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7953发布日期:2020-09-01 16:3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



背景技术:

塑胶制品大多数是由压塑模具所成型的,借助压塑模具能高效地成型出所需外形的塑胶制品,从而加速了压塑模具的发展步伐,其中,对于现有成型具有两种颜色的塑胶制品时,需要借助具有旋转功能的压塑机才能实现,当压塑模具与不具有旋转功能的压塑机配合时,则压塑模具没法实现各种双色产品的生产要求,从而缩小了现有的压塑模具的适应范围,使得双色压塑模具的工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并增加了成本。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色模具[申请号:201720158028.7],包括定模、动模、回转盘,所述定模固定安装在回转盘上,所述回转盘上分布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限定槽,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孔嵌合的直杆,所述直杆上设置有用于与限定槽嵌合进而将定模固定连接在回转盘上的限定件,这样设置的双色模具在安装的时候,只需要将定模放置指定的位置上,即可完成定模的固定安装,且双色模具上的浇注口能够与压塑机上的浇注头相对,使得双色模具的安装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快捷,减少了双色模具安装所需要的时间。但是该方案在双色压塑过程中仍然使用专门的压塑机并需要旋转模具,工序较多,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当合模时,上模和下模相互靠近形成型腔,所述的上模顶部设有若干沿上模中心线对称的压塑镶块安置槽,所述的压塑镶块安置槽底部连接有熔融塑料流道,所述的压塑镶块安置槽内设有双色压塑镶块,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上设有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底部与熔融塑料流道连通从而使压塑液能依次通过双色压塑镶块和熔融塑料流道进入到型腔内。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内设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的第一输料管与第一分流道连通,所述的第二输料管与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底部设有压塑管,所述的压塑管位于熔融塑料流道内,所述的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分别与压塑管连通。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上模顶部设有镶块定位板,所述的镶块定位板内设有若干沿镶块定位板中心线对称的镶块定位槽,所述的镶块定位槽位于压塑镶块安置槽正上方,所述的镶块定位槽与双色压塑镶块的形状相配适。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镶块定位板顶部设有镶块防偏板,所述的镶块防偏板的厚度大于镶块定位板的厚度,所述的镶块防偏板内设有若干沿镶块防偏板中心线对称的镶块防偏槽,所述的镶块防偏槽与双色压塑镶块的形状相配适且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下模底部设有顶出板,所述的顶出板顶部设有若干沿顶出板中心线对称的顶杆,所述的下模上设有若干沿下模中心线对称的顶出板直线驱动器,所述的顶出板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与顶出板连接。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下模上还设若干沿下模上中心线对称的驱动器保护壳,所述的驱动器保护壳包设于顶出板直线驱动器上且驱动器保护壳的横截面积大于顶出板直线驱动器的横截面积。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顶出板底部设有固定底板,所述的固定底板顶部设有若干沿固定底板中心线对称的顶出板限位轴,所述的顶出板限位轴延伸通入至顶出板内且顶出板与顶出板限位轴滑动配合。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固定底板顶部设有若干沿固定底板中心线对称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远离固定底板一端与下模连接,所述的限位板内端壁与顶出板滑动配合。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下模顶部设有上模嵌入框,所述的上模嵌入框的形状与上模相配适,所述的上模嵌入框底部设有若干沿上模嵌入框中心点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防偏对位槽,所述的下模顶部设有若干沿下模顶部中心点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防偏对位块。

在上述的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中,所述的上模底部设有若干沿上模中心线对称的合模孔,所述的下模顶部设有若干沿下模中心线对称的合模轴,所述的合模轴位于上模嵌入框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色压塑镶块、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无需设置专用的双色压塑机,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双色压塑时无需旋转模具,节省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出板限位轴,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沿顶出板限位轴轴心线方向进行移动,顶出板限位轴对顶出板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顶出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双色压塑镶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上模1、下模2、压塑镶块安置槽3、熔融塑料流道4、双色压塑镶块5、压塑管6、第一输料管7、第二输料管8、镶块定位板9、镶块定位槽10、镶块防偏板11、镶块防偏槽12、顶出板13、顶杆14、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驱动器保护壳16、固定底板17、顶出板限位轴18、限位板19、上模嵌入框20、防偏对位槽21、防偏对位块22、合模孔23、合模轴24、第一分流道51、第二分流道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双色压塑模镶块式上模机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当合模时,上模1和下模2相互靠近形成型腔,所述的上模1顶部设有若干沿上模1中心线对称的压塑镶块安置槽3,所述的压塑镶块安置槽3底部连接有熔融塑料流道4,所述的压塑镶块安置槽3内设有双色压塑镶块5,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5上设有第一输料管7和第二输料管8,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5底部与熔融塑料流道4连通从而使压塑液能依次通过双色压塑镶块5和熔融塑料流道4进入到型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进行双色压塑时,先将压塑液先注入第一输料管7,通过第一输料管7将压塑液通入至双色压塑镶块5,通过双色压塑镶块5将压塑液通入型腔内,完成初步压塑后,再将另一颜色的压塑液注入至第二输料管8内,通过第二输料管8将压塑液通入至双色压塑镶块5,通过双色压塑镶块5将压塑液通入型腔内,完成双色压塑,本模具无需设置专用的双色压塑机,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双色压塑时无需旋转模具,节省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结合图3、图6所示,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5内设有第一分流道51和第二分流道52,所述的第一输料管7与第一分流道51连通,所述的第二输料管8与第二分流道52连通,所述的双色压塑镶块5底部设有压塑管6,所述的压塑管6位于熔融塑料流道4内,所述的第一分流道51和第二分流道52分别与压塑管6连通。

