道22内由搅拌电机23驱动转动的搅拌螺杆24;其中所述旋翼51固定在搅拌螺杆24的上端,以跟随搅拌螺杆24转动;所述搅拌螺杆24螺旋带动塑料原料上料,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螺杆24与搅拌电机2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电机23的输出轴穿过上料管道22后与搅拌螺杆2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部21中也可以同样设置与转接部4中相同的夹料板52和旋翼51结构,但是在连接部21与上料管道22的连接处,由于搅拌螺杆24的起点是低于连接部21与上料管道22的连接处的,故连接部21内不会残留塑料原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料板52的中部开设有适于搅拌螺杆24插入的限位槽58,以避免搅拌螺杆24转动时端部跳动,进而保证了搅拌螺杆24转动的稳定性,避免搅拌螺杆24运行过程中产生晃动的情况,保证了塑料原料搅拌及上料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投入料斗1的塑料原料不只为一种,则各塑料原料的混料即通过搅拌螺杆24完成。

具体地,所述输送组件3包括:一端与转接部4连通的输送管道31,设置在输送管道31远另一端的下料口32,以及设置在转接部4和输送管道31内的由输送电机33驱动转动的输送螺杆34;其中所述输送螺杆34螺旋通过突出于夹料板52部分的塑料原料将塑料原料从夹料孔53中带出,并沿输送管道31输送至下料口32下料,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螺杆24与搅拌电机23之间也是通过联轴器连接的,搅拌电机23的输出轴穿过转接部4和上料管道22后与输送螺杆34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管道31位于下料口32的位置处设置有端盖35;以及所述端盖35延伸有适于输送螺杆34插入的限位凸起36,以避免输送螺杆34转动时端部跳动,进而保证了输送螺杆34转动的稳定性,避免输送螺杆34运行过程中产生晃动的情况,保证了塑料原料输送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料斗1的任一侧壁开设有适于安装刻度表6的插接孔,以观察料斗1内物料的量,进而在料斗1内的塑料原料不够时及时加料。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塑料原料仅通过夹料孔53进行上料速度较慢跟不上造粒机的造粒速度,于是所述夹料板52开设有适于塑料原料快去通过的排料口59,以避免塑料原料堵塞,在造粒过程中塑料原料都是穿过排料口59的,而穿过夹料孔53的塑料原料仅用于滞留在转接部4内的塑料原料上料。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