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4940发布日期:2021-03-27 04:2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注塑产品的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为了得到塑料产品,就需要将产品与浇口分离,现有的浇口分离方式,通常有人工操作、机械手、点浇口、热流道等方式。通过人工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成本高,而且人工切浇口还存在浇口切不齐甚至误切到塑料制品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潜伏式浇口进胶方式,一般浇口潜在制品的外表面,也会影响到制品的外观问题。投入机械手跟热流道设备,会增加投资成本及热流道生产部稳定等因素。产品的脱模方式,通常有顶针顶产品、脱料板推产品等,顶针顶制品通常制品外观有顶针痕,产品不美观、脱料板脱产品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
4.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装配于模具上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左右对称设置,主要包括顶针、流道和具有潜芯子浇口的芯子;所述的流道设置于模具的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具有进料口及多个出料口,其进料口与浇口套连接,上型腔与定模框相连接,下型腔与动模框相连,顶针穿过动模框以及下型腔与流道垂直连接;所述的潜芯子浇口为斜圆锥型立体结构,设于芯子的端部内,具有较大开口的一端与流道的出料口相连接,芯子与定模框和动模框之间分别设置有芯子固定板,芯子与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构成模腔,潜芯子浇口的尖端穿透芯子侧壁与模腔连接;物料通过浇口套进入流道,并从流道出口进入芯子的潜芯子浇口,从潜芯子浇口的尖端出料进入模腔,完成注塑,芯子的另一端与滑座连接;滑座上设置有斜导柱,所述斜导柱穿透滑座,其前端固定连接定模框,后端向外倾斜,所述斜导柱抽离时滑动滑座移出芯子;顶针后端与顶针固定板相连接,顶辊穿过下复板上的顶出孔,顶顶针固定板实现顶针对注塑成型的流道、潜芯子浇口与产品的顶出;所述动模框与下复板通过模脚连接。
5.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定模框上设置有上复板。
6.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口套穿过模具的上复板以及上型腔与流通的进料口相连接。
7.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固定板与滑座固定连接。
8.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具有主流道和多个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上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与潜芯子浇口连接。
9.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分为主顶针和副顶针,所述主顶针与流道的主流道相触,副顶针与流道的分流道垂直相触。
10.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型腔和下型腔通过多个定位柱进行嵌合连接,所述定位柱分为上下部件,分别设置于上型腔和下型腔上。
1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固定板与动模框之间设置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与顶针固定板之间设有弹簧,用于对顶针进行复位。
12.物料注塑完成后,进行开模操作,在开模的过程中,斜导柱带动滑座向外移动,从而带动芯子向外移动,注塑成型后的潜芯子浇口尖端与芯子的连接处断裂,芯子移出模腔;分离操作完成后,用顶辊穿过下复板上的顶出孔,顶顶针,从而推动顶针,继而顶出产品,顶出完成后,通过复位杆进行复位,以进行下一步的注塑和分离顶出操作。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装置由于潜芯子浇口与模腔的连接处为尖端,接口小,易断裂,在进行顶出前,已对产品和流道及潜芯子浇口进行了分离,无需剪切浇口,使最终得到的产品表面无顶针痕及进胶痕;2)本发明的装置通过注塑机上的顶辊顶顶针来顶出注塑后的产品、流道和潜芯子浇口,,且顶针固定板上固定有复位杆,用于快速复位,实现了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自动化;3)本发明的装置的流道上具有多个出料口,可以实现多模腔生产和一次性分离顶出,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装置装配后的中间水平面剖视图;图2开模后的后部的主视图;图3开模后的前部的主视图;图4 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的分离和顶出的装置的注塑成型分离后的内部立体图。
15.图中:1

上复板;2

定模框;3

潜芯子浇口;4

上型腔;5

动模框;6

上复板;7

斜导柱;8

顶针;9

模脚;10

下复板;11

模腔;12

滑座;13

顶辊;14

芯子固定板;15

流道;16

芯子;17

定位柱;18

浇口套;19

顶针固定板;20

顶出口;21

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17.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的平面剖视图,该装置装配于模具上使用,左右对称,主要包括潜芯子浇口3、顶针8、流道15和芯子16,流道15设置于模具的上型腔4和下型腔6中间,浇口套18穿过上复板1以及定模框2与流道15的进料口相连接,上型腔4与定模框2相连接,下型腔6与动模框5相连,多根顶针8穿过下型腔6以及动模
框5与流道15垂直连接;潜芯子浇口3为斜圆锥型立体结构,设于芯子16的端部内,具有较大开口的一端与流道15的出料口固定连接,,与芯子16契合,芯子16与定模框2和动模框5之间分别设置有芯子固定板14,用于固定芯子16;芯子16与上型腔4和下型腔6之间构成模腔,用于浇注产品,潜芯子浇口3的尖端穿透芯子16侧壁与模腔连接;芯子16的另一端与滑座12连接;滑座12上设置有斜导柱7,所述斜导柱7穿透滑座,其前端连接定模框2,后端向外倾斜,用于滑动滑座12移出芯子16;顶针8后端与顶针固定板19相连接,顶辊13穿过模具下复板10上的顶出孔20,实现顶针8对注塑成型后的流道15、潜芯子浇口3以及产品的顶出;动模框5与下复板10通过模脚9固定连接。
18.物料通过浇口套18进入流道15,流道15中的物料又经过与流道15连接的潜芯子浇口3注入模腔中,制成产品。
19.如图2所示,为开模后的后部的内部示意图,在注塑完成后,需要进行打开模具的操作:将上复板1、定模框2连同上型腔4和斜导柱7一起脱离动模框5,随着上述脱离的进行,斜导柱7引导连接的滑座12向两边滑动,从而带动芯子16与注塑成型后的潜芯子浇口3拉断,因为潜芯子浇口3的尖端口部较小,因此易断,芯子16抽出模腔;抽出芯子固定板14,然后用顶辊13穿过下复板10上的顶出孔20,推动顶针8去顶注塑成型的流道15、潜芯子浇口3以及已经脱离芯子16的产品,将其顶出分离;顶出分离后,因为顶针固定板19和动模框5之间设有具有弹簧的复位杆21,当注塑机上的顶辊13抽离,复位杆21即带动顶针8向后移动复位,再循环上述注塑、分离和顶出的操作。
20.如图3所示,为开模后的前部的内部示意图,斜导柱7被整个抽离滑座12, 上型腔4上有模腔11与流道15的模子,其两边各设置有一个定位柱17,用于与下型腔6上的定位柱17进行契合连接,固定上下型腔。
21.如图4所示,为一种用于注塑产品与浇口分离和顶出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流道15具有主流道和多个分流道,主流道与分流道垂直水平连接,且对称分布,所述分流道上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与潜芯子浇口3连接;顶针8分为主顶针和副顶针,主顶针与连接流道15的主流道连接,副顶针与流道15的分流道连接,顶针8均匀分布;潜芯子浇口3设于芯子16的端部内,其尖端穿透芯子16的侧壁与模腔11相连接,用于注入物料形成产品,潜芯子浇口3的尖端设计使得注塑成型后的潜芯子浇口3与产品的断裂更加容易,且不会在产品上留下痕迹,有利于保证产品的美观性,流道15的主流道上有一进料口,物料通过流道15上的分流道进入模腔11中形成产品,芯子16脱离模腔11后,顶针8将注塑成型后的流道15、潜芯子浇口3和产品顶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