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3329发布日期:2021-04-02 09:1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塑制品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牛奶、饮料行业的飞速发展,单纯纸包装的包装盒外形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纸塑结合的产品开始登入市场的舞台。但目前市场上,常规的注塑机(例如中国专利cn110861255a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料盆加工的智能卧式注塑机)主要包括机架、常规注射单元、常规单套模具(一套模具一般由两半组成,一半有注入浇口,此处称“前模”;一半没有浇口,此处称“后模”)、常规合模单元以及控制器和安全防护罩板组成。常规的注塑机基本都是一对一注塑,注塑效率慢,自动化程度低。

中国专利cn209832395u公开了一种用于射出成型机的转模台,通过在转模台的四个侧立面上安装后模,实现了四模两两交替又两两同步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机器效率和产量,而且提高了前模的使用率。但是,该专利中,采用电机直连带动转模台动作,不仅安装困难,而且无法实现柔性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包括:

机架单元,用于安装在注塑机台上,

转模台单元,具有转模台和旋转轴,所述的转模台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单元内,

旋转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单元上的动力电机、设置于动力电机输出轴上的小同步轮、同轴安装于旋转轴上的大同步轮以及套设于小同步轮和大同步轮上的同步带。

优选地,所述的转模台呈正六面体状,转模台的四个侧立面分别用于安装一个后模,且每个侧立面均设有气动顶杆,旋转轴由分别连接于转模台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心处的上侧旋转轴和下侧旋转轴组成。

优选地,上侧旋转轴通过复合轴承a与机架单元的顶部可转动连接,下侧旋转轴通过复合轴承b与机架单元的底部可转动连接,并通过位于复合轴承b下方的复合轴承c支撑在机架单元的底部上。

优选地,所述的上侧旋转轴的顶端设有气电旋转接头,用于为气动顶杆提供气动力和电信号。

优选地,所述的下侧旋转轴的底端设有气液旋转接头,用于连接后模并通过水路实现注塑产品的降温。

优选地,所述的旋转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机架单元上用于将同步带涨紧的涨紧轮。

优选地,所述的动力电机通过动力电机安装座固定在机架单元上。

优选地,所述的机架单元呈立体框架形,由一上一下布置的上侧机架和下侧机架以及连接于上侧机架和下侧机架之间的多个立柱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复合轴承支撑,优化了普通轴承所带来的磨损,润滑油更换等污染问题。

2.经过同步轮同步带传动,解决了电机直连带来的安装困难,无法柔性定位的缺陷。

3.采用气动顶杆,解决了转模台内部安装空间狭小,电机顶出力输出不足的问题。

4.创新的柔性定位设计,使得气动顶杆的信号和供气以及模具的冷却更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模台的工位示意图。

图中,1为上侧机架,2为立柱,3为下侧机架,4为大同步轮,5为动力电机安装座,6为小同步轮,7为涨紧轮,8为转模台,9为气电旋转接头,10为上侧旋转轴,11为气动顶杆,12为下侧旋转轴,13为气液旋转接头,14为复合轴承a,15为复合轴承b,16为复合轴承c,17为动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机架单元、转模台单元和旋转组件,其中:机架单元用于安装在注塑机台上;转模台单元具有转模台8和旋转轴,转模台8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单元内;旋转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单元上的动力电机17、设置于动力电机17输出轴上的小同步轮6、同轴安装于旋转轴上的大同步轮4以及套设于小同步轮6和大同步轮4上的同步带(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优选机架单元呈立体框架形,由一上一下布置的上侧机架1和下侧机架3以及连接于上侧机架1和下侧机架3之间的多个立柱2构成。优选动力电机17通过动力电机安装座5固定在机架单元上,小同步轮6位于动力电机安装座5内。进一步优选旋转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机架单元上用于将同步带涨紧的涨紧轮7。

本实施例优选转模台8呈正六面体状,转模台8的四个侧立面分别用于安装一个后模,且每个侧立面均设有气动顶杆11,旋转轴由分别连接于转模台8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心处的上侧旋转轴10和下侧旋转轴12组成。进一步优选上侧旋转轴10通过复合轴承a14与机架单元的顶部(上侧机架1)可转动连接,下侧旋转轴12通过复合轴承b15与机架单元的底部(下侧机架3)可转动连接,并通过位于复合轴承b15下方的复合轴承c16支撑在机架单元的底部(下侧机架3)上。更进一步优选上侧旋转轴10的顶端设有气电旋转接头9,用于为气动顶杆11提供气动力和电信号。下侧旋转轴12的底端设有气液旋转接头13,用于连接后模并通过水路实现注塑产品的降温。

当转模台装置工作的时候,如图3所示,由小同步轮6和大同步轮4带动转模台8旋转90°到注塑工位a和注塑工位b,下侧旋转轴12和上侧旋转轴10作用在复合轴承a、复合轴承b和复合轴承c上,此时模具合模。因为同步带属于柔性传动,故而可以实现模具的柔性定位。气电旋转接头9负责给气动顶杆11气缸提供气动力和电信号,在上下料工位a和上下料工位b侧,由气动顶杆11顶出模具内的产品。气液旋转接头13连接注塑模具通过水路为产品降温,方便产品快速成型取出。本实施例中的气电旋转接头9和气液旋转接头13优选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相关产品。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单元,用于安装在注塑机台上,

转模台单元,具有转模台(8)和旋转轴,所述的转模台(8)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单元内,

旋转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单元上的动力电机(17)、设置于动力电机(17)输出轴上的小同步轮(6)、同轴安装于旋转轴上的大同步轮(4)以及套设于小同步轮(6)和大同步轮(4)上的同步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模台(8)呈正六面体状,转模台(8)的四个侧立面分别用于安装一个后模,且每个侧立面均设有气动顶杆(11),旋转轴由分别连接于转模台(8)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心处的上侧旋转轴(10)和下侧旋转轴(1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侧旋转轴(10)通过复合轴承a(14)与机架单元的顶部可转动连接,下侧旋转轴(12)通过复合轴承b(15)与机架单元的底部可转动连接,并通过位于复合轴承b(15)下方的复合轴承c(16)支撑在机架单元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旋转轴(10)的顶端设有气电旋转接头(9),用于为气动顶杆(11)提供气动力和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侧旋转轴(12)的底端设有气液旋转接头(13),用于连接后模并通过水路实现注塑产品的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机架单元上用于将同步带涨紧的涨紧轮(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电机(17)通过动力电机安装座(5)固定在机架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单元呈立体框架形,由一上一下布置的上侧机架(1)和下侧机架(3)以及连接于上侧机架(1)和下侧机架(3)之间的多个立柱(2)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位柔性转模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单元、转模台单元和旋转组件,其中:机架单元用于安装在注塑机台上;转模台单元具有转模台(8)和旋转轴,转模台(8)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单元内;旋转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架单元上的动力电机(17)、设置于动力电机(17)输出轴上的小同步轮(6)、同轴安装于旋转轴上的大同步轮(4)以及套设于小同步轮(6)和大同步轮(4)上的同步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转模台单元通过旋转组件实现多工位模具注塑,该装置可快速准确的将模具定位到注塑工位。

技术研发人员:顾昱;王海平;罗佳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