具体地说,在初步压塑过程中,从第一输料管7注入的压塑液流入至第一分流道51后,通过压塑管6流入至型腔内,完成初步压塑,在二次压塑过程中,从第二输料管8注入的压塑液流入至第二分流道52后,通过压塑管6流入至型腔内,完成双色压塑。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上模1顶部设有镶块定位板9,所述的镶块定位板9内设有若干沿镶块定位板9中心线对称的镶块定位槽10,所述的镶块定位槽10位于压塑镶块安置槽3正上方,所述的镶块定位槽10与双色压塑镶块5的形状相配适。

本实施例中,在合模时,镶块定位板9与上模1紧贴配合,镶块定位槽10对双色压塑镶块5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双色压塑镶块5发生位置偏移。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镶块定位板9顶部设有镶块防偏板11,所述的镶块防偏板11的厚度大于镶块定位板9的厚度,所述的镶块防偏板11内设有若干沿镶块防偏板11中心线对称的镶块防偏槽12,所述的镶块防偏槽12与双色压塑镶块5的形状相配适且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在合模时,镶块防偏板11与镶块定位板9紧贴配合,镶块防偏板11的厚度大于镶块定位板9的厚度,使得双色压塑镶块5完全嵌入至镶块防偏槽12内,镶块防偏槽12可防止双色压塑镶块5发生松动以及滑动,提高了压塑的精确度。

结合图5所示,所述的下模2底部设有顶出板13,所述的顶出板13顶部设有若干沿顶出板13中心线对称的顶杆14,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若干沿下模2中心线对称的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所述的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的动力轴与顶出板13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产品顶出时,开模后,启动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通过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的动力轴带动顶出板13和顶杆14向产品一端移动,将产品自动顶出,顶出效率较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可以是气缸、油缸或者是直线电机。

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的下模2上还设若干沿下模2上中心线对称的驱动器保护壳16,所述的驱动器保护壳16包设于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上且驱动器保护壳16的横截面积大于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的横截面积,保证驱动器保护壳16完全覆盖在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上,驱动器保护壳16对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起到保护作用。

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的顶出板13底部设有固定底板17,所述的固定底板17顶部设有若干沿固定底板17中心线对称的顶出板限位轴18,所述的顶出板限位轴18延伸通入至顶出板13内且顶出板13与顶出板限位轴18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13沿顶出板限位轴18轴心线方向进行移动,顶出板限位轴18对顶出板1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13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顶出的精确度。

结合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固定底板17顶部设有若干沿固定底板17中心线对称的限位板19,所述的限位板19远离固定底板17一端与下模2连接,所述的限位板19内端壁与顶出板13滑动配合。

具体地说,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13与限位板19滑动配合,通过限位板19对顶出板13端部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顶出板13发生周向转动,进一步提高了顶出的精确度。

所述的下模2顶部设有上模嵌入框20,所述的上模嵌入框20的形状与上模1相配适,所述的上模嵌入框20底部设有若干沿上模嵌入框20中心点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防偏对位槽21,所述的下模2顶部设有若干沿下模2顶部中心点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防偏对位块22。

本实施例中,在合模时,防偏对位块22插入至防偏对位槽21内,对上模嵌入框20起到定位作用,在合模时,上模1进入至上模嵌入框20内,上模嵌入框20防止上模1发生位置和角度偏移。

结合图2、图5所示,所述的上模1底部设有若干沿上模1中心线对称的合模孔23,所述的下模2顶部设有若干沿下模2中心线对称的合模轴24,所述的合模轴24位于上模嵌入框20内,在合模时,合模轴24插入至合模孔23内,对上模1起到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合模时,镶块防偏板11与镶块定位板9紧贴配合,镶块防偏板11的厚度大于镶块定位板9的厚度,使得双色压塑镶块5完全嵌入至镶块防偏槽12内,镶块防偏槽12可防止双色压塑镶块5发生松动以及滑动,提高了压塑的精确度,防偏对位块22插入至防偏对位槽21内,对上模嵌入框20起到定位作用,在合模时,上模1进入至上模嵌入框20内,上模嵌入框20防止上模1发生位置和角度偏移,合模轴24插入至合模孔23内,对上模1起到定位作用。

当需要进行双色压塑时,先将压塑液先注入第一输料管7,从第一输料管7注入的压塑液流入至第一分流道51后,通过压塑管6流入至型腔内,完成初步压塑,在二次压塑过程中,从第二输料管8注入的另一个颜色压塑液流入至第二分流道52后,通过压塑管6流入至型腔内,完成双色压塑,本模具无需设置专用的双色压塑机,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双色压塑时无需旋转模具,节省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当需要将产品顶出时,开模后,启动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通过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的动力轴带动顶出板13和顶杆14向产品一端移动,将产品自动顶出,顶出效率较高,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13沿顶出板限位轴18轴心线方向进行移动,顶出板限位轴18对顶出板1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顶出过程中,顶出板13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顶出的精确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上模1、下模2、压塑镶块安置槽3、熔融塑料流道4、双色压塑镶块5、压塑管6、第一输料管7、第二输料管8、镶块定位板9、镶块定位槽10、镶块防偏板11、镶块防偏槽12、顶出板13、顶杆14、顶出板直线驱动器15、驱动器保护壳16、固定底板17、顶出板限位轴18、限位板19、上模嵌入框20、防偏对位槽21、防偏对位块22、合模孔23、合模轴24、第一分流道51、第二分流道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